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掐住貓脖子後面的肉,貓就動不了了?貓還有哪些弱點?

xwaicdd

掐住貓脖子後面的肉,貓就動不了是因為:源自小奶貓時期被貓媽媽叼住後頸肉的記憶與條件反射習慣。



小奶貓時期,貓媽媽要把調皮離開貓窩的的小貓帶回去,就需要用嘴巴輕咬住小奶貓的後頸肉叼起來,這時小奶貓就會縮卷身軀並放鬆自己。



這份記憶會一輩子留在貓咪的身體裡,因此只有一掐住後頸肉貓咪就無法動彈。當然位置不恰當或碰到疼痛區域,貓咪還是會反抗掙扎的。



除了後頸肉以外,貓咪都喜歡撫摸頭頂與下巴,一般觸碰這兩個位置都會聽到貓咪舒服的呼嚕聲,看見貓咪享受的表情。



有些貓咪還能接受鏟屎官抓撓尾巴根,那是貓咪的敏感點,一點碰觸就會出現很奇葩的表情和神奇的叫聲。僅限信任度極高的貓咪。

注意,大部分貓咪都不喜歡摸肚子,因為肚子柔軟但骨頭比較奸,若是觸摸不當會讓貓咪感覺疼痛的。



除了碰觸貓咪的弱點點,貓咪最不能抵抗的就是貓薄荷,貓咪一沾上就會出現類似喝醉的狀態,大約15分鐘左右就會恢復正常,對貓咪沒有副作用。


汪小弟

吸貓小能手跟大家講解一下貓咪凍結反映的形成,以及貓咪還有那些弱點。

“凍結反應”的成因

這種反應不僅在貓咪的身上會發生,在其他貓科動物身上一樣會有。這種現象的成因是因為,在數千年前,貓科動物在野外的時候,經常受到其他動物的侵擾,特別是在貓咪剛剛生完小貓的時候。


如果在這時候,周邊已經不再安全,會有潛在危險,貓媽媽就會用嘴叼住小奶貓貓們的脖子,這時候就在傳遞一個“警告信號”,意思是“不要亂動孩子們,我要把你們轉移到安全的地方,亂動小心會被別的動物吃掉”。

這樣的好處就是,在遷移其他安全的地方的時候,小奶貓們不會因為亂動,而導致自己受傷,或者被其他的動物發現,受到危險。

所以直到現在,無論是野生的貓咪還是寵物貓咪。這種本能的條件反射就深深的印在的貓咪基因裡面,一直保存了起來,屬於最原始的動物本能。

貓咪的一些“弱點”

1,貓咪害怕水

由於貓咪的祖先在沙漠周邊生活,所以就很缺水,貓咪天生就很怕水,不會主動跳進水裡,然後給自己洗個澡什麼的,如果你養貓咪就知道給貓咪洗個澡簡直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貓咪性格好還是比較順利,如果不好的話,基本上就告別洗澡了。

2,貓咪膽子小

貓咪是膽子最小的動物之一,因為自身的觸鬚和嗅覺十分的靈敏,所以對於危險察覺也是相當的精細,貓咪經常神經質,一動不動,有時候一個突然的聲音或者沒見過的東西,都可以把貓咪嚇一跳。

最早網絡上有往貓咪身後放個黃瓜貓咪就會嚇到跳起來的視頻,其實只要貓咪在全神貫注的吃飯或者幹什麼,後面無論出現的是黃瓜還是西瓜,都能嚇貓咪一跳,這就是警覺度太高,帶來的小小憂傷。


3,貓咪很難分辨出“甜味”

貓咪作為動物來講,視覺和聽覺絕對是一流,但是小小的瑕疵是,貓咪的味覺不是很好,如果跟人類比的話,可能還要差一些,人類為可以分辨出酸甜苦辣,但是貓咪對於甜味的分辨很差。

甜食對於貓咪來講,沒有很強的吸引力,因為自己並沒有覺得甜味十分的美味,覺得很淡很一般。

4,純白色貓咪可能是耳聾

之前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就是純白色藍眼睛的貓咪很大概率上耳朵是聾的,只是靠著視覺和觸覺來支撐平時的行動,這種是隻屬於基因的缺陷,雖然不是所有的貓咪,但是養純白色藍眼睛的鏟屎官們一定要了解一下。這樣可以更好的照顧貓咪。

4,貓咪都是“癮君子”

