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竹山縣,古稱"上庸縣",隸屬湖北省十堰市。位於湖北西北秦巴山區腹地。地處鄂西北山地,北屬武當山,南屬大巴山。東鄰房縣,北界鄖縣,西北鄰陝西省白河縣,西交竹溪縣、陝西旬陽縣,南接神農架林區、重慶市巫溪縣。縣城東北距十堰市城區158公里,東南距武漢市638公里。國土面積3587.8平方公里,山地佔總面積80%以上。

南部山地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僅中部河谷有狹小坪壩。堵河自西南向東北流經中部,主要支流有深河、霍河和苦桃河。

轄9鎮8鄉279個村,總人口417081人(2010年),有漢、回、壯、蒙、滿等8個民族。西魏廢帝元欽因境內茂林修竹、山清水秀而改稱"竹山"。

歷史沿革

據考古研究,早在80—100萬年前,堵河流域就有人類生存與繁衍。殷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竹山縣商時,竹山為侯國,名庸,曾名列八國之首。商末助周武王伐紂得周襲封,都方城,盛時轄今鄂川陝邊境十八縣。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庸率群蠻攻楚,為楚所滅,乃置上庸縣。後縣境時秦時楚,秦時屬漢中郡,西漢置武陵縣,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破漢中,遣劉封、孟達屯兵上庸。北朝西魏廢帝元年(公元552年),改新豐為上庸縣,改安成縣為竹山縣,並以竹山之地析置羅州。隋唐時,竹山、上庸二縣隸房陵郡。元循舊制,屬湖廣中書省襄陽路。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 省竹山於房縣,旋又復設,屬湖廣佈政使襄陽府。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始修今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析縣西尹店設置竹溪縣,隸屬鄖陽府。民初屬湖北省襄陽道,1932年屬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後改屬第八行政督察區。

1948年1月20日,竹山全境解放,屬陝南行政主任公署。新中國成立初,竹山縣屬兩鄖專員公署,1950年4月,改屬鄖陽地區公署,1953年1月,屬襄陽地區公署,1965年,重屬鄖陽地區行政公署,1994年10月,屬十堰市。

2005年10月9日,湖北省民政廳《關於竹山縣調整潘口鄉行政區劃的批覆》(鄂民政發[2005]68號):經省政府批准,同意竹山縣將潘口鄉的三臺、肖家溝和原廟灣村民委員會劃歸樓臺鄉管轄;將潘口鄉的南口村民委員會劃歸雙臺鄉管轄;將潘口鄉的窯溝和原鄧坪村民委員會劃歸城關鎮管轄。截至2005年12月31日,竹山縣轄9個鎮、8個鄉。共有19個居委會、247個村委會。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38787人,其中:城關鎮43903人、溢水鎮23758人、麻家渡鎮21581人、寶豐鎮34093人、擂鼓鎮27221人、秦古鎮26654人、得勝鎮29346人、田家鎮12991人、官渡鎮15689人、茅塔鎮11304人、潘口鄉15576人、牌樓鄉7408人、黃慄鄉21404人、竹坪鄉27175人、大廟鄉12778人、三臺鄉11016人、雙臺鄉7275人、樓臺鄉10597人、滄浪鄉10894人、文峰鄉17582人、深河鄉13974人、峪口鄉12696人、梁家鄉6309人、柳林鄉10167人、洪坪鄉7396人。

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特色鮮明。縱貫縣域的堵河,地貌地形奇特,自然景觀秀麗多姿,堵河源已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十大景區和三十六景點組合而成的驢頭峽畫廊被定為省級中型旅遊區;還有九華山原始森林公園、霍河水庫等。戲曲、民歌、故事、剪紙、泥塑、書法等民間文化藝術底蘊深厚,民俗風情風味獨特。縣處長江三峽、神龍架、道教聖地武當山、古都西安、襄陽古隆中五大風景旅遊區之間,具有旅遊區位優勢。 1、武陵峽風景區 位於官渡鎮境內,峽谷全長33千米,峽谷平均高度1000米以上,平均寬度5米左右,為華中地區最長、最深、最窄的奇特大峽谷,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將其命名為青峰斷裂帶。武陵峽山巒俊秀陡峭,內有許多大型溶洞群,飛泉流瀑,九曲迴腸,青天一線,地縫深淵,蔚為奇觀。峽谷內原始森林生長於懸崖峭壁之上,遮天蔽日。武陵峽風景區由桃花源景區、峽谷原始生態景區、地質公園等部分組成,主要景點有桃花源古風村、猴跳峽、一線天、中柱峰、五龍洞等。

