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網購會控制不住錢包,從心理層面看的話,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蘭亭楓語

弗洛伊德說“意識不過是海面上露出水面的冰山之巔,水面下有一個巨大的看不見的冰山,底部便是潛意識。”

網購這種行為便是“冰山之巔“,如果想要改變,需要探索水平面以下。

水平面以下有什麼呢?

維吉尼亞·薩提亞Virginia Satir女士說水平以下是:感受、想法和觀點、期待、渴望和生命力。

這個”個人內在冰山“的畫面給出了我們探索的方向和路徑。(如下圖)

網購之前,有著什麼樣的感受?網購之後會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網購的過程中或之後會產生哪些想法?

內心中有哪些未滿足的期待?

網購這個行為填補了內心怎樣的渴望?

我們先來簡單地瞭解一下這個“冰山圖”吧——確切地說是藉助這幅圖來了解以下我們的內心世界:

應對方式

薩提亞女士將我們常用的應對壓力的方式分為四種:指責、討好、超理智和打岔。

”指責“指忽略他人,認為所有的過錯都是對方引起的;”討好“恰好相反,忽略自身的感受,把自身的價值建立在他人的認可上;超理智是既忽略他人的感受也隔離自己的感受,只談道理只用頭腦不走心;而”打岔“則是既隔離自我與他人,又忽略情境。

(如下圖)

雖然這四種應對方式表面看起來不同,但是本質上確實相同的,都是為了逃離內心裡不願意或不敢去面對的真實感受,滿足內心裡未滿足的期待和渴望。


“感受”與“感受的感受”

“感受”是我們對於一個事件的進行解讀後產生的真實的情緒體驗;

“感受的感受“則是我們受某些規條的限制,不能接受自己的真實情緒體驗而產生的次級情緒。

常見的,男孩子從小被教導”男兒有淚不輕彈“,父母不允許男孩子表現出悲傷的感受,會批評他軟弱、無能,男孩會內化父母的觀點和對待他的悲傷情緒的態度,認為悲傷的感受是不好的、可恥的。

所以,當男性感受到"悲傷”時,悲傷便是他的真實“感受”,而對這一真實感受的批評、否定,會延伸出許多“感受的感受”:沮喪、挫敗、自責、憤怒、無力、無助……
女孩子往往不被允許表達憤怒的感受,所以,當她們憤怒時,卻會表現以抑鬱、挫敗、無力、壓抑、委屈等感受的感受。


”期待“與”渴望“

”渴望“也可以稱之為”心理營養“,它之於”心理“,就相當於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之於生理。人類必須的心理營養有:接納、認可、安全感、愛與被愛、親密與聯結、價值與意義、獨立自主……

我們通過吃芹菜、胡蘿蔔、萵苣、米飯、雞蛋等來攝取生理營養;那麼”期待“就是我們用以滿足”渴望“這一心理營養的具體手段或載體。

比如,當嬰兒哭泣,期待是得到擁抱和食物,如果這個期待被滿足,就滿足了按全感、愛與被愛、親密與聯結這些渴望;

小孩子做了一些事情,期待是被父母看見,被父母肯定,或者父母即便沒有具體說什麼,但是父母由衷地表現出喜悅和幸福;即便做錯了,父母會就事論事地指導他們,如何在這件事情上補償過失並且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而不會因此不愛他們,那麼他們就獲得了接納、安全感、認可、價值與意義這些心理營養;

當孩子們的感受和想法與父母不同時,父母願意傾聽,也允許他們保有自己的獨特性,那麼他們的獨立自主的心理營養便得到了滿足。


一個童年獲得“心理營養”充足而均衡的孩子,就會心理健康,人格完整,內心強大,生命力旺盛而和諧。如同一個“生理營養”充足而均衡的孩子,就會身強體壯一樣。

而一個心理營養不足的孩子就會像是總處於飢餓狀態,總是要為自己“抓取食物”。更常見的情況是,曾經忍受過飢餓感的折磨,即便是食物已經過剩,身體已經不缺,出於曾經的恐懼依然要不斷抓取更多的食物。


瘋狂網購是典型的”打岔“的應對方式。它對情境的忽略體現在,因為要滿足網購的行為,不顧自己和家庭的實際經濟能力,也不管是不是所買的東西真的能用得著。

那麼這種“打岔”的方式要逃離的“感受”和下面掩藏的未滿足的“期待與渴望”是什麼呢?

