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太奶奶為什麼能一眼認出梅長蘇?

滄海一粒粟子

太皇太后是不是一眼就認出梅長蘇就是林殊,這是有疑問的,並不是確定的事情。我之前好像回答過類似的問題,既然再出現,那就給大家再分析分析吧,也許能分成幾種可能:

第一種,按照我們現在的話說,太皇太后糊塗了,其實就是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會有什麼症狀,我們清楚吧,那就是她對於自己眼前人的判斷,其實是不一定準確的,但一定是最走心的。

為什麼這麼說,老年人對於自己最疼愛的人,即使是痴呆了,她嘴巴里唸叨的,她眼前見到的任何人,她都會把對方當做是自己最疼的那個人,這也是毋庸置疑的,劇中梅長蘇回來後和太皇太后僅僅見了一面,也許就是這樣的情形,是太皇太后把眼前名字相似的梅長蘇看成了林殊(雖然我們知道那就是,但外人並不知道),太皇太后很疼這些小輩們,所以這些孫子輩的年輕人名字她都記得,習慣喜好也都記得,唯一不記得的,是忘記了他們哪個是哪個?

這裡面,也許有年紀大的原因,也許有痴呆的原因,但更可能的是,太皇太后接受不了當年那件事,早早的將自己的心封閉起來的原因,這一點,從她彌留之際嘴巴里還一直叫著小殊和晉陽就能體現出來。

第二種,我們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句話,在任何時代都是通用的,尤其是在老人家身上更加能夠體現的出來,見慣了大風大浪的老人家,自然懂得從眼睛裡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太皇太后雖然糊塗了,可她對於最愛的孫子林殊的眼睛,只怕是最清楚的吧,梅長蘇雖然樣子變了,性情也被他隱藏起來了,他在外人面前把自己變成了一個陰詭的人,可是有一種東西是他掩飾不了,那就是從他眼睛裡透露出來對太皇太后的感情,從他眼睛裡透出來的那種忠義、純粹的愛國之心,這些是改變不了的,別人看不出來,可太皇太后怎麼會看不出來?她最疼愛的孫子的眼神是怎麼樣的,是怎麼看自己的,她一清二楚,雖然嘴上沒有交流,可眼睛裡,他們早已經相認了。

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太皇太后雖然糊塗了,可她內心裡,始終認為林殊還活在出徵之前,還意氣風發的來給自己請安,跟自己告別,告訴自己要去上戰場,要去保家衛國。林殊是和赤焰軍一起出徵的,也是一起被友軍埋葬在梅嶺的,只怕太皇太后見林殊的最後一面,就是在出徵前。雖然太皇太后肯定也是見慣了後宮的風風雨雨,才堅強走過來的,但畢竟年紀大了, 心就柔軟了,人也脆弱了,林殊晉陽這些就是她的軟肋,十多年前,她看著這場政治浩劫而無能為力,內心了除了怨懟自己的孫子——梁帝。

只怕也是潛意識裡一直告訴自己,林殊出征了,還沒回來呢,快回來了。當梅長蘇出現的時候,只怕她就是當梅長蘇征戰沙場剛回來罷了,只是戰場烽煙太大,小殊有些變了,所以一開始她才會問:那你呢?你是誰家的?可當梅長蘇自報家門,草民蘇哲的時候,太皇太后立刻就做了判斷,小殊回來了。在她心裡,林殊並沒有死,他活著從戰場上回來了。


兮言小姐

感謝題主的問題,相信許多和我一樣的《琅琊榜》粉絲一樣都會有一個疑問,就是如題太奶奶為什麼能一直認出梅長蘇?

我覺得作者這樣寫有2層用意在那裡面

一林殊雖然回來是為赤焰軍正名的,也是帶復仇任務而回的,但是這一段見太奶奶之前對飛流不停地交代“我們待會要見一位老奶奶,她要是叫你,你就答應,拉你的手不許躲,給你點心吃,你就拿著,她是天底下最和氣的老奶奶,你要乖,要聽她的話。"也是對自己說的,說明林殊也是很想見慈祥的對他最好的長輩,這樣配合著見面的場景以及太奶奶仙逝之時他悲傷的吐血那段情景,更能將他的形象鮮活起來,也正是因為這樣孝順的性格和當年的林殊無二,面見太奶奶這一段他就是自己!



