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不穿棉,穿棉万人嫌

光棍汉

许卫国

光棍不穿棉,穿棉万人嫌

光棍不穿棉,穿棉万人嫌。这是流行在我们乡村的一句家喻户晓的民谣。要是讲给现在的孩子听,比文言文还深奥。

在我们村子里,光棍是不穿棉的。这个棉指的是棉袄,不是棉布,如果是这样,那就是绝对的光棍了。村子里普遍认为,到了结婚年龄还没有结婚,甚至连说媒的都没来过,光棍的身份就基本获得了。

光棍不穿棉袄,不仅不显得寒酸,还有多方面考虑,一是说明我是原泡子(没兑水的酒),不是二锅头(有婚史性史的),书面语言叫处男,有的是火力和爆发力;二是不穿棉显得英俊潇洒,体魄健康,你想想谁能在寒风凛冽中单衣薄衫挺胸昂首呢?那些去过火的(已婚男人)穿棉袄也不敢在寒风中久留,久留也是青头紫脸,龟腰缩手啊。总之,这样卓尔不群都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尤其是女孩子。还有,你还没结婚就穿上棉袄,老气横秋的,未老先衰的样子,能不遭“万人嫌”?嫌——就是嫌弃、犯嫌。

光棍的紧迫感是与年龄成正比的,特别是与同龄人。当他们都相继谈婚论嫁,继而又逐一落实时,没有参与这项活动的人就开始着急,以致影响情绪,影响工作,影响睡眠。在乡村讲失眠是令人笑话的。整天累得身都不能翻,还失眠呢。可光棍到了人生的夏季还不发芽,就显得紧张了,就夜夜失眠,失眠之余就做梦,而且尽做不能完全实现的美梦。他们到了夜里总是精神盎然,四处漫游,东家到西家,前庄到后庄,找女孩子无话找话说,当母亲的知道这个后生至今还没娶媳妇,就估计有问题,就对女儿喊,“小女人你还不睡啊,你看都多会了,到早新又犯死相喽”。光棍听得没趣,女儿听出弦外之音,就打着哈气睡觉了。娘就说,什么人你跟他有说不了的话?。女儿就说,他说他来打听个人,我又怎么不理他呢。

光棍不穿棉,穿棉万人嫌

等到同龄人的孩子相继出来,又相继上学,那些还在光棍行列的光棍们就逐渐萎靡了,萎靡的标志首先是开始把棉袄穿上,可能与青春热情减弱有关,无法无力抗拒寒冷了,棉袄一穿,顿时就显得老态龙钟,而棉袄上身,求婚的条件也在一路下降,离过婚的也可以考虑,残疾的也可以认同,倒插门招女婿也是可以接受的,虽说改名换姓名声不好听,可夜里好受多了。经过这一轮选拨,剩下的可能就是终身光棍了。你像我们村子里的老十八,念了五个一年级,从一还数不到五,个子长得只有常人三分之二,还有刘大有,游手好闲,偷抢扒拿,还经常趴墙缝看女人解手、沐浴时情景。俗话说,剩男不剩女,到最后,老十八、刘大有就永远地坚守在光棍的岗位,老十八还好,生产队把一窝猪交给他放养,比较充实,女人的事情也不去多想。刘大有,越懒越勤奋于女人的思考和向往。那时电影女明星的画子畅销,他的小屋子里贴满了所能买到的女明星头像,刘晓庆、陈冲、张瑜、王馥荔、张金玲、李秀明,还有田华、秦怡,王丹凤,王晓棠……,管她老少,反正都是年青时的倩影,他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找会计改成刘翠华。他们两是真正的光棍,到了晚年,以不容争议的条件和身份吃了五保,现在又加了低保。

可惜二位没有赶上机会,时代也倒是赶上了,而他们的已经过了激情燃烧的年龄,漫长的无性折磨早已异化了性别,退化了功能。如果条件允许,他们在现时即使光棍,也不会是绝对光棍,小旅社里只要五块钱就可使他们多年的梦想成真,可惜生不逢时啊。

光棍这个词,在我们村子里已不流行。因为后生们从没有光棍的概念。

光棍不穿棉,穿棉万人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