我們先從感受這個層面來談:

美國身心靈大師蓋瑞·祖卡夫將用酒精、毒品、瘋狂購物等“打岔”的方式來轉移自己真實的情緒體驗的方式,稱之為上癮。

情緒痛苦也有一個起因,找到並治癒這個起因是靈性成長的核心。這就是每一個在地球學校上的人生來要做的事。那部分還沒有跟靈魂調整到一致的人格是情緒痛苦的起因。它們抗拒靈魂的意願,而靈魂的意願就是和諧、合作、分享,還有對生命的敬重。

祖卡夫在《靈魂之心:情緒的覺察》一書中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

一位女士連續17年參加互助戒酒組織,所以一直得以保持清醒。但是6年前突然徹底崩潰,變得抑鬱,並且發胖。

她去參加禁語靜修聚會,在午餐時間,因為她太胖,所以長凳上沒有什麼位置能夠容納下她,只能輕輕拍了一位女士的肩膀,對方給她挪了一些位置,但是依然無法擠進去,不得不再次輕拍那個女士。此時,一股熱流在身體湧起,她趕緊走到廚房,斜倚著櫃檯,淚如雨下。

“那一刻,我意識到流過我的感覺就是羞辱。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更深處的情緒。我意識到自己這一生一直都在掩蓋這種羞辱感。”

“為了讓自己不去感受這種情緒,我整個人生都在麻痺自己,當時我到哪裡也無法逃開我自己啊!那一整天的時間,我都讓自己去感受自己每一刻的感受,而不是通過生氣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掩蓋我更深的感受,或者通過吃東西等方式來麻痺自己。平時,我總是讓自己不停地做事情或想事情,才能夠不去感受。現在我可以自由地感受自己的所有情緒,這就輕鬆多了。當我跟人們談話的時候,我可以告訴他們,像我這樣一個曾經酒精和毒品成癮的人,是怎樣完成從那裡到這裡的旅程的。”


一個人只有靠自己才能夠根除自己痛苦情緒的根源。那就是去覺察瘋狂購物等“上癮症”之下隱藏的真實感受是什麼,那是來自靈魂的呼喚。

我並不是說不需要心理諮詢師的幫助,而是說他人只是自己做改變與成長的陪伴者,而主人永遠是自己。


我們再從“期待與渴望”這個層面來談:

我身邊有一為朋友就是非常喜愛網購,學習心理學後,她越來越多地發現自己原生家庭給自己的影響:父母嚴重重男輕女,玩具一直到哥哥玩壞了,才能輪到自己;到了初中還在穿哥哥的舊衣服,被同學嘲笑假小子。

雖然現在的她有能力不斷地給自己買東西,但是,自己內心深處對於被認可、被愛的空洞一直都在。

而這個空洞,無時無刻不在繼續影響著她現在的生活。如,為得到領導的認可,工作狂一樣賣命,全然不顧自己的健康,又會因為領導的一句話一個眼神,怒火中燒,大發雷霆,把關係搞砸;控制自己的孩子,從孩子的好分數和好的比賽成績中,感受到被認可和價值與意義感;在夫妻關係裡,繼續和伴侶競爭,而不能展現自己的脆弱和情感的需求……


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心理學寓言故事:某天,甲看見一個人在路燈下低頭走來走去,便問他在做什麼?那人回答,我在找我丟失的鑰匙。甲問:“你的鑰匙是在哪裡弄丟的?“那人站起身子,抬起手臂指向遠處幽暗的草坪說是:“在那裡呀!”甲很困惑:“既然是在哪裡丟的,為什麼不去那裡找呢?”那人認真地回答:“因為這裡亮啊!”

瘋狂購物這類“打岔”的應對方式,雖然能看似能夠暫時滿足內心的空洞,但本質是在“亮處找鑰匙”。

如果想真正找到打開自己心鎖的鑰匙,就必須去看:

我未滿足的期待和渴望是什麼?

依然以我這個同學為例,她“未被滿足的期待”是:父母給予自己和哥哥一樣的對待,她的“渴望”是愛和被愛、接納、認可。


“期待”是難以被滿足的,因為過去不能改變,他人也不能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解讀,並學習用其他更為有效的方式來餵養自己的“渴望”。


依然以我這位同學為例:

孩童的解讀:因為我不夠好,所以我不被父母愛;因為我是女孩,所以父母不愛我;我是沒有父母愛的孩子;我不值得更美好的事物;

孩童的期待:父母認可我、愛我;我變得更優秀,就能獲得更多認可和更多愛;

孩童的渴望:愛與被愛、價值與意義、安全感、親密與聯結——均未被滿足。


新的成人的解讀:童年時父母那樣對我,並不是我不夠好,只是因為他們自身的狹隘和侷限性,和我本質的美好無關;父母不是神,他們會錯,這很正常,我現在是成人了,我有智慧和力量,不再繼續再用他們的錯誤來貶低我自己;他們其實也是愛我的,雖然沒有我期待的那麼多,但是我是有父母愛的孩子我是有父母愛的孩子,我值得更美好的事物,我足夠好!