二太奶奶以前對林殊是非常好的,這從林殊對太奶奶的尊重就可以側面反應出來,太奶奶年事已高但是心中還是有所牽掛,特別是得知"林殊戰死"肯定傷心了許久,掛念了許久,也許老眼昏花但是你最親近的人過來的時候也還是知道自己最親近最想見的人回來看她了,這個解釋可能有點玄妙,但是生活也有這樣的例子就好比你親近的人哪怕很久沒見了,他的腳步聲你依舊熟悉,我覺得太奶奶就從林殊的氣息和十多年前陪伴她的時候無二而認出的


這一段是非常感人的!因為這一刻林殊就只是林殊不是梅長蘇,沒有勾心鬥角,沒有揹負仇恨,有的只是十三年年金陵城那個翩翩少年,那個喜歡吃太奶奶給的點心的,與霓凰有著婚約的,身體如小火爐的陽光少年,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心思細膩,人性描寫的如此到位,形象如此的鮮明。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我是"老黃看歷史"歡迎與喜歡悟空問答的朋友一起交流探討


老黃看歷史

《琅琊榜》中太奶奶因為年歲已大,記性已經很不好了,時常把以前的事當做剛發生的一樣。而梅長蘇也早已不是原來的林殊,以前的林殊活潑好動,而現在的梅長蘇沉穩安靜,他不管是從相貌還是氣質,跟以前大不一樣。可即使這樣,太奶奶還是一眼就認出了梅長蘇,開口就叫他“小殊”,這讓梅長蘇感到震驚的同時心底也湧流出一股溫暖,總算還有人記得他。

太奶奶已經糊塗了,但是她是怎樣認出梅長蘇就是林殊的呢?

一個人的樣貌可以改變,聲音可以改變,氣質可以改變,但有一種特質不會改變,那就是氣場。一個人的氣場會伴隨他一生,太奶奶雖然思維混亂,但是梅長蘇身上熟悉的氣場讓她一下就認出他就是小殊,所以關於小殊的愛好,喜歡吃的食物、婚姻大事等一股腦的湧現到太奶奶的腦海中脫口而出。其實霓凰郡主也是憑著梅長蘇身上熟悉的氣場認出他來,只不過霓凰郡主一開始被梅長蘇的外貌和氣質所欺騙,一時不敢相認,但心底有一個聲音一直告訴她梅長蘇就是林殊,所以霓凰郡主才會不斷的試探梅長蘇,直到梅長蘇親口承認自己就是林殊,霓凰才肯定了內心的想法,抱著梅長蘇放聲大哭。


瞳心看世界

俗話說得好,老年人活的年齡大了就叫人瑞

梅長蘇從小就跟著他奶奶長大,是他太奶奶一手把她帶大的天天朝夕相處的自己的孩子自己能感受不到嗎?從他們見面的時候沒長熟的表情,神情以及他的動作形態,包括他看他太奶奶時候的眼神,以及他的聲音

這些所有表現出來的東西都被她的太奶奶感受得到,雖然他太奶奶是個瞎子,但是並不代表她就聞不出來味道,感受不到氣息,所以說導演也是這麼安排的,就順理成章的,認出來了



你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你消失了很多年,容貌身高樣子都變化了,你的家裡人,你的爺爺奶奶還是能夠很快的把你認出來的


河南汽車公園

林殊中了天下奇毒之首——火寒之毒,刮骨削皮才拔得毒,早已面目全非,找不到昔日的一點影子了。與他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靖王蕭景琰和他相處了那麼長時間都沒認出來。可是太奶奶一把年紀,都有些糊塗了,卻一見他就叫“小殊”,實在讓人動容。我想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太奶奶太想念林殊了,神志不清叫錯了。

從後面皇后和越貴妃的對話可以看出來,太皇太后有些神志不清了,一會兒清楚,一會兒糊塗。她這些晚輩中最疼愛的就是林殊,失去林殊對她是極大的打擊,恐怕因此開始時不時犯糊塗。人在遇到重大刺激時往往不肯接受現實,沉浸在自己的世間裡,那個小殊還在的世界了。

