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民族村:民族團結進步樣本解構

位於昆明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內的雲南民族村,緊鄰高原明珠滇池。園區佔地面積1270餘畝,於1992年建成開放。經過25年發展積澱, 2017年12月,雲南民族村有限責任公司被國家民委評選為“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今天,今日君帶你去雲南民族村逛逛。

民族人才培養搖籃

雲南民族村:民族團結進步樣本解構

丨雲南民族村裡的第一寨“阿昌族寨”

清晨,太陽還沒“露出”頭來,俸昌澤便拾掇起寨子,準備迎接遊客的到來。俸昌澤說,阿昌族村是雲南民族村入口的第一個寨子,如果不早點準備好,打開寨門,等遊客進村開始遊覽,就忙不過來了。

“我來民族村10年了。這10年,我從一般員工到村寨負責人,再到文化展示部副經理,這都要感謝民族村領導對我的培養。”畢業於西南林業大學設計專業的俸昌澤稱,在民族村工作既能宣傳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又能發揮自己的專長,“這份工作對我來說是一輩子的事業。”

在雲南民族村,像俸昌澤一樣得到重視的少數民族員工不在少數。雲南民族村歷來在管理團隊培養工作中著力培養少數民族青年。把村寨民族青年培養為骨幹,把骨幹培養髮展成黨員,把民族青年黨員培養成管理幹部。民族村寨的負責人均由各民族的優秀青年擔任。雲南民族村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工會主席、總經理助理張俊斌表示,年輕的少數民族幹部在企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雲南民族村:民族團結進步樣本解構

丨2018年1月1日,雲南民族村舉行佤族拉木鼓活動 (張家翰 攝)

民族村以民族文化為立村之本,把“原住民、原生態”和“真建築、真民俗”作為文化展示的主要方式。因此,景區內各民族村寨的民族員工均來自於各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員工基礎素質相對薄弱。而作為旅遊文化企業,員工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企業綜合服務質量的好壞,也決定著民族團結進步等各項工作開展的質量。

張俊斌介紹:“圍繞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園的目標,我們加強民族青年的培訓工作,將民族團結教育納入每年的培訓計劃中。”為了不斷增強員工綜合素質,加強員工隊伍建設,雲南民族村每年都有計劃地安排、實施員工素質培訓教育。同時,加強校企合作,通過與中共雲南省委黨校、雲南民族大學、雲南旅遊職業學院、雲南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怒江州民族中專等院校開展校企合作,委託培養少數民族青年,以多種方式增強員工隊伍的素質。

雲南民族村:民族團結進步樣本解構

丨雲南民族村舉行白族“繞三靈”活動 (楊甘雨 供圖)

截至目前,雲南民族村擁有少數民族文化傳承類人才240餘人,專業演藝類人才60餘人,經營管理類人才70餘人,行政管理、市場營銷、安保、工程環境園藝等綜合類人才300餘人。形成了年齡、文化、專業結構合理、梯隊順承的幹部員工隊伍。

在雲南民族村的管理團隊中,僅高層管理班子就有3人為少數民族,中層管理幹部有11人為少數民族幹部。在管理幹部選拔任用中充分體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當家作主的原則。

據不完全統計,雲南民族村建村25年來,充分發揮民族文化傳承基地作用,先後在雲南省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招聘少數民族員工6000餘名,被昆明市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授予了“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人培養基地”和“旅遊人才培養基地”稱號。

雲南民族村:民族團結進步樣本解構

丨雲南民族村裡,藏族青年喂海鷗 (李良 攝)

雲南民族村不僅通過培養少數民族青年,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還時刻關心員工生活。讓俸昌澤難忘的是,由於工作性質的原因,節假日無法回家陪伴父母,雲南民族村的領導考慮到員工思念家人的心情,每年春節都會在園區內組織年夜飯,所有的員工聚在一起,大家一邊歡歌、一邊品嚐各民族菜餚。“其實我們民族村就是一個大家庭。”俸昌澤充滿深情地總結道。據瞭解,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思想已經在雲南民族村形成了廣泛、牢固的共識。

雲南民族村:民族團結進步樣本解構

丨民族團結一家親

民族文化產業高地

雲南民族村:民族團結進步樣本解構

丨歡樂潑水節 (李良 攝)

作為雲南少數民族風情文化展示的窗口,雲南民族村不斷挖掘雲南少數民族文化,豐富景區展示內涵。雲南民族村牢牢抓住雲南少數民族文化多樣性和差異化這一主題,按照“一村一亮點,一寨一特色”的原則,加強民族文化展示內容的創新,突出情景展示以及展示的趣味性、知識性和遊客的參與性。

