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北京航空安全國際論壇在京召開

隨著去年中國民航年運輸飛行小時首次突破1000萬,中國民航安全運行面臨的挑戰進一步加劇,加快推動航行新技術的應用成為行業重要的應對手段。5月22日~23日,由中國航空運輸協會主辦、中國民用機場協會支持的第三屆北京航空安全國際論壇在北京香山飯店舉辦。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王志清出席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李軍致歡迎辭,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的7家國際組織和協會、4家政府機構、50餘家企業和科研機構的150餘位代表出席論壇。

本屆論壇以“推動航行新技術應用,提高安全運行效率”為主題,以主旨演講、專題發言和互動交流等方式,交流了尾流重新分類、機場多跑道獨立運行和機場協同決策等航行和空管新技術,指出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應用為尾流重新分類等航行新技術,可以有效提升空域容量,有利於提高航班正常率。

第三届北京航空安全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論壇現場

王志清在主旨演講中指出,北京航空安全國際論壇是國際航空界交流安全理念、技術和經驗的重要平臺,自2015年舉辦以來,在凝聚行業共識、促進各方合作、推動民航安全高效運行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為世界民航業持續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近年來,航行新技術應用為民航安全高效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有力提升了民航安全水平、民航運行效率和民航服務水平。面對空域資源不足、機場容量飽和、運行環境複雜等挑戰,迫切需要加快推動航行新技術應用。

王志清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民航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期,中國民航願與國際民航界一道相向而行,協同聯動,加快推動新技術的應用。新技術應用要以保證安全為前提,正確地處理安全和創新的關係,有效把控可能出現的風險;新技術的應用要以提高效率為核心,樹立向技術創新要效率的思想,通過新技術的運用為運行效率釋放更為廣闊的空間;新技術的應用要以合作交流為手段,充分地調動國際民航界各方面的力量,深入開展交流與合作,形成推動航行新技術發展的整體合力。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副理事長吳成昌在主旨演講中闡述了應用尾流重新分類和多跑道獨立運行等航行新技術對繁忙機場提高容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中國機場旅客吞吐量前50位的多數處於飽和或非常飽和的狀態。美國聯邦航空局的專家在演講中介紹了FAA對尾流重新分類項目的研究及其運行情況。其經過8年的論證、評估顯示,該技術新增的安全風險為零。目前美國共有31個機場管制塔臺、17個終端管制區實施了尾流重新分類。在實施尾流重新分類後,孟菲斯機場的吞吐量增長了19%,飛機滑出時間平均縮短了3分18秒,帶來的效益與新建一條跑道相當;亞特蘭大、舊金山、芝加哥等機場在實施該技術後,機場吞吐量也都增長了8%~10%。

第三届北京航空安全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論壇現場

第三届北京航空安全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論壇設置互動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