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養蘭得趣,蘭養人一生

人养兰得趣,兰养人一生

弘揚國蘭文化,傳播蘭花知識

每天發佈蘭花圖文知識,帶你深入瞭解蘭花,教你輕鬆養好蘭花,點上方藍字“蘭花吧”關注可免費學習,每天學習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

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書畫,喜歡古代的詩詞,也許因為古文化的原因吧,就喜歡上了蘭花,確切的說是梅蘭竹菊四君子,最後都養上了。只是不知道當時養的蘭花並不是蘭花而已。

那是初中上山摘松果的時候,在野草從中挖地所謂的蘭花。我們這的土山上有一種長約三、四十公分的草,叢生,每株三、四片葉子,革質,約半公分寬,一莖一花,花淡紫色,其形如蘭花,沒有香味,根是須根,不是蘭花的肉質根,所以含的水分更少,以適應北方天氣的寒冷。這也許是漫長的歲月裡物競天擇的結果吧。而在較南的土山上,同樣有一種植物,其花根同上,只不過葉子十餘公分,蜷曲而生。當時以為這就是我們這產的蘭花了。

回想起來,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了。

人养兰得趣,兰养人一生

直到近幾年,網絡的興起,讓我認識了什麼是蘭花,不知不覺中,已有蘭數十盆了,雖無甚名貴品種,但是書餘畫後,掩卷而起,每看到一種勃勃的生命在成長,總是感到一種欣慰。

蘭花,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象徵。

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在談到蘭花時,對“國香”解釋道“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女子之色蓋一國,則曰國色;蘭之香蓋一國,則曰國香。”人或雲蘭花之香集眾香之長,清幽獨特,給人以淡遠感、深悠感、沁心感;似有若無,似遠忽近,說得很是地道。蘭花的香你仔細聞,反道聞不出了,這也許是蘭花的魅力吧。現代的科技也是望蘭生嘆,因為在眾多香花中,只有蘭花的香味是無法複製的,且是一種蘭一種香味。

古人貴蘭,是將蘭花人格化的,屈原有“民好惡其不同兮,惟此黨人其獨異。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那時已有“幽蘭”一詞,並將其比為美人、君子,並且“滋蘭九畹、樹蕙百畝”,足見規模之盛。孔夫子更是將其稱為“蘭當為王者香”,對蘭美德推崇備至。比孔子稍晚一點的越王勾踐在渚山種蘭花以示明志,蘭與高尚品德修養相映和,從而使蘭花具有了更深刻的文化內涵。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之化也。

現在韓國和日本人在我們國家瘋狂收購蘭花,許多有識之士深以為憂,其實,他們收不去的是傳承在蘭花身上五千年的文化,這是從唐朝時外國人來我國學習就已證明的,他們學的永遠只是皮相而已。

人养兰得趣,兰养人一生

曾見有養蘭人說其師養蘭花堅持用土養,曰“蘭草離開土是不香的”。現代用高科技培養的蘭花在試管中開花也是很香的,只是花期很短,這說明蘭花不因環境而改其本質。那麼老養蘭人錯了嗎?非也,那是一種讓人尊敬的感情,是一種對土地的依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崇敬。蘭花在山中是土生土長的,它離不開土,就象老人固守著他的信念——蘭草一定要用土養才香的。

前兩年購買新居,自然免不了要購買傢俱。在一外地賣傢俱寬敞的二樓倉庫裡,發現北窗窗臺上有一個破舊的泥花盆,而裡面栽種的竟然是幾苗蘭花,只是每一片葉子都有三分之一的焦乾了。賣傢俱的老闆就用我們本地的粘土來種養,至少他相信,蘭花是用土種的,只是他不知道北方的土不適合養大江以南的蘭花。第二年春天他給我帶回來了幾苗蘭花,帶花的,真香。我是不用土種養的,蘭花們照樣也長得旺盛茁壯。但是我也相信,蘭花是不能離開土的,所以我特用一個直徑六十公分的大盆裡面盛滿了腐殖土,每當澆蘭花時,我就用清水先倒入盆中,然後接住從盆底流出的水,用來澆蘭花,以讓蘭花接受到從大地來的滋潤。因為我也相信,土生土長的蘭花,離不開土,因為離開土它是不香的。

也聽居住在產蘭區的農人說:種蘭時,將蘭的根在泥水中攪幾下,讓蘭根沾滿泥後再種下,保證活。

今年,朋友從湖北的神農架給我帶回來一大兜蘭花,中間帶有一大坨土,我決定,用土養蘭。

我從山裡取來了風化石,再加上一半的腐殖土和松木屑,將蘭花小心地種在了一個直徑三十多公分的大盆裡,如今已過去半月了,蘭花新苗的根部已露出了幾公分的嫩綠,噢,它長了,上面帶的一個花苞也愈見水靈,它在告訴我,它很好。

人养兰得趣,兰养人一生

有一位養蘭前輩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藝蘭心境淡泊,幽香恬靜養人,不覺看草眼花,已是愈養愈少人漸老。人養蘭得趣,蘭養人一生,何懼七老八十,蘭趣童心未泯。”

中國的古文化,上升到一定境界的時候,都不約而同的走到了一起,那就是老莊思想。養蘭,養的就是一顆心。

普通行花都珍惜的人,是真愛蘭;只養銘品和高價花的人,不是商人,就是為了壯門面的;至於只養孤品、奇品,為求一蘭踏遍千山萬水的人,就不是我等小人物所能品評的了。

一枝竹管,寫出千古風流;幾根琴絃,唱不盡高山流水;一株深藏於山中的蘭草,竟也蘊含著幾千年的文化。

養蘭養心,練字練人,這一生,有蘭相伴。

人養蘭得趣,蘭養人一生,用之於書,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