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家“做擺”:人生得意須敬佛,千金散盡彼岸歡

抗戰時期,雲南的民族研究跟南遷的西南聯大學者群體有密切關係。今天,今日君推薦的文章將為大家介紹《芒市邊民的擺》一書,這本書亦是那個時代的產物。

田汝康與《芒市邊民的擺》

傣家“做擺”:人生得意須敬佛,千金散盡彼岸歡

丨田汝康(1916-2006),社會學家

田汝康,1916年生於昆明,抗戰前曾求學於北京,後隨西南聯大內遷,又回到昆明。1945年抗戰結束後出國留學,進入了費孝通曾就讀的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1948年獲得博士學位,並被派往英國殖民地馬來亞從事華人研究。1950年後返回中國,此後長期任教於復旦大學。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受過嚴格的西方學術訓練的人類學家,是現代中國最早一批研究雲南邊境民族與東南亞國家的學者之一。他們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就已經在英文的學術圈傳遞了中國學術界對相關問題的看法。

傣家“做擺”:人生得意須敬佛,千金散盡彼岸歡

丨2008年雲南人民出版社再版的《芒市邊民的擺》封面

在德宏進行人類學調查,以及完成《芒市邊民的擺》,對田汝康及其學術生涯而言十分重要。作為人類學者田汝康的代表作,《芒市邊民的擺》是對德宏芒市的擺夷(現在稱為傣族)及其宗教生活的研究。這本書是作者於1940年到該地進行了近10個月的田野調查後所寫。194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該書的中文本。隨後,田汝康將其擴展為他的英文博士論文《滇緬邊境撣邦的宗教崇拜與社會結構》。1986年經過修改後,又以《滇緬邊境擺夷人的宗教崇拜》為書名在美國出版。

何為“擺”

傣家“做擺”:人生得意須敬佛,千金散盡彼岸歡

丨芒市舊照,照片攝於1935年

“擺”雖說是擺夷的宗教生活以及儀式活動,但是對於觀察者來說,它是不易定義的對象。因為“擺”是擺夷社會與文化的延伸部分,也是擺夷生活地域所形成的一種習俗,在其他地區和文化中沒有與之完全一樣的一套儀式存在,所以如果要用一種現有的詞彙來定義是不可能的。只有將擺夷如何“做擺”客觀地描述出來才能使得其他人準確地知道什麼是“擺”。

作為擺夷文化與生活的構成部分,“做擺”與擺夷的精神信仰——佛教存在著極大的聯繫。在擺夷社會中,“擺”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大擺”與“公擺”。對於擺夷來說,“大擺”是自己信仰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事情。

做“大擺”意味著擺夷人去世之後的“彼岸”生活。做“大擺”的人大多在四十歲以上。完成了“大擺”活動後,他們可以通過寺廟中的大佛爺得到一個稱號,這在擺夷社會中稱之為“巴戛”,它意味著此人得到了佛祖為他預留的一席之地,過世之後就可以安逸地生活了。不僅如此,“巴戛”在擺夷社會中更是一種社會榮譽的象徵,那些尚未做過“大擺”的人對“巴戛”多懷有一種羨慕與尊敬之意。

傣家“做擺”:人生得意須敬佛,千金散盡彼岸歡

丨擺主要請全村人吃飯,按慣例是老人首批入席

“做大擺”的時間並沒有一定的限制,但是由於花費較多,一般都要合作舉辦。“做大擺”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到南坎請(買)佛,多是一同前往購置。這樣做,一來數量多可以便宜些;二來,由於路途遙遠,在路上也可以有一個照應。將佛請回來之後,主人家會把佛抬回家,並在當天晚上宴請迎佛的親友和抬佛的青年,之後還得請佛爺前來唸經。第二天中午就開始送佛了。主人家會把自己買來的佛像從寨頭到寨尾,繞一個大彎子,以作為宣揚。在遊行完成後,則會將佛像寄存在奘房中。以上是“做大擺”前一個月的活動。而在這一個月之中,寨子裡面的各家各戶幾乎都要招待外來的客人,同時也準備“做大擺”的用品與供品。


