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雙軌制和後來的並軌有什麼實質性的區別?

一笑哥王彥軍

就目前來看,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因為推行難度非常大。

最讓大家詬病的是,事業單位人員沒有繳納過養老保險,退休待遇卻很高。

不過這不是焦點,1991年之前企業參加過工作的人也是沒有繳納過養老保險,一樣也是計算退休待遇了。

而且90年代我們的市場經濟在不斷髮展,那個時候我們的企業待遇是很高的。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那時候的機關事業單位真的待遇很低,能堅持下去的也很不容易,事業單位工資也是2000年之後待遇才漲上來的。

即使我們國家從2014年9月建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也明顯改變不了收不抵支的情況,還是需要財政進行大力支持。

尤其是我們的職業年金制度,直接在年金制度的辦法裡面規定了可以採取記賬制,全國目前只有上海實現了實帳職業年金。記賬制其實是空賬,也相當於財政資金不停的補窟窿。

基本上跟原先發放退休待遇是沒什麼兩樣的。反而通過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大幅上升,各地方政府由於繳納保險和職業金的財政負擔也壓力增大了很多。

唯一的區別在於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在以後的幾十年裡,我們會逐漸實現養老金髮放由財政負擔轉向事業單位養老基金承擔。

以前的雙軌制,實際上是事業單位的退休養老金替代率非常高,達到80-90%以上。

而我們的企業單位替代率只能達到40%左右,繳納年限低的僅僅20%不到。

並軌之後,實際上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沒有任何區別。因為如果我們事業單位正常繳納養老金的話,退休待遇的替代率仍然會維持到80~90%。而企業由於參保時間短,繳費基數低,待遇還是會滴。

但是有一個巨大的進步就是,事業單位參保年限作為退休待遇的評判標準了。而不是因為退休前突擊進人或者突擊提升職稱、職級待遇,就能夠提升養老金的了。

我們國家要走的路,未來實際上是引導企業按規定給職工交納養老保險待遇,逐步建立起高水平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只有這樣,機關事業單位跟企業職工的退休待遇差額才會越來越小。


暖心人社

2014年並軌前,企業進行了養老制度改革,企業員工需要交納養老保險金,退休後領取養老金;而公務員和參公事業單位沒有相應地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員工沒有被納入養老保險體系,仍然沿用舊辦法,員工不用繳費,退休後領取退休金。

可見,養老金和退休金是不同的。養老金是按照養老保險制度的規定領取的,繳費多,養老金多;繳費少,養老金少。所以,養老金的多寡是與在職單位的效益和員工工資水平直接掛鉤的。而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金是按照在職期間工資的一定比例發放的,比如工齡35年以上,退休金為工資的百分之九十,工齡30年以上,退休金為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五,等等。

一句話,所謂雙軌制,就是企業員工繳費,機關事業單位員工不繳費。

下面講幾個大家關心的問題:

一、90年代,國家在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時,為什麼不將機關事業單位納入新的養老保險體系?

其實道理很簡單。

養老保險制度的核心內容是被保險人需要自己繳納一部分保險金,其餘部分分別由單位和國家承擔。

國企是國家投資興建的,是給國家創造財富的,其利潤以稅收的形式上交國家。而機關事業單位是非盈利行業,自身不創造財富,員工工資完全由國家財政負擔。所以,如果讓機關事業單位員工繳納保險金,其實是多此一舉。國家發給員工工資,然後又扣回來,說句難聽話,等於脫褲子放屁。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一個老闆招收了一個工人和一個保姆,工人在公司幹活,保姆在家做飯幹家務。工人在公司創造財富,保姆幹家務不能創造財富,老闆只能拿工人創造的利潤的一部分支付保姆的工資。如果老闆要求這兩個人繳納養保險金,你認為應該怎麼做?誰應該繳納?

