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企地協作,雲南脫貧攻堅戰中的新路

“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生活地區,是雲南全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為全面打贏“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脫貧攻堅戰,省委、省政府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採取超常規舉措,積極協同三峽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雲南中煙公司、省菸草專賣局5 家企業集團,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真心實意投入“真金白銀”,幫扶布朗、阿昌、怒、普米、景頗、拉祜、佤、傈僳等8 個少數民族精準脫貧。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云南特色的“一個民族一個行動計劃”“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的脫貧攻堅路子。

聯袂:形成“大扶貧”新格局

“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企地協作,雲南脫貧攻堅戰中的新路

丨西雙版納基諾山基諾族鄉巴飄村新貌。

“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企地協作,雲南脫貧攻堅戰中的新路

丨三峽集團與怒江州簽訂幫扶協議。

省委、省政府與企業集團成立了協調推進機構,建立完善了精準扶貧、合力推進、聯席會議、幫扶資金管理、幹部幫扶、加強宣傳等工作機制。進一步明確了州市對各縣市年度幫扶方案進行審批,加強督查和監管。強化縣級主體責任,實行月監測專報、每季督查、半年分析、年度總結等監督和跟蹤推進制度,按月向相關企業集團反饋推進情況。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推進幫扶工作。

針對“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內生動力不足、生活方式落後、增收渠道單一、基礎設施薄弱等突出致貧因素,5家企業集團確定了“提升智力,增長志氣”的核心幫扶原則。截至2017年底,5家企業集團幫扶資金到位32.5億元,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分診把脈、找準貧根、因族施策,著力實施能力素質提升、勞務輸出、安居工程、培育特色產業、改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等“六大工程”,確保了幫扶項目“接地氣、合民意、挖窮根、有市場、能增收”,有效促進幫扶地貧困群眾脫貧出列。

扶智:提升能力素質

“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企地協作,雲南脫貧攻堅戰中的新路

丨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民族小學的11歲佤族女學生李月歌(右)和同學在上計算機課。

“‘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素質提升攻堅戰”被列為2018年雲南扶貧工作的十大攻堅戰之一。在實施過程中,企業和地方多措並舉向“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深度貧困人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和常用規範文字,提升青壯年勞動力素質。通過搭建手機app自主學習平臺、抓好普通話集中培訓和生產生活技能培訓、在民族地區創建700個普及普通話示範村等措施,確保到2019年實現7.4萬“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建檔立卡青壯年貧困人口具備普通話交流能力,認讀500個常用高頻漢字,助力脫貧攻堅的目標。

“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企地協作,雲南脫貧攻堅戰中的新路

丨勞動技能培訓與安居房建設結合在一起。

扶貧先扶智。雲南省各地藉助企業集團力量,推進教育扶貧。迪慶州、怒江州實施了14年免費教育,對經濟困難家庭的學生予以生活補助費用。對“直過民族”貧困家庭大學生給予每年5000元的獎勵,初高中畢業生可以免費接受職業教育。幫扶資助少數民族貧困學生1800餘人實現大學夢。在“直過民族”聚居區,有關部門通過技能培訓實現轉移就業19.78萬人。藉助企業集團資源,地方幫扶勞動力就業,福貢縣將勞動技能培訓與安居房建設結合在一起,開展工程技能培訓17期1400多人次。

省扶貧辦彙總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全省各地藉助企業集團力量幫扶工作已累計向6644人普及國家通用語言,已支持建設農村小學46所,已培訓少數民族幹部和鄉村幹部494人,貧困勞動力參加就業培訓18499人次。

“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企地協作,雲南脫貧攻堅戰中的新路

丨2016年12月,雲南省發佈《關於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實施意見》

安居: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家住德宏州盈江縣新城鄉黑山村62歲的景頗族老人石臘幹總把“集團”掛在嘴邊,老人所說的“集團”,正是在當地實施幫扶的三峽集團。“感謝黨的政策好,給農民的補助多。三峽集團也來幫助我們,我家蓋房子花了20多萬元,政府和三峽集團給的補助就有10萬元。如果沒有集團和政府幫扶我們,花20多萬元蓋新房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企地協作,雲南脫貧攻堅戰中的新路

丨普洱市西盟縣勐梭鎮秧洛村佤族村民巖昆的新房子。

在普洱市西盟縣勐梭鎮秧洛村中,佤族村民巖昆家的房屋顯得有些特別,新房與舊屋並排立於院落當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巖昆指著新房後的老屋說,此前他們家就住在這樣的老屋內,低矮、潮溼,糧食放的時間長了都會發黴,如今全家人住進了寬敞、向陽的小洋樓,許多不好的生活習慣也因此隨之改變,而老屋已經閒置成為了過去的回憶。

“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企地協作,雲南脫貧攻堅戰中的新路

丨農村道路硬化工程。

玉溪市在推進“直過民族”整族脫貧過程中,堅持規劃先行。玉溪市按照整體規劃、一次性實施脫貧攻堅的原則,對全市內拉祜族聚居的4個行政村、49個自然村,分村編制了脫貧攻堅規劃,共涉及拉祜族村民2717戶6149人。規劃投資3.81 億元。截至目前,玉溪市已經在拉祜族聚居區建設了一批標準化果園、菜園、畜禽養殖區和農產品加工基地;完成了20戶以上拉祜族聚居村的整村推進49個;30戶以上村組公路硬化項目已完成28項,總計131.9公里;危房改造836戶。當地拉祜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實現了拉祜族整族脫貧。

