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為何有三蘇父子卻沒有李白和杜甫?

皮皮西跟我走

前幾天還有人跟我說,唐宋八大家中居然沒有李白和杜甫,這排名不合理。想必還有不少人誤會了,這裡我再作一下解釋。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的全名應該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不過不是唐宋人評選出來的。

最初提出這個說法是在明朝初期,朱右編纂了《八先生文集》,明末茅坤在此基礎上又編了《唐宋八大家文鈔》,收集的內容主要是散文,流行甚廣,唐宋八大家的名號也由此傳開,後世一直沿用。

代表人物

唐宋八大家公認中,以韓愈柳宗元為代表,其餘是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歐陽修曾鞏

之所以這麼認為,主要原因是韓、柳二人是古文運動的最先倡導者。



古文運動

隋唐的文章繼承了六朝時期的風格,尤其講究形式,包括華麗的辭藻、聲律、排比對偶等,也就是科舉常用的駢文,初唐王勃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

而到了安史之亂之後,韓愈、柳宗元等文人意識到,寫文章應該以意為主,不應該追求浮靡的文風,於是提倡改革文章風氣,受到了不少士人支持,史稱“古文運動”。

但是在晚唐時期,雕章琢句之風又開始盛行,古文運動因此衰落。直到北宋,歐陽修等人又領導了一場文章改革運動,一方面推崇韓、柳的文章,另一方面還在此基礎上注入道德觀,強調普世價值。

自此之後,散文逐漸成為主流,駢文日漸式微。

如今看來,我認為很有借鑑的必要。今天有不少文章,讀來不知所云,卻不乏追捧,實是文學之不幸。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下一次文章運動。

對待當下主流的文風,不知您怎麼看待?


詩詞補習班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八個人分別為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和歐陽修。其中韓柳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

八大家的來歷是明朝初期朱右選韓柳等人文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明中葉唐順之所纂《文編》中,唐宋文也僅取八家。到了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之後“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

由於這八人文學觀點比較接近,都主張實用,提倡散文,反對駢文,對後世文壇影響頗大。

那麼何謂古文?何謂駢文?古文這一概念最早是韓愈提出的,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詞藻、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他認為自己的散文繼承了先秦兩漢的文章傳統,所以稱之為“古文”。古文的特點是質樸自由,以散行單句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於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思想。駢文則起源於漢、魏,形成於南北朝。全篇以雙句為主,講究對仗、聲律和藻飾。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是駢文。後來的駢文過於追求形式美,影響了表情達意。

古代文學上有“韓柳文、光遷史、李杜詩、蘇辛詞”一說,就表明這些人的各自專長。所以,李杜的文學成就主要在於詩歌,而非散文。就算有散文,但沒有其詩歌的造詣高。也就沒有納入“八大家”。


長安那片月

針對“唐宋八大家”為何沒有李白、杜甫,我們應首先了解一下“唐宋八大家”的發起淵源。


“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古文八大家,是由明初朱右將“唐宋八大家”的文章編成《八先生文集》。明中葉唐順之所纂的《文編》,又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這為唐宋八大家名稱的定型和流傳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唐宋八大家”主要有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韓愈、柳宗元發起

“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掀起“宋代古文運動”,王安石、曾鞏先後參與的古文革新浪潮,為中國文化藝術做出了重要的作用。


綜上可述可得出:“唐宋八大家”沒有李白、杜甫的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1

.“唐宋八大家”從其淵源講,剛開始是收集的散文方面非常優秀的作家,而杜甫、李白擅長於詩詞歌賦。

2.“唐宋八大家”都是從事掀起“古文運動”,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的進步推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儘管李白、杜甫同樣為中華文化做出不可估量的貢獻,但其未參與古文運動。


我是內蒙古小寇,歡迎大家的閱讀與關注!


內蒙古小寇

唐宗八大家的全稱是"唐宋散文八大家",有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這些人對於改變過去駢麗的文風,提倡古文運動有很大貢獻。其文章為解決社會實際問題而作,思想性強,言之有物,是真正的"立言者",有些是政治家,改革家。詩詞歌賦方面也有很高成就,但"八大家"指的是散文成就,這是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所不能比擬的,他們的主要成就在詩歌方面。


SirJanzen



這個問題提得好沒文化,提問的比我沒文化!可嘆有些人還要鄭重其事引經據典去回答!

這“八大家”是評的散文大家,所以蘇東坡的父親蘇洵和他的弟弟蘇轍都上榜——雖然他們只是文章出眾並不以詩歌驚海內。

所以這個問題就好像問:黃渤老師為什麼評不上小鮮肉?

人家小鮮肉評的是年齡和顏值,與演技無關。

這個還不能說明問題,再說幾個,就像問:北島、顧城為什麼不算優秀小說家?郭德綱為什麼不算優秀舞蹈家?犀利哥為什麼不算優秀企業家?周星馳為什麼不是著名書法家?姚明為什麼不算優秀足球運動員?

《詩經》為什麼不算“四大名著”?