毫無疑問,讓保姆繳納保險金是毫無意義的。保姆的工資是老闆決定的,而公司員工的工資是由市場和效益決定的。老闆投資開公司,就是為了獲取利潤,沒有道理讓老闆為公司員工承擔保險金;而保姆的工資和保險金最終都是必須由老闆承擔的,老闆可以在決定工資數額之前就考慮到保險金的問題而予以扣除。

其實並軌以後的養老保險制度也存在這個問題。政府給機關事業單位員工發5000元工資,然後又扣除保險金500,有意義嗎?為什麼不是一開始就只發4500元呢?

也就是說,從理論上講,在未並軌之前,機關事業單位本來就發了4500元,等於已經扣除了保險金。現在並軌了,發5000元,然後又扣除500 ,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國企是國家投資興建的,為國家創造財富的。國企和國家及機關事業單位三者的關係是:國企養國家,國家養機關事業單位。明白了養和被養的關係,你就懂得了為什麼國企員工應該繳費而機關事業單位沒必要繳費的道理。

當然,國家當時沒有將機關事業單位納入養老保險體系,也還有其他考慮。

二、為什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遠遠高於企業?

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

首先,並不是所有國企的員工的養老金都低於機關事業單位。

企業實現自負盈虧,國企員工的工資上不封頂,工資待遇水平由企業效益和員工個人的貢獻所決定。企業員工繳納的養老金是工資收入的一部分,一些壟斷國企(如中石油、電力、金融)的員工工資在過去20年間遙遙領先於其他傳統制造業和機關事業單位。本人的一個親戚從某壟斷行業退休後,養老金和企業年金加起來,每個月有五千多。

即使是2014年並軌以後,也不是所有國企員工的養老金水平普遍低於機關事業單位,問題主要集中在傳統制造業。

改革開放以後,國企被推向市場。在市場競爭中,傳統制造企業由於體制、管理、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原因,多數不太景氣,起起落落,效益不夠穩定。

這部分企業由於效益低下,員工工資水平普遍較低。按照養老保險制度多繳多得、少繳少得的原則,這些企業員工的養老金水平自然不如其他行業。

其次、部分企業故意壓低員工檔案工資,也是造成養老金水平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保險金是以檔案工資為基數繳納的,有些企業,為了減輕保險金繳納負擔,故意壓低員工檔案工資。越是經營不善效益低下的企業,保險金繳納壓力越大,職工檔案工資被壓得越低,這直接影響了職工的養老金水平。

事實上,企業內部不同崗位員工的實際工資收入與檔案工資存在很大差距。我認識的一位國企工人,他的實際月收入是8000元左右,而檔案工資只有2000多。

而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基本是固定的,實際工資與檔案工資出入不大。

再次,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水平高於企業,是歷史積累的結果。

其實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水平的提升,也只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在 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公務員和教師並不是一個被普遍看好的行業。90年代至20年代前十年,部分壟斷國企員工的工資是機關事業單位的兩、三倍。

最近幾年國家對機關事業單位工資進行調整,工資水平有所上升。

而與此同時,多數企業由於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效益普遍下降,工資收入增長緩慢。

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企業,國家不可能也沒有能力更沒有道理用財政收入去救濟。恰恰相反,國家指望著企業創造利稅,上繳財政。

在這種情況下,2014年國家實現養老保險並軌,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實現統一政策。由於機關事業單位員工的工資水平普遍高於部分(不是全部)傳統企業,由此造成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高於部分企業的現象。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值得關注: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真的高嗎?

我的一個朋友在某銀行工作,月薪一萬五。而我們這裡公務員的工資是四、五千。

而一個月薪一萬五的國企員工,你算算他將來能享受多少養老金?