省扶貧辦彙總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省在企業集團的支持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7866戶,安居房建設及危房改造36727戶,支持農村道路硬化建設1120公里,實施安全飲水提升工程306件,建設村級社區服務站40個,培育特色種植產業9.7萬畝、養殖豬牛羊等5.8萬頭(只),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組織75個,村莊環境治理107個村。

造血:發展特色產業

“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企地協作,雲南脫貧攻堅戰中的新路

丨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舊貌換新顏。

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助力雲南打贏脫貧攻堅戰,5家企業集團積極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探索出集團幫扶旅遊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黨建扶貧等一系列新舉措、新路徑。幫扶工作中實施了一批惠及貧困群眾脫貧發展的項目。

企業集團利用自身品牌效應,幫扶地方發展適合當地特色的產業,打造了一批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如怒江福貢匹河怒族鄉老姆登知子羅、德宏梁河曩宋阿昌族鄉等。

在滇西怒江大峽谷西北部,有一條清澈的獨龍江。獨龍江鄉山高水險,是獨龍族聚居之地。這裡幾年前是全國最偏遠、最封閉、最貧困的鄉鎮之一,翻越高黎貢山唯一的通鄉公路每年都會被大雪阻斷半年。近年來,依託開展獨龍族整族幫扶、修建高黎貢山隧道等措施,公路全年暢通,建成了5個民族文化旅遊特色村。當地的獨龍族群眾實現脫貧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

“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企地協作,雲南脫貧攻堅戰中的新路

丨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的馬庫村新貌。

“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企地協作,雲南脫貧攻堅戰中的新路

丨瀾滄縣酒井鄉老達保寨的拉祜族婦女李娜丕在採茶。

瀾滄縣酒井鄉勐根村老達保村民小組是拉祜族聚居村。近日,拉祜族婦女李娜丕家的春茶喜獲豐收。在當地政府和企業的帶動下,拉祜族群眾因地制宜發展茶產業。“我們這裡世世代代種茶,原來主要是自己飲用,多的部分就到集市上賣,如今有企業收購,價格也比較穩定,沒想到種茶成為了我們的致富產業。”

創新:探索幫扶管理機制

雲南全面落實“四到縣”機制,按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管理使用幫扶資金。在強化責任落實,創新幫扶資金管理機制方面,結合與企業集團簽訂的幫扶資金撥付管理協議,各地進一步強化縣級管理幫扶資金主體責任。州市縣制定完善了幫扶資金管理措施,落實縣級財政專戶管理,建立縣級幫扶資金項目庫,實行幫扶資金差異化補助,確保幫扶資金使用到村到貧困戶,發揮最大效益,真正讓貧困群眾受益脫貧。

“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企地協作,雲南脫貧攻堅戰中的新路

丨“金獼貸”金融產品發放貸款,幫助種植獼猴桃的農民擴大生產規模。

比如,德宏州與省菸草專賣局在州、縣成立項目管理局,制定了5個管理辦法和具體措施。省菸草專賣局派出掛職幹部和財務人員直接參與幫扶項目資金管理。

在紅河州,中國農業銀行紅河州分行創新在屏邊推出“金獼貸”產品,引入“銀行+ 擔保+ 企業”模式,累計發放貸款1800萬元。中國建設銀行針對石屏縣豆製品特色產業共同搭建“助保貸”平臺,為石屏縣8家豆製品加工企業提供了信貸支持,累計發放貸款2630萬元。

“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企地協作,雲南脫貧攻堅戰中的新路

丨文山州硯山縣盤龍鄉法土龍村的壯族婦女在村文化活動室看書。

值得關注的是,藉助企業集團結對幫扶,提升了基層黨建能力。基層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雙推進”,強化了基層黨建扶貧能力。

企業集團在推進幫扶過程中,採取“因地制宜”與“因族施策”相結合,“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相補充的方式,成效明顯。如華能集團在臨滄市耿馬縣勐撒鎮成功探索出了“211”產業扶持模式,15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每戶有1個以上穩定增收產業項目。

企業集團把幫扶工作作為重要事項,分別在內部成立了幫扶組織機構。各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深入幫扶貧困地區調研,與省、州、縣共謀脫貧大計。進一步強化企地協作扶貧舉措,先後派駐掛職幹部和幫扶工作隊17人,掛村包戶開展結對幫扶,在協議、掛鉤扶貧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就業、教育、產業、黨建扶貧等方面拓展幫扶深度。

“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企地協作,雲南脫貧攻堅戰中的新路

企地協作,聯手扶貧工作的重點是激發“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的內生動力。要實現這一目標,除了“扶智”更要“扶志”——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志向”。只有真正讓貧困群眾產生了脫貧的強烈願望,才能形成勤奮勞動、自強不息的農村新風尚,也才能保證貧困群眾在脫貧後不返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