那個世界裡,林殊的母親晉陽公主還在世,最疼愛的小殊和霓凰郡主定了親,一切是那麼美好。

所以在這孩子們都熱熱鬧鬧的過來請安的時刻,看到這個氣度舉止像極了林殊的人在那裡佔著,自然而然的相思起自己的好重孫,林殊。

2.憑著女人準的可怕的直覺。

不像男人,看問題特別理性,女人做事、看人,眼緣很重要,很多事都是憑直覺。然而雖然不像男人會進行一番複雜的邏輯推理,得出合乎情理的結論,女人的直覺有時候準的可怕。

看霓凰認出梅長蘇的時候怎麼說的就明白了。






3.梅長蘇改變的是外貌,而太奶奶是在用心看人。

梅長蘇雖然外貌脫胎換骨,徹底變了,霓凰,靜妃,甚至後來皇帝從他身上都看不出破綻。但是無論他外貌變成什麼樣子,靈魂都不會變。對於自己最疼愛的孩子,即使閉上眼,她也能認出來。十幾年過去了,還清晰的記著他最愛吃什麼。



可惜最疼愛他的太奶奶最後還是沒有等到與他相認,實在讓人痛心。


閒話甄嬛傳

《琅琊榜》原著太奶奶是沒有認出梅長蘇的,書中太奶奶喜歡親近年輕人,但又根本記不清楚誰是誰,所以每次都要重新引見,小飛流都被抓著問有沒有成親,只是到了梅長蘇這裡:“這位是蘇哲蘇先生。”高湛道。“小殊啊,”太皇太后口齒有些不清地問著同一個問題,“成親了沒?”“沒有。”“要抓緊啊!”“·····”。



我覺得電視劇這裡改編的特別好,比小說改的要更加飽滿和豐富,特別是胡歌的表演實在太到位了,眼圈都紅了。


打不死的小馬

我想,這是作者刻意為梅長蘇悲慘的身世,留下的一絲溫情吧。

親人慘死,面目全非。原本是陽光下最耀眼的少年,卻化身為陰影下,玩弄權術的詭譎謀士。曾幾何時,靖王雖然執行梅長蘇的謀劃。然而,卻毫不掩飾對陰謀詭計的厭惡。那個與靖王意氣相投的林殊,又怎麼會喜歡使用陰謀詭計呢。此時,在他的眼裡只是一個從地獄爬出來的魔鬼,一心要把自己的仇人拉下地獄。

然而,他沒有想到,在那深宮之中那個慈祥的老人仍然,能夠一眼認出他。那一雙似乎已經渾濁的眼睛彷彿能夠直接看透他的內心,而不受外物的干擾。在那個老人面前,自己彷彿仍是當年那個稚嫩的孩童,而不是此刻滿腹心機,不擇手段的陰謀家。

我想此刻梅長蘇,最想痛哭一場,但是這淚水是幸福的。


斯皮爾博弟

第一種可能:太奶奶可能真的像大家所說的糊塗了

畢竟太奶奶年事以高,不能有些深刻的記憶一遍一遍浮現在自己腦子裡。這可能就是她還記得清楚事情的時候印象中對幾個孩子最深的印象。隨著年紀慢慢的增長,腦子也不好使了,只記得當年那些印象比較深刻的事,而林殊是幾個孩子中她最喜歡的那一個。然後碰巧祝壽的這幾個人在她印象中就像這幾個孩子,所以誤打誤撞把梅長蘇當成林殊了。

第二種可能:雖然林殊樣貌全變了,但是他的眼神不會變。

太奶奶從小就很疼林殊,雖然林殊的樣貌已經全變了,但是一個人的眼神卻永遠也變不了,太奶奶看到自己最喜歡的孫兒來為他祝壽,眼神相對之間透入了兩個人的心裡。其實眼睛也是可以說話的。只是大家沒有注意到而已。


觀影知心

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感觸(原諒我)。當第二次,第三次...再次看到這裡時,心中莫名的傷感,眼淚不自然的流了下來。我想,之所以太奶奶能一眼認出梅長蘇,不是因為容貌相似的原因,這個大家都知道。其實我們細想,太奶奶在林殊小時候就陪著他一起長大,我想正是這種感情讓太奶奶覺著此人就是小殊,哎“女人的直覺總是那麼不講道理”,我們的太奶奶也是女人吶,兄de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