機關事業單位的總體工資水平,處於社會在職人員工資收入的平均值。上有大小企業老闆,部分壟斷企業等,下有部分傳統制造業。而公眾在關注機關事業單位時,眼睛總是習慣性地向下看,將公務員和部分不景氣的傳統企業進行比較,由此得出的結論必然失之偏頗。

三,歷史問題只能在發展中求得動態解決。

社會公平是人類的終極理想,人類一直在努力,然而社會不公現象從來沒有、也不可能徹底消除。常常是舊的現象消除了,新的現象又冒出來。為什麼?因為社會的發展變化是複雜的,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養老雙軌制的遺留問題,只能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求得動態解決,不可能一紙命令天下太平。現在已經實現並軌,已經不存在退休金,全社會實行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養老金領域存在的不公平、不合理現象一定會得到有效的解決。

至於養老雙軌制和養老並軌的本質區別在於:雙軌制下,企業員工需要繳費,機關事業單位不繳費,大家聽著、看著都不公平。並軌以後,都繳費,看起來、聽起來公平了。但全社會實行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工人、農民、自由職業者等等,都被納入養老保險體系,使所有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這是社會的一大進步。


幸福作坊



先介紹雙軌制產生的原因

大家知道,以前退休的條件和待遇的審核都是按國發(78)104號文件執行;雖然文件有兩個,一個針對幹部,一個針對工人,但基本精神相同,都是根據工齡按照退休前本人的工資打折為70%左右,然後再按其工齡的長短增加5%―20%的生活補貼,但規定不能超過原工資的100%。一直到一九九八年都是這樣執行的。

企業雖然於一九八八年開始建立職工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只是作為支付能力和手段,保障退休職工工資能正常發放(當時已經有部份企業因經營困難拖欠退休職工工資),是摸石頭過河,並沒有前瞻性的設計或考慮改變企業退休職工的計發方式。那時候,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收入相當,老實說,部份經營好的企業,每月都還能發點獎金。雖然企業從一九九三年職工工資套改以後沒再晉過級,但我所在的企業由於評為省級先進企業,實行工資與效益掛鉤,完成規定指標每年還有3%的晉級指標。所以,那時機關幹部調往企業多的是。企業職工退休工資計發方式改變始於一九九八年,是將退休者本人一九九二年至退休年份繳費基數逐年與全省職工平均工資比較求出係數來計算過渡性養老金。當時,我經手辦理了幾例退休,發現我企業在九四年以前的繳費係數高於全省平均工資係數。當時計算退休職工退休工資先按老辦法,再按新辦法;新辦法退休工資低於老辦法,按老辦法執行;新辦法退休工資高於老辦法,按新辦法執行,但超出部份不得超過10%,因此,退休審批方式的改變沒有受到任何質疑,更別說反對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始,受高薪養廉的思想指導,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工資收入呈上升通道態勢。而企業由於經濟效益的差異,雖放開工資總額的控制,除部份壟斷專營企業隨機關事業單位增加工資外,大部份中小企業工資收入呈停滯或下降態勢。雖然,壟斷專營企業數量少,但體量大,佔職工平均工資統計比重大,造成全省平均工資年年上升。這一現象刺激並加大了機關事業單位工資上升的進程,同時退休方式仍按原辦法,順理成章地享受了改革開放的成果。壟斷專營企業因繳費基數高,也當仁不讓地享受不遜於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而大部份中小企業難以承受每年增加的社保繳費負擔,不得不瞞報或少報工資總額;失業下崗按靈活就業方式辦理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基本都選擇按最低檔60%繳納,致使職工繳費係數偏低,只能拿少得可憐的養老金。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兩極分化的養老方式將更加擴大。

當然,現在國家已在改革雙軌制,機關事業單位現在已開始繳納養老保險。但想一下改變現狀是不可能的。看看那些專家鼓搗出來的方法,延長退休年齡對誰有利?還有年金制度,你能享受嗎?況且,你不能減少機關事業單位已退休人員的工資,新退休的也要保證不能低於按原辦法計發的工資(機關事業單位2014年以後退休人員目前領取的是暫發工資);也不會額外增加企業退休人員的工資,因為這也與多繳多得的社保宗旨及原則不相符。這些,從2017年退休人員增加工資時的做法就可以清楚。