在村寨靜態展示方面,雲南民族村注重收集整理和展示民間物質文化遺產,增強了文化靜態展示的人文氣息,使村寨有了“家”的情趣;在村寨動態展示方面,各村寨不斷完善民族節慶活動的民俗展示。與此同時,雲南民族村還通過整合內部演藝資源,精心打造了具有濃郁雲南民族特色的情景歌舞《紅土鄉情》、《七彩雲霞》和主題演出《高原的呼喚》。

雲南民族村:民族團結進步樣本解構

丨雲南民族村裡的傈僳族闊時節 (張家翰 攝 )

我們每年定期舉辦各民族傳統節慶活動,以傳統節日增強民族凝聚力,增強文化自信,增進民族團結。如彝族火把節、傣族潑水節、白族‘繞三靈’民俗活動、景頗族目瑙縱歌節、佤族木鼓節等等。”張俊斌介紹,園區內常年展示的國家級、省級傳統民族音樂、舞蹈,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傳統體育和遊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30餘項。園內國家級、省級、市級傳統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項目有10餘項。

雲南民族村:民族團結進步樣本解構

丨情景歌舞劇《紅土鄉情》劇照

2009年,雲南民族村民族文化搶救保護中心被雲南省文化廳授予了“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示範基地”稱號,為進一步宣傳雲南、促進傳統文化保護傳承、促進民族團結進步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除此之外,雲南民族村還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傳播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成立於1998年的雲南民族村高原藝術團,以自身獨有的藝術風格及濃郁的民族特點創作出了《高原情》《多彩雲南》《山水雲霞》等一批民族歌舞精品。2015年8月公演的音舞詩畫《高原的呼喚》融合了雲南15個特有民族的文化元素和舞蹈基因,是近年來雲南省舞臺藝術的精品之作,備受各界人士的歡迎和好評。擔綱演出的300餘位民族演員用他們個性的肢體語言展示了雲南少數民族真實、美好的生活狀態。整齊劃一的舞臺動作展示了演員們的敬業精神,讓人讚不絕口。

雲南民族村:民族團結進步樣本解構

丨大型演出《高原情》劇照

1998年在昆明會堂公演的《高原情》,參加過建國五十週年慶典活動並榮獲集體一等功。演員們還多次代表國家及雲南省赴韓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老撾、柬埔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進行表演,並參加過文化部、國家民委赴港、澳、臺文化交流及三下鄉“雲之南”慰問演出活動。

民族團結進步樣本

雲南民族村:民族團結進步樣本解構

丨2017年民族村裡的火把節活動 (張家翰 攝)

雲南民族村自建成以來,始終把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作為立村之本。在各級黨委、政府和雲南省民族宗教委、昆明市民族宗教委、昆明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的關心支持下,雲南民族村專門成立了“雲南民族村有限責任公司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紮實開展相關工作。

雲南民族村裡的大部分少數民族青年員工,在這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的學習、履職完成之後,又回到各自的家鄉。

與和雲芳有相似成長軌跡的,還有納西族員工和麗萍、楊玫、付玉瓊、和建芳;景頗族員工寸英、尚月熙、雷都;基諾族員工傑布魯等等。

雲南民族村:民族團結進步樣本解構

丨青年歌手格桑頓珠

雲南民族村:民族團結進步樣本解構

丨雲南民族村

雲南民族村始終把“傳承文化、引領歡樂”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價值理念。在不斷加強經營管理的同時,雲南民族村也積極熱心參與公益事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對符合條件的遊客實行免費入園觀光。開村至今已免費接待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殘疾人、軍人等遊客近500萬人次。同時,雲南民族村還與教育部門掛鉤,將民族愛國教育史與中小學生春遊、秋遊結合進行,每年受教育青少年均在5萬餘人次。

在展示各民族的生活起居、園林藝術、民族建築、服飾餐飲、音樂舞蹈和風俗習慣的過程中,雲南民族村逐漸成為弘揚民族文化的窗口、傳承民族文化的基地、培養民族青年的學校、增進民族團結的大家庭,成為了雲南民族文藝完整鮮活的綜合性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展示場所。

雲南民族村:民族團結進步樣本解構

丨雲南民俗博物館

功夫不負有心人,雲南民族村被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和省民族宗教委授予“民族文化基地”榮譽稱號。此外,還獲得了國家首批4A級景區、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雲南省文化產業十大傑出企業、海內外遊客最嚮往景區等諸多榮譽和稱號。

雲南民族村:民族團結進步樣本解構

丨雲南民族村的美麗風光

雲南民族村:民族團結進步樣本解構

雲南民族村,美的不僅是風光,更是風情——它集中展示了大美雲南參差多態的少數民族文化風俗,培養了眾多才能卓著、獻身家鄉發展的少數民族青年;它體現著我國各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和樂融融,更是新時代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生動實踐……雲南民族村已經成為雲南全力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一個“微縮景觀”。

雲南民族村:民族團結進步樣本解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