貓咪都是潛在的“癮君子”,比如遇到了貓薄荷,就分分鐘眼神迷離,找不到東南西北,抵抗力強的貓咪就會變呆,一動不動,抵抗力不強的,就會開始夢幻舞步。

不過好在貓薄荷對貓咪身體沒有任何傷害,所以要取悅主子的話,別忘記來點貓薄荷呀。

以上就是對您問題的解答,希望對您有幫助,祝安好。


頭條id:吸貓小能手,寵物達人,資深吸貓患者。每週更新關於日常養喵經驗,訣竅,萌寵視頻。

有任何關於貓咪的問題可以私信和評論。


吸貓小能手

很多人都發現了這個秘密, 只要用一個活頁夾夾住貓脖子後面的皮, 貓咪就像被點了穴一樣不能動了! 夾子一拿掉, 貓咪馬上像被解了穴一樣活蹦亂跳了.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有些人猜測貓脖子後面的肉是死的, 怎樣捏都不疼, 所以老貓都是叼小貓這個位置;有些人猜測貓脖子後面是”神經通道”, 一捏就阻斷了, 所以貓咪會像被點穴一樣.

也有的人懷疑是因為貓疼了,才會一動不動,但其實貓咪這種行為並不是由害怕或者疼痛引起的. 貓咪的瞳孔並沒有放大, 心跳速度也沒有加快, 呼吸速度也正常。所以貓也不是因為疼。

一群日本的神經生物家研究了”動物在被母親叼起”時一系列生理反應後發現,相似的”鎮靜效果”不僅在小鼠中存在,在人類嬰兒中同樣存在。“鎮靜效果”中最典型且在人類和小鼠間相似的三個生理反應是:停止哭泣(cessation of crying),順從(passivity)以及心跳減速(decreased heart rate)。不僅解釋了”一個夾子凍住一隻貓”的問題,還回答了與我們人類更為相關的另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嬰兒哭泣時抱起晃動可以讓嬰兒安靜下來”。

並不是”貓咪脖子後面肉是死的”,相反,是脖子後方的感受神經使得小貓獲得”我被叼起來了”的信號;而隨後出現的與”被點穴”類似的生理反應並不是因為”神經通道被阻斷”,而是因為來自大腦的信號引導他們出現方便”麻麻轉移自己”的生理現象。

不過像這位一樣,是不是有點虐貓的感覺……


頭條寵物

母貓叼著小貓的後頸,小貓就老老實實不動了,這是一種貓科動物的本能行為。不僅僅是貓,老虎、豹子都是這樣。

因為在野外,遇到危險的時候,母貓都是用這種方式來轉移小貓的,但是我們都知道,貓媽媽可不止一個孩子,所以,必須要快速、多次的轉移,把所有的寶寶都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整個過程才能算是結束。

因此,在轉移的過程中,動物體內的基因決定了小貓後頸的地方神經比較少,被叼住了也不會感到疼,而且一旦有這個動作,它就會認為現在所處的環境危險,貓媽媽要帶它去安全的地方。所以它會放棄抵抗,並且老老實實,等待過程結束。

所以現在抱小貓的時候,一般都是喜歡用拎著貓的後頸,然後再抱著 ,它也不會反抗。

那麼除了,這個後頸之外,貓咪還有什麼別的弱點呢?

01

貓薄荷

對於大多數貓咪來說,貓薄荷就是一個完全無法抵抗的萬能錦囊。

貓薄荷是一種會引起幻覺的植物,貓食用後有些會引起暫時性(5-15分鐘)的行為變化,例如會打噴嚏、咀嚼、摩擦、翻滾等。

有些貓吃了貓薄荷之後會追逐幻想中的老鼠、有些則呆坐著空茫地瞪著眼,這些行為並不會造成任何危害,貓薄荷也不會上癮。

一般偶爾用來逗貓,再合適不過了。

02

貓咪的好奇心

對大多數貓來說,好奇心確實是它們最大的弱點了。貓咪天生就是掠食者,在他們眼中各種移動的東西都是潛在的獵物,所以本能驅使它們看見陌生的東西都要上前試一試。

我們平時用的逗貓棒等玩具,都是以它的好奇心為出發點。有時候想帶貓去洗澡,也可以用騙的方式,誘使它感興趣,然後騙到衛生間再關上門。。。


喵星事兒

當母貓想要轉移小貓時就會叼起小貓的脖頸,這時小貓若是鬧騰就會掉下來,那麻煩就大了。所以貓的本能就是"脖頸被抓起來的時候是不能亂動的"

貓小的時候體重輕還好,長大體重增加了就最好不要用提貓頸的方式來抓貓了,這樣會導致脖頸承受整個身體的重量,貓咪就有些受不了了。

關於貓咪還有哪些弱點,就是貓咪的死穴,這個我特意去鏟屎官群轉了一圈,答案千奇百怪匪夷所思,下面我們來看


貓咪怕洗澡,不喜歡剪指甲這些大家都知道,可是為什麼還有擁抱?