要想消除雙軌制及其影響,不下猛藥,可能要等到視同繳費都沒有了的時候。


區別—,並軌前事業不繳養老保險,由單位發退休工資,並軌後事業人員也要繳養老保險,個人交8,單位交12,職業年金個人交4,單位交8,個人與單位繳總工資百之四+,區別二,退休金的計算方法與企業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統一,但有十年過渡期,因為近幾年退休前面沒繳費沒法算。區別三,並軌後退休人員漲工資,事業不按職稱漲,事業增長率略低於企業人員增長率,如16年平均漲6.5,事業只漲5.5,而17年平均長5.5,事業只漲4.5。區別四,事業並軌前由單位發退休金,並軌後,企業與事業分兩條線收支,事業不會吃企業的養老金。


陳早華

企業退休人員不要自尋煩惱,實際上同一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金差別也是很大的,有的將近一萬,有的只有兩、三千元,但是這些單位的人沒有去要求平等發放,沒有發洩不滿,知道差別是正常的,總不能自己一個普通工人和二級教授,或者廳級幹部拿一樣吧。要求以工齡來確定退休金不知道依據是什麼,據說能體現貢獻大小,貢獻大小還與崗位、職級、業績、繳費多少、年限、區域等有關,光憑工齡確定退休金顯然不合適。國家現在每年都在增加退休金,這是個好事,這樣增加下去,離有些人一年工齡100元的目標不遠了,退休人員這麼多,增加總得與國家收入相適應,多活多拿錢,何必跟別人比著生氣,一漲退休金就生氣,這叫什麼心態?要跟自己以前比,開心生活,否則影響身體給家人孩子添麻煩不值得。


同行82378776

這個話題很難通過審核。到目前為止退休前退休後並沒有並軌。按文件規定2014.10,1日起機關含公務員事業單位開始繳費社保,實際上什麼時候繳費的?這是第一,第二,並軌實際上應該縮小企業退休人員和參公人員退休工資差別,但是實際上擴大了差別。2014年公職退休人員工資上調最多一年。我希望一個國家不論什麼工作退休人員,退休工資差別不能太大了,這樣不利於國家,社會和諧,一樣物價,一樣空氣,為什麼不一樣工資,企業退休工人需要平等和實質意義的並軌。


王老歪49681976

假並軌,機關事業單位雙份養老保險。退休人員調整養老金,機關事業單位仍然跟退休前職務職稱掛鉤,企業不但不掛鉤,反而抽肥養瘦,誰退休金高誰漲的少,反之亦然,就是養老保險交的多的補貼交的少的。同等職務 同等職稱 同等崗位 同等工齡,企業比事業低三分之一,比機關低一半。都是為人民服務,為何三六九等?請拿個理由。一到企業增加養老金就哭窮,支援窮國大手大腳,拿個理由。


空軍領航員

既得利益集團,又是政策的制訂者。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能從自己身上割肉嗎?不要把他們想的太高尚。所謂的並軌,其實就是沒有下文的忽悠企業的偽命題。


鄭巖松周易文化

延退,只對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有利?已退休的職工,其實與企業職工一樣是弱勢群體,其年總收入水平將大幅降低(相當於在職時總收入的35%左右)。這得從當前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尚未完全到位說起,其年總收入中檔案工資只佔35%左右,而佔總收入65%左右的獎勵工資及績效工資,退休後是拿不到的。

下一步改革,應將名目繁多的獎勵工資和績效工資併入檔案工案,實施真正陽光工資。


qzuser19227192276405

這個懇定有區別,因為不可能併成單軌,雙軌是物理需求,併成單軌會造成行駛困難,因此退休後雙軌與並軌只是用詞有區別,實際運行沒區別,同是曾資5:5,6乾和3千曾加的能一樣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