新的成人的期待:做自己的足夠好的父母,接納自己,愛自己;


新的成人的渴望:愛與被愛、價值與意義、安全感、親密與聯結——需要練習在當下的情境中主動地為自己汲取這些心理營養,而不是再等待著父母餵養。


“瘋狂購物”是冰山之巔,是一種走神與打岔,是一種上癮症,是在黑暗處找鑰匙……

迴歸內心世界,用意識的光照亮靈魂最深幽之地,終究收穫溫馨、明媚、喜悅、自在的成長!


作者:sasa是我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際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師。非雞湯!不吐槽!決心用心理學改變自己的,關注我!

你的隨手轉發,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


長成自己

這種心理特徵,我是這麼來分析:

一、她可能對物品有強烈的佔有慾。內心需要極大的滿足感,去填充、去佔據。或者也可以理解為,她的內心極度空虛無聊,很想讓自己感到有成就感。一旦發現了網購,能讓自己有事可做,有被尊為上帝的地位,並且網店裡各種物件的吸引力優惠券之多,自控力不大強,也許還不差錢,就難以自拔地買買買羅。可謂:上船容易下船難。

第二,她在現實中與網購中強烈的心理落差造成的。也許工作生活中,於她自己來說,有很多事很多關係差強己意,或者說她不擅長建立和維繫和諧的人際關係。但是在網購裡,只有很簡單的買與不買,買什麼,跟誰買這幾個很簡單的問題。或許,簡單明瞭的與人相處,不必去揣摩,不需要猜疑,正是她一直想在現實中期待遇到的,渴望達到又感覺很難實現的單純的人際關係。所以,在網購裡,突然她找到了她想要的這種交流買賣方式,才奮不顧身,野馬脫韁般奔她的夢中花園而去。

第三,她可能有社交恐懼症傾向。這樣的人,現實中不知道如何與人交流,如何找共同話題。久而久之,形成了不愛與人說話,甚至不敢先開口說話。在網絡商城裡,不用跟人照面,不需察言觀色,反而能讓她自然放鬆。而且針對某件商品的問題,不需要自己去找話題來跟對方交談,某件商品各方面合適自己,就出手購買就好了。

上面是對網購成癮做的簡要心理分析。現在說說對這類問題,如何解決的可行性方案。

第一,你得意識到,無論沉迷於任何人與事,都是不能自我控制的表現。一個成人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應有的判斷力,能不能說是個空心無腦人?如果已經能夠意識到,有的事先前做得不合適,不應該,說明你還有被引導,可改變的可能性。

第二,你得逼著自己不做無度的花銷,儘量不買或少買現在不需要的東西。哪怕它價格再怎麼低,現在不需要的,就控制自己不出手。(要知道低價天天有,現在控制住不動心,也許等你確實需要這件商品時,一樣也能享受到較低的價格。這樣做,一開始很難剋制,但只要你能控制第一次,你就要鼓勵自己,我能做的到,而且我必須做得到)。

第三,我們要多做線下交流,多跟現實中的人打交道了。畢竟任何一個成人,你都是社會一份子,都有各種鮮活的問題,各色人等,等著你去處理,去面對。逃避交流,也只能解一時之困,但終究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無可躲避的。一個成人,得知道:有些事你可以不為,但很多事與人,你不可以不為,不能夠不接觸。這還是一個倒逼自己成長,強制自己去做心裡不情願做的事的過程。

以上就是我對網購不能自拔現象的個人見解,與逐步解決這類問題的步驟。

願您在這春光明媚裡,找出自身問題,研究解決之法,並積極面對與克服它。讓自己融入陽光明媚,活色生香的春天裡。



活出自己的個性,練出自己的判斷,向著更好的自己,
邁進,加油!


蘭亭楓語

過度網購是用來滿足我是好的我是有價值的深層心理需要,或者是說滿足自戀的需要。

自戀需要每個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

一般來說,過度網購是因為人沒辦法在生活中的其它地方獲得滿足,萬般無奈,只能選擇過度網購。

比如婚姻家庭,比如事業興趣愛好,比如周圍的各種關係,這都是人獲得支持,滿足自戀的來源。

如果這些都沒有,人會被自己的無能感無力感無價值感捆綁住,焦慮痛苦到無法忍受的地步。

何以解憂?只剩下網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