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低時大量購入母豬是否為明智的選擇?

姜汝翰.avi

豬價低時大量購入母豬這個邏輯有時候是錯誤的,但也有的時候是明智的選擇。豬價低說明的是豬多。即然是豬多可以認定為母豬多。母豬已經多了,還要購買母豬其不是產能更多了嗎?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進母豬是錯的。

有些時候肥豬有了疫情,養豬戶增強賣豬,或者是消費低迷在短時間內造成豬價大跌,有的人誤以為是豬價低谷期,母豬也會跟著淘汰。這部分人覺得是抄低機會,於是開始大量購買母豬。而實際上母豬並沒有縮減,結果造成了產能過剩導致了豬價大跌。這種情況在2013年第二季度出現過。當年的第二季度豬價達到了5元/斤,持續了三個月時間。記得有一個朋友和我大談這是抄底時機。從種豬場一次購買了20頭二元后備母豬。到家後一個月開始配種,結果從2014年到2015年5月份幾乎全是賠錢賣豬。

也有時候在豬價低時進母豬是正確的。比如在2015年進的後備母豬,到了2016年第二季度子豬達到了千元,有的自繁自養戶一頭肥豬盈利千元。真是掙的盆滿缽滿。

那麼應該在什麼時候進母豬呢?當市場上大量出現淘汰母豬時,就該考慮進後備母豬了。而這個節點是很難把握好的。

順便說一下現在的豬價已經進入虧損階段。而且豬價在低位運行還有一段時間。養豬人不要以為現在是谷底。今年決不是進後備母豬時機。反而現在應該淘汰老弱以及產子率低的母豬。這樣有利於養豬業盡塊走出低谷期。如果現在繼續增加母豬,不但影響了養豬業的正常發展,自己也會虧損。

希望養豬人一定要理智。


山野50

豬價低時大量購入母豬是否為明智的選擇?

這個當然得分情況。如果對豬場的發展並無長遠的規劃,沒有明確的擴張計劃,只是賭行情,低價購入母豬期望後期豬價上漲大賺一筆自然不是理智的選擇。如果賭對了,後期豬價反彈低位補母豬自然是壓對寶了,但如果豬價持續下跌呢,到時仔豬無人問津,而自己的育肥場又消化不了自產仔豬呢,真要是2014年那般的行情,可能是養越多虧越多,豬場能否承受住虧損的壓力,迎來下一輪豬價上漲。

第二,如果不只是看到豬價漲跌,而是基於對產業前景的看好,基於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低價購入母豬,逆勢佈局擴張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實這幾年,很多有實力的規模企業都在這樣做,2016/2017年牧原股份業績增長驚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此前數年行情低迷時期的大力佈局,在豬價上漲時產能快速釋放。


畜牧大集網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任何一種商品都受供求關係的影響,供不應求就漲價,供大於求就掉價,生豬生產也不例外,2016年受傳染性胃腸炎及口啼疫等影響,生豬數量明顯減少,豬價大漲,致使豬場和廣大散養戶盲目補欄,並打大母豬養殖規模,僅管禁養政策,關閉了一些豬場,但全國養豬規模仍在擴大,導致了2018年初生豬價格的跳水,致使部分豬場和養殖戶叫苦不迭,一些養殖戶經不起風浪,紛紛變賣母豬,甚至退出養豬行業。

那麼是不是可以在生豬低靡時大量引進母豬呢?生豬的低靡必然導致一些投擊養殖者放棄養豬,特別是母豬。生豬和母豬存欄量的逐漸減少,必然導致幾年後價格的猛漲,從而進入下一個豬週期,對於常年養豬的養殖戶來說,擴大母豬繁殖是正確的,生豬持續低靡,也就預視著下一個豬週期即將到來,況且母豬從交配到產仔,再到育肥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需1年左右的時間,這期間不可能總低靡。但擴大母豬飼養也要有度,如果大家都來無限擴大母豬養殖數量,一個漲價週期到來很短時間就會回到低靡週期,況且養豬還有疾病等其它風險,不一定價格高都掙錢。不常年養豬的,就更不要搞投機,他們抵禦風險的能力更差,一旦賠錢,恐怕很難賺回。

豬要常養,適時出售,適時補欄,才能收到好效益。



,,


追夢人133639901

豬價低迷時大量購入母豬是否為明智的選擇?

這個問題誰也無法給你明確的回答,豬價低迷時大量收購母豬在我看來就是一種賭行情,如果你賭對了,那就是種明確的選擇,如果您賭錯了呢,豬價還是一如既往的下跌呢,你能說這還是明智的選擇嗎?

