江西大洋洲商代墓葬出土了哪些特別的文物?

小鹹魚也

這座墓被稱作中國20世紀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我國“七五”期間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出土了1300多件文物,其中青銅器475件,玉器754件,陶瓷器139件。

出土通高105公分,重78.5公斤的大銅甗,為全國之最,有“甗王”之稱。

出土的巨型大鉞被專家譽為“中華鉞王”。

青銅犁鏵,全國僅此一例。

青銅豆,專家讚歎舉世無雙。

青銅瓚,國內獨一無二。

提樑方卣,實屬孤品。

雙尾銅虎,體型之大,堪稱“虎之王者”,世所未見。

還有四足銅甗、乳丁紋虎耳方鼎、伏鳥雙尾虎和玉器神人獸面形玉飾、側身羽人佩飾更是被評為“國寶”。

(出土遺址)

這座墓距離海昏侯墓百公里,位於同屬江西的新幹縣。發現於1989年,比海昏侯墓早20多年。

(海昏侯墓出土印章)

年代更是比海昏侯墓早1000年,為商代大墓,距今3000年曆史,墓主人至今未知。

這座墓被稱為“江南青銅王國”,全稱為新幹縣大洋洲商代大墓。因為不在省會,甚至連地級市都不在,只在一個交通並不方便的小縣,所以不為世人所知。

(部分展示文物)

新幹大洋洲考古地層目前發掘到的最下一層達到夏朝晚期,商已經是保守的說法,大洋洲遺址在歷史學上叫吳城文化,大洋洲是吳城文化的考古學映證,吳城文化有獨立的文字,有別於甲骨文,國家的三要素(城牆、文字、青銅)吳城文化已經全部具備,這是個與北方夏商分庭抗禮的南方古國,學者傾向於認為是甲骨文記載的強大的“虎方”。

此墓為1989年9月20日,江西省新幹縣大洋洲鄉農民在程家村勞背沙洲取沙時發現。目前已建立博物館,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前去參觀。

中國古代的兵器與古埃及的兵器極為類似,包括劍、矛、刀等。如下圖是古埃及18王朝首任法老雅赫摩斯一世獻給他母親Ahhotep I禮物金劍:

下圖是圖坦卡蒙的匕首:

在古埃及人的武器庫中,刀是重要的一種,而且樣式多。下幾圖是古埃及的各種刀劍:

其中有一款獨特的彎刀,被稱為“埃及彎刀或鐮劍 ”,個人猜測這種彎刀很可能正是從從事農業收割的鐮刀中改進而來,所以從事農業的古埃及人發明這種彎刀或鐮劍非常自然。其樣式如下:

這種獨特樣式彎刀,在中國江西新幹大洋洲商代墓中竟然出土有類似接近的彎刀:

新幹大洋洲商代大墓為一棺一槨,槨室東西長8.22米。從出土陶器看,大洋洲墓相當吳城文化二期 (相當商代晚期 )。墓內隨葬品異常豐富,出土三千餘年的各類文物達1375件,其出土的數量超過了河南殷墟婦好墓,名列全國第一 。

其中青銅器475件、玉器754件(顆)、陶器139件。這批文物數量大,品種多,器形 奇,鑄造精,雕琢細,文飾美,新幹大洋洲出土的青銅器鑄造精美,特色鮮明,堪稱中國南方青銅器的典型代表,在全國也十分罕見,許多品種也為國內絕無僅有;出土的玉器中有禮器、儀仗及裝飾品等;陶器中有20%的釉陶和原始瓷器。 另外,大洋洲出土的短柄翹首大刀也與古埃及的翹首刀很類似:

下圖是古埃及武器庫中的一些武器,其中9號短柄翹頭刀與上面大洋洲出土的翹頭刀也非常類似:

大洋洲出土的下圖中刀與上圖中15和19號也很類似:

古埃及文明難道與中華文明有過接觸?發生在現在不驚奇,如果發生在3000年前那就奇怪了。江西與埃及距離13000公里,靠什麼樣的交通工具才能到達?那個時代,人口遠沒有現在眾多,很多地方沒有開發,野獸比人還多;其中還要經過沙漠、高山、沼澤……眾多惡劣的自然環境,是巧合還是兩者發生過戰爭?否則,這些現象無法解釋。


俗家方丈

文物小奇談:江西大洋洲出土3000年前古墓,與中原殷商文化大不相同

1999年,江西省新幹縣大洋州發掘出一座商代古墓,成為當年南方考古界一件大事。

一直以來,江西在先秦時期始終被稱為文化“蠻荒之地”,大洋洲這座古墓發掘出來的不少非常有個性、風格怪異的青銅器,卻不能不說是驚世駭俗,它們沒有銘文,卻昭示了商代一個十分神秘的王國的存在—梟陽國。

梟陽國,屬上古南方三苗文化一支是蚩尤的後代,勢力範圍盤踞在長江中下游,“三足烏”即太陽鳥是他們的圖騰之一。最早關於當地崇尚鳥的說法在《山海經》中倒是有記載,上面寫道“南方有贛巨人”,這個“贛巨人”就是梟陽人。

此外,墓地中出土了一件青銅伏鳥雙尾虎,長53.3釐米,高25.5釐米,虎在下,背上有一隻短尾小鳥,被認為是梟陽國先民祭祖的法器。

這個古國特別神秘,《史記》中也沒有記載,他們也崇尚老虎,常用獸面紋、龍紋裝飾,

這個古墓,有專家推斷是梟陽國國君之墓,也有人說是商國巫師沙祭坑,莫衷一是,可見大洋洲商代古墓的神秘。

我是亦文亦物,自駕5年,行程數萬,撰文700多篇百萬字,解讀古建築的精彩


亦文亦物

怎麼說呢,這個問題問的相當專業,題主是不是考古愛好者或專業就是考古專業的?

1. 江西大洋洲商代墓葬出土的特別文物

大洋洲遺址位於江西省新幹縣大洋洲,1989年發現。墓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底距現存地表2.15米。槨室呈長方形,棺床在槨的中部偏西。隨葬品共1900餘件。主要是銅器、玉器、陶器。

乳釘紋臥虎大方鼎、 伏鳥雙尾虎、 立鹿大甗被定為國寶, 雙面神人頭像、 目雷紋大鉞等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乳釘紋臥虎大方鼎。斜折沿,方唇,口近方形,耳上各臥,虎,平底,圓柱足中空。腹上部和四角各飾獸面紋四組.腹部左右側和下側均飾排列規整的乳丁紋,足上飾浮雕式羊角獸。通高97釐米,重49公斤。

伏鳥雙尾虎、 立鹿大甗。甗體深削腹,鬲四柱足。口外緣環飾斜角目紋.耳外側飾兩組相向的燕尾紋,耳上各飾有一雄性幼鹿。腹部飾四組獸面紋。通高105釐米,重78.5公斤.

雙面神人頭像。 扁平,雙面人頭形,上寬下窄.中空。兩面均圓突目內空,豎耳,大口露齒。頭頂正中有圓管,兩側各出角.角端外卷,飾陰線捲雲紋。器下有方銎。通高53釐米。

雷紋大鉞。 形體巨大,刃微弧,刃寬大於肩寬。長方形窄內,中一長方穿。肩下及兩側邊緣飾帶狀目雷紋。長35, 2釐米。

2. 它跟中原的殷商文化關係

首先大洋洲商代墓葬屬於吳城文化,現發掘資料表明吳城文化人群能夠掌握先進的青銅鑄造工藝,吳城遺址的遺址規模和物質文化水平及其祭祀場所和刻畫符號所反映的精神文化水平都說明吳城文化具有較高的文明程度。在殷墟時期,長江流域興起了眾多的區域性的青銅文化中心,吳城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大洋洲出土虎的紋飾較多,有學者認為它是商代的虎方。

參考文獻:《江西新於大洋洲商墓發掘簡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