傣家“做擺”:人生得意須敬佛,千金散盡彼岸歡

丨擺主家準備的各種供品

“做大擺”的第一天稱之為“起擺”,寨裡面的人大多繁忙。主人家在這一天也要將佛像迎回家。待佛像迎接回來之後,各家陳列的供品才算真正完全。自然,此時也看得出來“做大擺”的各家在獻佛上面的差別了。夜裡,參加“做擺”的人整體狂歡,人人歡跳。

第二天是“正擺”,各家主人只能坐在正屋裡等待他人的道賀。其他人也會來到主人家向佛像獻禮,祈求佛祖的保佑。這天,就算當地貴為社會管理階層的土司也會前來祝賀與獻禮,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有趣的現象。之後,人們會將佛像抬著繞行,並對佛祖進行供獻。晚上,又會請佛爺到各個主人家唸經。青年們也會進行自我的才藝表演,這晚又是一個歡樂之夜。

傣家“做擺”:人生得意須敬佛,千金散盡彼岸歡

丨繞奘遊行

第三天一大早,佛爺尚未得到足夠的休息又要前往“做大擺”的人家了。此次前往並不是唸經,而是根據各個人供獻的物品來衡量他的功德,並頒佈相應的稱號。下午就是最後的儀式活動了。人們會在此時將所有的東西都抬到奘房中去,由於東西太多隻能疊加在舊的東西上。同時,每一家還會在奘房的廣場上豎一根高杆,以用作指引自己找到在天上的寶座。布幡豎好之後,整個活動就此結束,大夥兒在一頓酒飯之後便開心地休息去了。


傣家“做擺”:人生得意須敬佛,千金散盡彼岸歡

丨芒市菩提寺,攝於1935年

整個“大擺”活動具體的消耗甚是驚人,一家平均消費在一萬元左右,幾乎足夠一家人一年的生活所需了,這對於旁人而言不能不說是一種“無謂的消耗”。但於擺夷而言,這卻是他們生活所必須進行的一種活動,這在後文將有闡述。

而“公擺”則是與“大擺”類似的公共活動。“公擺”共有五種形式,即“合擺”“幹躲擺”“挺塘擺”“金黃單擺”以及“冷細擺”(至於冷細是否屬於“擺”在擺夷社會中頗有一些爭議)。相較於“大擺”來說,這些“公擺”的重要性顯得次要了。“合擺”雖如同“大擺”一樣,也是個體為了來世而獻佛,並以此獲得一個社會稱號,即“湯姆軟恩”。在做擺之人看來,佛祖雖然也為自己在天上預留了一個位置,時常保佑他們,但是該稱號在擺夷社會中卻不甚重要,常常被人視為一般人。其他的一些“公擺”更是如此。“幹躲擺”是為了慶祝度過了“窪”期(陰曆六月十五至九月十五)的陰雨季節而進入乾季。“挺塘擺”是一種在插秧與稻子黃熟時節進行的習慣性“做擺”活動,“金黃單擺”是擺夷社會中女子通過神人學會了紡織而為了謝神所進行的活動,而“冷細擺”則是向奘房、衙門以及鄰寨的奘房拜年,祈求願望的儀式。

在“大擺”與“公擺”之間雖存在差異,然而也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共同之處,如“做擺”都是為了功德,在所用的器具上更是日常生活中常見必需的用具等等。

