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從“寧海路75號”點燃而瀰漫

“今天上午剛從寧海路75號開庭出來,作為一名離職法官,這首歌字字入心,感同身受,每一句都像在寫當年的自己”;“莫名感動,儘管寧海路75號從來沒進去過,但一樣在法院走過青春歲月”;“我一紀檢監察干部都被感動了”;“詞寫得不押韻也這麼好聽,聽得我要放棄辭職了……”

寧海路75號,是江蘇高院所在地。這裡,見證了新中國法治的成長,凝結著幾代法院人的美好回憶。趙俊和朱嶸,都是當年學校的文藝青年。趙俊說:“這首《寧海路75號》,是我們度過一大段青春的所在,但這首歌又不只是寫給我們自己,而是寫給所有的法院人,所有的法律人,乃至所有在機關大院奉獻過芳華,燃燒過青春,追逐過理想的人們。”在歌詞和曲風上,朱嶸、趙俊進行了新的嘗試,試圖創造出一種全新的風格,以詮釋當下機關人的生活狀態以及酸甜苦辣。趙俊把它稱之為“機關民謠”,並解釋說:“機關民謠講浪漫,但同時亦有剋制;講灑脫,但從不迴避責任;講柔情,但時刻堅持原則。這是屬於我們大院人的曲風。”這首“機關民謠”十分便於流傳,趙俊認為,它可以很方便地拿來就用,來年各地法院的文藝演出上,人們可以直接把這首歌作為自己的院歌來演唱,只要把歌詞中“寧海路的75號”換成各自法院的門牌號就可以了,比U盤還方便。

“懷念1989年至2006年激情燃燒的歲月,為當年的奉獻無怨無悔!真想回到南京寧海路找尋青春的夢!”作為曾在寧海路75號工作了17年的老法官,聽著這首歌,不禁淚眼蒙朧。網友“晴耕雨讀”評價道:宣傳見過很多,有喊口號的聲嘶力竭,有假大空的滔滔不絕,這首歌真實而剋制,精心而不著痕跡,很高級,必須鼓掌。法院系統有你們這樣的人,真好。網友“華迷丟丟”莫名感動:儘管寧海路75號從來沒進去過,但一樣在法院走過青春歲月。網友“陳小花”深情表達:我是南京人,江蘇警官學院法律系本科生。畢業後跟隨學長去了福建,考入那裡的法院。聽到這首歌,內心波瀾起伏,溼了眼眶。我想念家鄉,也為自己是一名法律人而驕傲,即使我不在家鄉,心仍在。網友“Z'ze”留言:看到十幾年前的老制服,看到十幾年前還是實習生的自己。如今,已在當初夢想的崗位上摸爬滾打了整整十年。理想還在,初心沒變。網友“寒時隨心”認為:慶幸在這個森嚴的系統裡,還有你們這樣沒有被磨去才氣和活力的帥哥,這首歌真的好感動。網友“泮池的魚”表示:我們只是個過客,守好自己的這一站。聽完熱淚盈眶,箇中滋味只有法院人懂。謝謝兩位老師。

“終會有那麼一天,要告別這扇門。滿地的梧桐葉,不期而來的風。寫下過那些句子,檔案室落滿灰塵。不需要更多舉證,那就是我們的一生。”這是一種信仰的力量,是深入骨髓、堅定不移的信念。寧海路75號的法院人,他們堅定的眼神似乎在告訴世人:對於堅守者,芳華無畏凋零。只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芳華便不會凋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