不喜歡吹風機,應該是聲音太大貓貓不喜歡。哦,那位要小貓咪學習的媽媽,你是要拿個貓咪諾貝爾回來嗎?

桔子皮柚子皮香蕉?這是拿你們的貓做實驗嗎?那位媽媽請問聞了香蕉睜不開眼是什麼意思?

怕水怕風油精?刺激!怕餓?好吧這個是弱點,你贏了,說的有道理。貓是鐵糧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怕主人拋棄!這個絕對是弱點!死穴!

怕別的貓?媽媽它打我!你的小貓咪向你告狀了嗎?

寂寞疾病肥胖?貓咪也會怕自己胖嗎?難道不是越肥越好嗎?這說明伙食好啊!

變公公,哈哈蛋蛋的憂傷啊~


怕狗?你家貓會怕狗嗎?!
來來,都來說說你家小貓咪的弱點是什麼~


微萌寵物

大部分貓都超級愛蹭人,不知道這算不算弱點。其實貓蹭人是友好的表現。一般貓咪蹭人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用鼻子“親吻”是貓科動物特有的表達感情的方式,所以如果貓咪用溼溼的鼻子碰你,就是對你表示好感,願意和你在一起。


2、如果貓咪用腦袋、身體一側,或者尾巴對著人或者其他動物蹭來蹭去,則是打招呼的意思。


3、如果貓咪頑皮地用腦袋撞你,也是友好的表示。


4、貓咪會嗅人的臉,用來識別和對方的熟悉程度。


5、貓咪兩隻前爪左右輪換地在你身上有節奏地踩,像按摩一樣。這也是高興、滿足、玩耍的意思。如果貓咪這麼做,意味著貓咪認識你,而且信任你。


6、貓咪舔人是對一個人表示信任的明確信號。這時貓咪很可能已經把你當做親人看待了,就像母貓對待小貓一樣。


放一張主子的盛世美顏鎮樓,哈哈~


桔豬

  各位寵主都知道貓的爪子比較鋒利,當其感到受到侵害時,無論大貓小貓都會本能的防禦,而導致主人或其他人被抓傷。而當掐住喵咪後面的皮,它就感覺像被點了穴,一動不動!

不僅僅是喵咪,貓科動物都是如此。那為什麼掐住貓脖子後面的肉,貓就動不了了?喵咪還有哪些弱點?

有位寵主做了個實驗,只要用一個夾子夾住喵咪脖子後面的皮,喵咪就像是被點了穴一樣不動了!夾子一鬆開,喵咪又像解了穴一樣活蹦亂跳起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有些人猜測喵咪脖子後面的肉是死的,怎麼捏都不疼,所以大貓都是叼小貓這個位置;也有人猜測說毛脖子後面是“穴位”,一捏就阻斷了喵咪活動能力,就像點穴一個道理。

其實貓科類動物(像貓、獅子、劍齒虎等等)小時候基本上都是它父母叼著它們的脖子來回走動,時間長了成了一種本能,或者說是一種生理現象。如果你從後面把揪起來,它會以為是自己父母叼著自己,所以不會亂動,很多人說貓脖子後面的肉的是死的,那是不對滴!注:其實不僅僅是貓科類動物、狗啊、兔子都是這樣。

  一群日本的神經生物家研究了”動物在被母親叼起”時一系列生理反應後發現,相似的”鎮靜效果”不僅在小鼠中存在,在人類嬰兒中同樣存在。“鎮靜效果”中最典型且在人類和小鼠間相似的三個生理反應是:停止哭泣(cessation of crying),順從(passivity)以及心跳減速(decreased heart rate)。不僅解釋了”一個夾子凍住一隻貓”的問題,還回答了與我們人類更為相關的另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嬰兒哭泣時抱起晃動可以讓嬰兒安靜下來”。

  

  並不是”貓咪脖子後面肉是死的”,相反,是脖子後方的感受神經使得小貓獲得”我被叼起來了”的信號;而隨後出現的與”被點穴”類似的生理反應並不是因為”神經通道被阻斷”,而是因為來自大腦的信號引導他們出現方便”麻麻轉移自己”的生理現象。


Suqishi

有說法是哺乳動物(很早就知道老虎獅子也是這樣,不知算不算哺乳動物特有的現象)因為運輸幼崽都是用嘴叼住幼崽的後頸皮肉,客觀上需要幼崽“老實點”,所以這裡進化出了特殊的一種神經反射。這種“鎮靜效應”被稱作”clipnosis”,也有人稱為”捏掐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Pinch-induced behavioral inhibition),表現為心跳的減弱和身體姿勢上的改變(“被點穴”一般)。