“擺”的形成及重要性

傣家“做擺”:人生得意須敬佛,千金散盡彼岸歡

丨芒市舊照,拍攝年份不詳

由於“做大擺”需要消耗大量的財富,加之其他一些“公擺”活動的消費,對於旁人來說無疑是一種“無謂的消耗”,但這隻限於那些沒有了解擺夷的社會、文化以及地理等方面的人。而對這些方面有了一定了解後,自然對於擺夷“做擺”的看法就有不同。那木寨(作者所調查的地方)所在的區域地廣人稀,使得個體的可耕面積大。而土地的肥沃和氣候因素,使得當地糧食的產量與收成也多。諸如此類的要素使得當地沒有農業神的存在,也不需要祈求最高的神靈。當地的糧食除去田賦稅收外足夠個體生存所需。剩下的糧食由於地形的限制沒有大規模出售的可能,長年累月的儲存又甚為困難。並且,擺夷又是一個勤勞的群體,除了在當地耕種之外,也在冬季外出做工,積累了不少的財富。加上當地又存在日常消費的困難,

所以積累財富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負擔,適當的消耗就成為了必要。

傣家“做擺”:人生得意須敬佛,千金散盡彼岸歡

丨芒市遮放的街子,拍攝年份不詳

擺夷消耗有多種途徑,像釀酒、賭博和巡迴劇團的演出都是消耗方式,但這些在當地居民看來都是“不正當的路徑”。只有在信仰虔誠上的消耗才能得到他人的讚美。

作為財產轉化為社會地位的中間橋樑,“做擺”不僅是擺夷社會地位的標誌,同時也是社會聲譽的來源。一個人憑藉自己的勞動賺取來的財富用於“做擺”的次數越多,得到的稱號也就越多,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也越高。

傣家“做擺”:人生得意須敬佛,千金散盡彼岸歡

丨趕擺也是青年男女聚會的機會

不僅如此,“做擺”活動亦為青年男女提供了聚會的空間,給予了他們認識異性、挑選伴侶的可能性。此外,由於個體為了自己的社會聲望不斷地將自己的財富貢獻出來“做擺”,一方面為個體的心靈帶去了慰藉與安寧,另一方面也促進了社會的團結。在該過程中,

社會財富進行了再分配,使得貧富差距不至於過於懸殊,由此也不會導致社會的分裂,這些都是“擺”對於擺夷社會的貢獻之處。

“擺”對於現代社會的借鑑意義

傣家“做擺”:人生得意須敬佛,千金散盡彼岸歡

丨田汝康(右)在馬來西亞做田野調查時與當地民族首領的合照

通過個案的研究來反思田野調查工作者所在的社會,這是人類學、民族學的初衷,至今仍是該學科的立足點之一。在該書的最後,作者花了一章的篇幅通過“擺”來反思自己所在的社會。


他認為,擺夷在“做擺”的過程中,將人生看作通往一個目的地的手段。在此時他們的生活也圍繞一箇中心,組織個體的思想行為,達到了人格完整的境界。在“做擺”中,個體只注意到了目標,“擺”也成為了大家唯一關注的東西。人們越是對“擺”注意,其他的引誘也就越可避免。反之,亦然。兩者的相互刺激和作用,最終使得“擺”控制了社會。而由於人人都希望通過“做擺”而得到社會聲望,並都願意幫助“做擺”,從而使得社會達到了團結完整的狀態。同時,在“做擺”過程中,個體之間沒有差別,完全處於一種相同地位。而在其他時間和地域場合中,彼此之間的差異仍然存在。在這種異同結合的社會中,個體之間能夠相互合作、相互幫助,強者與弱者在“做擺”的活動上的獻祭都是平等的地位,也就化解了社會的矛盾與分化。

傣家“做擺”:人生得意須敬佛,千金散盡彼岸歡

在傣族人眼中,過剩的財富不用於“擴大再生產”、不用於滿足個人慾望,而用於敬獻神明。“做擺”用一種世俗狂歡的方式完成了“脫俗”。其後蘊含的傣族的金錢觀裡帶幾分恣肆,又帶幾分敬慎。田汝康筆下的擺夷生活令人如此嚮往。

傣家“做擺”:人生得意須敬佛,千金散盡彼岸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