2、堵河源風景區

位於堵河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由國家AA級風景區-九華山森林公園、柳林墨池風光、魯班峽等景區組成。堵河自神龍架境內的大九湖湧噴而出,出水口形如巨龍之口,吐出一泓清流,從崇山峻嶺中奔騰而下,並由此形成108道氣勢雄偉壯觀的瀑布,長達4千米的瀑布群令人歎為觀止。108條瀑布姿態各異、氣韻不同,可謂奇觀。瀑布群內還有野人洞、天生橋、白虎澗,景色十分迷人。堵河洪坪段水流清澈蜿蜒,兩岸峰奇多姿,更為奇特的是岩溶洞遍佈。堵河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取水源。主要景點有:令牌寨、槍刀山、櫻花嶺、豹子埡、原始林海、魯班峽、天鵝湖等。

3、女媧山風景區 位於寶豐鎮境內,距十堰市180公里。305省道橫穿該鎮東西,國家擬定的“襄樊-天水”高速公路從此地經過。女媧山風景區有大小山峰22座,主峰海拔900米,女媧祭壇建在主峰,其它諸峰仰首相望。根據唐五代學者杜光庭的《錄異記》、明代學者徐道全的《神仙全傳》和清以及當代的《中國神話辭典》,均記錄了先祖伏羲、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地方是竹山縣女媧山。女媧祭壇按先天八卦圖建成,女媧像高16米,在國內屬最高。恢復建成女媧廟和“女媧煉石天真”古碑。主要景點有女媧祭壇、雙龍洞、打席場(女媧摶土造人處)。

4、石佛寺

石佛寺在縣城西北35公里,雙臺鄉境內。始建於明代,據古縣誌記載,有一僧在此盤坐圓寂,年遠而身不損壞,面目鬚眉宛然,旁一石碑鐫刻“龍德戌子年,古風大和尚清績二十六世,三月十五日辰時生,八月十五日坐關圓寂”。鄉人稱其為佛,故名石佛寺。相傳該寺求神問卜十分靈驗,周邊四川、陝西、鄖縣和竹山前去朝拜的人絡繹不絕,香火十分鼎盛,文化大革命後逐漸頹廢、損毀,現已修復。

5、高家花屋

位於竹坪鄉解家溝村的一棟民宅,約建於清朝中期嘉慶、道光年間,整個民宅為宮殿式建築,前後有三進院落,氣勢恢宏,內有大量石刻木雕的門檻壁畫,取材內容豐富,雕刻技法嫻熟,人物刻畫細緻生動,線條簡潔流暢,經幾百年風雨剝蝕,仍然色彩豔麗,栩栩如生。該建築佔地面積1218平方米,現存建築48間。

6、南水源風景區

主要包括木魚湖(霍河水庫)旅遊區、郭家山庸文化主題公園、龍背山、蓮花寺等景點。木魚湖位於縣城東八公里處,因山形似木魚而得名,海拔440米,山下有世稱“亞洲第一”的土壩水庫-霍河水庫(現更名為“木魚湖風景區)。該庫有7000畝水面,20000畝山場,周圍有“八溝”(大田溝、小田溝、臣子溝、火炮溝、二心溝、大中溝、殷家溝、洞溝)、“七山”(木魚山、羅漢山、香爐山、劉家山、玉峰山、楊家山、大尖山)、“一塔”(文峰塔)、“二廟”(八仙廟、牛王廟)、“一寨”(青山寨)、“兩洞”(劉家洞、窟窿洞)、“一島”(廟梁島)、“一園”(千畝茶園)。該處山水相依,湖光山色,風光秀美。郭家山庸文化主題公園就是將竹山的古蹟(登爽亭、梯雲閣、文廟大成殿、王三盛大院等)複製到郭家山建成上庸古文化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