“唐宋八大家”上榜的八個都是散文家或詩人兼散文家,都是古文運動的領袖或核心人物,他們在唐朝宋朝掀起古文浪潮,提倡古文,反對駢文。

李白、杜甫則是純粹的詩人,他們不寫散文。


如果評“文學八大家”,“唐宋八大家”裡有幾個就會沒機會,李白、杜甫不僅上榜,而且排名會比“唐宋八大家”中任何一個靠前,“唐宋八大家”都是李白、杜甫的粉絲。


大悔憶智冰

唐宋八大家雖無李杜,這是事實。但這並能說明李杜的文學成就在八大家之下。

至於唐宋八大家那是後來者,根據那時的江湖劃分的。相信李杜也不會因此產生不快。

比如說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這些人物在文學成就上各有千秋,而在那個時代也不乏其他傑出的詩人。那為什麼就把他們四人定位於初唐四傑呢?並不是他們的詩文作品風格相識,而是因為他們共處一初唐的時代。當然這也與他們豪放灑脫的個性有關。一切都是同期或後期的粉絲,根據客觀事實與主觀的意識揉合統一後,俗定而成。

就象當今的娛樂圈,什麼天王天后,影帝影后這些名稱。我們都知道就是個唱歌的和演戲的,之所以加這些光環在身上,無非就是提高知名度和竟爭力,為圈粉撈金作鋪墊。這其實就是套路。當然時代不同,有其侷限性,當今戲子明星絕然沒有古代詩人文學家的博大情懷!在這裡只是作個比較。

李白杜甫同時代的詩人文學大家,但文學作品風格卻各有不同,李白豪放灑脫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杜甫則細緻感性充滿現實主義的憂思。他們作品發佈的也較多,對當時的社會產生的影響也大。因此也就有了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這樣儈炎人口的俗語,是不是很接地氣?

並非是李杜文學成就,不入唐宋八大家之流。而是後人在判定八大家有其自己的考量。就如同我們現在評論十大元帥,誰的功高偉績一樣。一百個人絕不會有一個評論結果,唯一能達成統一的結果就是,十大元帥是共和國的締造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他們愛這個偉大的國家!


神極天賦

首先要搞清唐宋八大家的概念,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指向非常明確,是古文方面的八位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這八位也寫詩詞,但是古文的造詣甚高。他們是古文運動的主要參與者、核心人物,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

李白、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詩人,唐詩的雙子星座。“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吟誦到這些詩,我們就想到李白、杜甫這兩位大詩人。稱他們為詩人,說明他們文學創作的擅長,顯然不以文章取勝。在《古文觀止》中收錄有李白的兩篇文章《與韓荊州書》《春夜宴桃李園序》,前者是書信,後者是序,雖然也頗有特點,但是對於文章的影響,遠不如韓、柳等人。

其次,要知道何為古文運動。唐宋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注意是古文,不是古詩。韓愈是古文運動主帥,文起八代之衰。這八位文章寫的特棒,儘管文風各異,卻都是妙筆生花。韓愈的《師說》《進學解》《祭十二郎文》,柳宗元的《捕蛇者說》《鈷鉧潭記》,歐陽修《秋聲賦》《醉翁亭記》,蘇洵《管仲論》《張益州畫像記》,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傷仲永》,蘇軾《前後赤壁記》《石鐘山記》《賈誼論》,蘇轍《黃州快哉亭記》《六國論》,曾鞏《贈黎安二生序》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他們以筆墨指點江山,用文章感慨人世,智慧、哲理凝聚在字裡行間,引導、啟迪了很多很多讀者。

再其次,搞清楚唐宋八大家的得名。明初朱右選編文集,收錄韓愈、柳宗元、歐陽修、三蘇、王安石、曾鞏等八人的文章,編為《八先生文集》,八家之名始於此。後來唐順之纂《文編》,只取唐宋時期文章八家,後來茅坤又選輯《唐宋八大家文鈔票》,此書在社會上影響較大,於是有了“唐宋八大家”之名。八大家是古文(文章)的八位大家,自然不包括詩詞。

再次強調八大家集是文集,不是詩集、詞集,李白、杜甫不入選很正常。這只是一種文體的彙集,如果編纂詩集,那是少不了李白、杜甫的。因此,李白、杜甫未能入選唐宋八家,並不影響他們的文學地位。


黃強黃不息

問這問題的人真沒法說,弄不懂古代散文與詩歌的區別。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古文八大家,唐宋古文八大家,指向非常明確,是古文方面的八位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這八位也寫詩詞,但是古文的造詣甚高。他們是古文運動的主要參與者、核心人物,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蘇軾是北宋的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代表唐宋時期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李白和杜甫是在詩歌領域到了極高的成就,但他們很少有散文作品,說明他們文學創作的擅長,顯然不以文章取勝。在《古文觀止》中收錄有李白的兩篇文章《與韓荊州書》《春夜宴桃李園序》,前者是書信,後者是序,雖然也頗有特點,但是對於文章的影響,遠不如韓、柳等人。何以躋身於唐宋八大家行列?


一水盈盈間

李白,杜甫都是以詩歌著稱,而唐宋八大家是以散文著名的,即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八大家掃蕩了南北朝以來的糜糜文風,講究清麗自然,恢復先秦文風,崇尚春秋筆法


綺閣書生



唐宋八大家是指文章寫的好的八個代表人物,又成古文八大家,自然不包含李白和杜甫了。

最早提出唐宋八大家是在明朝前中期,明初朱佑編的《八先生文集》,以上述八位散文家的文章整理而來,八大家之名就最早被提出來了。

後來茅坤編纂了《唐宋八大家文抄》,唐宋八大家的名號就此傳播開來了。

而李白杜甫並不以文章見長,所以唐宋八大家中沒有這二位也就不奇怪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李杜的喜愛,也不影響李杜的偉大。

感謝你看我一篇廢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