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琅勃拉邦!

“薩拜迪(Sabaidi)”是我抵達琅勃拉邦後學會的第一句老撾語,也是我在老撾旅行期間聽到的頻率最高一句話。“Sabaidi”的意思是“你好”,老撾人在相互見面或者買賣東西時,總是會臉帶著微笑、雙手合十先問候一聲“薩拜迪”。我曾去過世界許多地方旅行,卻未曾聽到過比“薩拜迪”更加溫暖的問候語,沒有絲毫的造作和刻意,它始終伴隨我在琅勃拉邦的每一天行程的開場和閉幕。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是老撾著名的古都和佛教中心,又名“鑾佛邦”,這座精緻的小山城地處湄公河畔群山環抱的谷地中,坐落在南康江與湄公河匯合處,整個城區沿湄公河左岸延伸,依山傍水,民風純樸,自然生態保護完好,被公認為東南亞傳統與殖民風格保存最為完好的城市,近年來更是成為西方遊客追求的“世外桃源”。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琅勃拉邦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老撾最古老的一個城鎮。在13至14世紀,瀾滄國王法昂統一老撾後便定都於此,因供奉來自高棉的“勃拉邦”佛像,命名為琅勃拉邦。琅勃拉邦後來還曾經一度是瀾滄國(孟騷)、瀾滄王國(南掌)、琅勃拉邦瀾滄王國的國都,這座小城擁有著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蹟,在1995年12月,琅勃拉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歷史遺產名錄。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琅勃拉邦的一天生活可以說是從清晨的佈施開始,作為老撾的佛教中心,琅勃拉邦的寺廟和佛塔林立,僅城區內就有30多座寺廟,是名副其實的佛都。而這裡的寺院是不開伙的,所以寺院的僧人每天清晨會走向大街小巷尋求佈施,於是整個城市也因此而甦醒了。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佈施,老撾語叫“塔芭”,在每天清晨6點前,琅勃拉邦的主要大街上就已經擠滿了參加“塔芭”的信徒和遊客,佈施的物品過去主要是糯米糰和小粽子為主的傳統食品,現在由於社會發展,增加了餅乾、牛奶、糖果和水果等食品。天色仍未放亮,參加佈施民眾已經跪地或席坐在朦朧中的長街路邊,靜靜等候著從各個寺廟出門化緣的僧人們到來。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隨著天空漸漸明亮,一支支僧侶隊伍開始從遠處赤腳無聲走來,都是以長者走在最前面,年紀小的排在後面緊緊跟隨,那一抹抹紅色和橙黃色的袈裟,形成了琅勃拉邦清早最豔麗的一道風景線,佈施者跪在地上,把一些糯米飯糕點等陸續佈施給走過面前的僧人們。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當地對於佈施者是有要求的,不能穿鞋,不能高過僧人站立,女士不能站立或觸碰僧人,不能用左手遞送食品。對於遊客也有要求,不能穿著暴露,不能大聲喧譁,不能阻擋僧人道路,不能同僧人有身體接觸,不能用閃光燈拍照,當然最重要的一點的是,必須心中敬佛才能參與佈施。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當僧眾們的缽盂漸漸滿了起來時,年長的僧人會由受施者的角色轉換成佈施者,把一些化來的餅乾和糖果等食品又佈施給街上衣衫襤褸的小孩。等到整個佈施活動結束後,僧侶帶著信眾們給予的食物回到了各自的寺廟,而這些得到的食物和水果將是他們一天的食糧。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整個佈施過程只有靜靜的腳步聲,無論是參加佈施的遊客還是僧侶們都平靜而神情自然。在老撾這個以小乘佛教為主的國家,人們的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早就合二為一。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早安,琅勃拉邦!

攝影/天哥

通過小小一簇的糯米糰佈施,幾百年來一直將信眾、僧侶與佛祖三者緊密聯繫在一起,在一年365天的風雨無阻中,僧人與信眾從未停止供養與施捨,這是信眾與僧侶每天最為直接的一次心靈對話。於是,佈施這項持續了千年的佛教活動,也就成為了琅勃拉邦一天中最美好的開始。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老撾

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除此之外,我還提到了...

推薦景點:

琅勃拉邦,香通寺,王宮博物館,浦西山,湄公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天哥旅行 更新:2018.04.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