大量購入母豬的前提是對市場行情的充分把握,對後市的豬價長期看法,才有的一種舉動,在我國的生豬養殖過程中歷來有“賺一年、平一年、虧一年”的說法,中間也會有豬價的反反覆覆,這也是豬週期的由來。

最近的一輪豬週期是2015年4月至今,由於2017年的環保政策的趨嚴,這次的豬週期被人為的延長了。但是由於2014年養殖行業的大規模虧損,母豬淘汰加速,母豬存欄量偏低,加上環保淘汰了一定產能,生豬價格從15年4月起開始上漲,下半年走出虧損期進入盈虧平衡點,豬價最高時達21.20元/千克,這也是歷史的最高點。而後豬價開始逐步走低,今年1月份豬價開始下行區間以來,生豬已連續下跌了近4個月,這種行情下你是否還會選擇大量購入母豬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豬價低迷時購入母豬隻能在特定的情形下的投機行為,在養殖持續虧損時,並且已經有大部分熱開始淘汰母豬時,這時如果您的資金沒什麼問題的話,倒是可以考慮試一試,萬一賭對了呢?

不過還是建議養殖戶朋友們還是以提高養殖技術為根本,畢竟這種行為只是投機倒把的行為,而且風險比較大,萬一看錯了只會讓自己血本無歸,還是穩妥點為好,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微養殖

豬價低時大量購入母豬,這是一種明顯的投機行為,答主是不贊成的。投機行為,即便贏了一時,最終也會輸到脫褲。

血的教訓其實並不遠。養豬老人都知道,2012-2013年生豬行情都不好,有些人在2013年“抄底”,結果2014年的行情更低迷,一直到2015年第二季度行情才好轉,“抄底”之人輸得很慘。

本輪豬週期低迷行情才開始,環保和食品安全因素的強力影響會對沖生豬存欄的增加,加上全球性金融緊縮,很快會進入現金為王的時期,大企業的擴張節奏必然會深受影響,我們認為,生豬存欄恢復的節奏會比很多人預期的慢,也許要到2019年豬價才會步入上行通道。

另外,母豬的投資大、成本高,至少一年後才能見收益。粗略計算,一頭母豬要投入一二萬元。大量購入母豬可是需要龐大的資金,比如100頭母豬的小目標,就需要近200萬的投入。

總之,不管從哪個維度看,目前大量購入母豬都是不明智的行為。


樊進軍397

豬價低時購入母豬是否明智,在當前大環境下主要看幾點:

第一,購入時間點,也就是在所謂豬週期的底部購入是明智的,那時的母豬便宜,待母豬產仔後上市剛好趕上豬價客觀時。目前,按常識判斷,豬價還未進入豬週期底部。


第二,看當時和準備購入母豬後至少近半年牲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量。因為近2年養豬業趨於集約化,規模化企業加入,小散戶退出,以往的豬週期規律會有些變化,高價也許不會再離奇的高;規模化企業的新增項目動輒幾萬頭、十萬頭母豬,如果這樣的新增項目好幾十幾百個跟你項目同時上,那收益預期可想而知。


第三,你的豬場是否手續齊全,法律法規是否准許你飼養。


第四,你的飼養規模和豬場管理水平。豬場管理既要管人又要會科學管豬,當你還不太會管人的情況下建議小規模飼養,不至於需要僱人飼養。自己養也要一定飼養管理水平,保障豬場經濟數據不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第五,如果自己有豬肉銷售的渠道,能將豬變成豬肉銷售,最好是品牌化銷售,那什麼時候開始養都可行,在豬價低迷期介入就獲利更大,比如母豬更便宜,飼料更便宜,關鍵是還有一些現成的破產豬場可以接手。


兩型養豬

豬價低時不可以購買母豬。因為在豬價低的時候往往就是母豬多,母豬多所提供的肥豬也多。肥豬多當然豬價低。這樣做只能是又增加了風險。但有的時候在豬價低時進母豬是明智的選擇。比如在2010豬價達到4元時,很多人都淘汰了母豬。小子豬也沒人購買,有的人甚致把子豬扔在山上。本人看著可憐,把小子豬撿回家裡飼養。當年12月份有一個鄰居家要把一頭懷孕了的母豬賣掉,被我買回家。第二年也就是2011年五月子豬價格達到了600元,肥豬價格為8元每斤。從那以後我也開始養豬。經過八年摸爬滾打對豬價走勢也有了點經驗。對什麼時候該進母豬和什麼時候應該淘汰母豬都有個大概估計。根據以前的經驗,今年不適合購買母豬,因為今年是肥豬價格低位運行的第一年,養豬戶的母豬還沒有淘汰。只有大多數養豬人淘汰母豬時才能適當考慮購買母豬。


君子蘭50111

低進高出,自己領悟!


霍華亮

豬價變動很正常,並不代表一年都會低迷,也不能代表就要虧錢,不管怎樣堅持還是很關鍵的,而一些養殖戶是比較隨大流,比較盲目的,甚至對於養豬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出欄,什麼時候應該壓欄,這樣很容易就會導致虧錢,而且很多新進入的養豬戶根本也不懂得養豬擾亂了市場

而當豬價低的時候,如果真正的想養豬,購買豬仔的時間還是等一下靜觀奇變,等過後的一個月才是好的時間,折中考慮,因為你在想什麼,同時其他的養殖戶也在考慮這個時候能不能進的問題,所以降低豬成本最為關鍵,自己配料,也可以加入青飼料對豬的生長髮育也特別的好,還有可以廢物利用,紅薯葉啊,土豆啊,等等,都可以拿來餵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