但我覺得這更能算是自然篩選的結果吧。野外的幼獸跑起來不夠快,對危險的感受也不夠靈敏,時常需要被更有經驗的母獸帶走和照顧,而在有危險的情況之下,比如捕食者接近,或者遇到很多其他自然災害,比如山體滑坡等等。如果母獸將幼獸叼起來它還亂動亂叫,就很有可能導致母獸不能及時帶幼獸逃離,這樣的幼獸就更不容易成長到可以留下後代的階段。每一代留下的都是“叼起來就乖乖的”更多一些,時間久了,自然就都是這樣的了。

而這種特殊的神經反射是由中樞神經系統及自主神經系統共同完成的,也就是說,本質上是這一帶皮肉在結構上的先天特異性所致,你只要捏住了,貓咪感受到,就會停下來手頭的動作,就好像會有膝跳反射等的先天性一樣,而不是因為客觀上他知道有媽媽要帶他走的行為,所以這一行為活頁夾,甚至用我們的手去掐住,也能完成。

但是即使是這樣的情況,被夾住後頸的貓也並不是失去了運動能力,它們只是條件反射的保持一個靜止姿勢。

而且對於小貓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但對於大貓,由於體重的增加,後頸肌肉和皮膚可能無法很好的承擔起一整隻貓的重量。他可能會疼,甚至會受傷,如果疼他還是會掙扎的,甚至還會傷害到抓住他的你。


超級王登科

夾住貓脖子後面,為什麼貓就不動了,這是被“點穴”的節奏麼?

這種現象被稱之為”clipnosis”, 由”clip(夾子)”和”hypnosis(催眠)”兩個詞合成而來.

有些人猜測貓脖子後面的肉是死的, 怎樣捏都不疼, 所以老貓都是叼小貓這個位置;有些人猜測貓脖子後面是”神經通道”, 一捏就阻斷了, 所以貓咪會像被點穴一樣. (其實, 這些猜測基本都不正確.)

經過對貓咪各項生理指標的測試, Buffington和同事們發現, 貓咪這種行為並不是由害怕或者疼痛引起的. 貓咪的瞳孔並沒有放大, 心跳速度也沒有加快, 呼吸速度也正常——受到驚嚇的動物一般會產生的生理反應貓咪都沒有出現. Buffington小組得出的結論是, 貓咪出現這種行為與”方便貓麻麻移動小貓有關”.

顯然, 這個簡單的解釋不能令愛好科學(Geek)的同學滿意.

實Buffington文章中使用了一個更為貼切的詞組描述貓咪這種行為:”捏掐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Pinch-induced behavioral inhibition). 這個詞組只是單純描述現象, 並不暗示任何現象背後的原因. 然而Buffington小組認為這與”母貓運輸小貓”有關是有一定道理的. 事實上, 幼年動物在被媽媽叼起後呈現”被點穴”狀態的現象在很多物種中都存在, 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狗、荷蘭豬等. (如果對這個現象感興趣, 可以google scholar “dorsal immobility”)雖然這個現象在很多物種中都被發現, 但是背後的生理原因卻幾乎沒有人真正詳細的解答過.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貓被掐住脖子後面的肉,就動不了的。起碼我的貓,就可以動,它會表達不舒服、做出掙扎的動作,應該是不喜歡這種被控制的感覺。


大多數之所以動不了,是因為這一部分是“死肉”,也就是沒有知覺的肉。小時候媽媽就是這樣叼著它們到處走的。


除了這個,貓的弱點還是很多啦:

貓薄荷

聞到貓薄荷簡直沒命了,那叫一個爽,打滾翻轉不停歇~

洗澡 噴水

多數貓咪天生怕水,極度不喜歡洗澡!我的貓洗澡時,需要3個人同時操作,一個人控制前蹄兒、一個人控制後蹄兒、一個人負責洗。否則,90%會負傷。據說如果貓咪做錯事,你打它還不如朝它噴點水更讓它害怕。

其它喵

貓是獨居動物,不太合群,它們更喜歡一隻貓的感覺。所以如果家裡來了新貓,有的貓會很不爽得在沙發或者地方地方尿尿、有的貓會直接衝上去打架、有的貓會害怕得躲起來。不過一些經過繁育改良基因後的純種貓,性格變得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合群啦。

附上我家喵不合群的現場:


4、檸檬、橘子、風油精類刺激味道


貓咪很不喜歡這類味道,因為貓咪的鼻子特別靈敏,這麼重的味道,會讓它們很不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