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祠、觀、殿、宮、庵有何區別?區別大著呢!

人們常常會看到寺、廟、祠、觀、庵這些建築,有些人把它們統稱為宗教建築,其實這是錯誤的。那麼,寺、廟、祠、觀、庵有什麼區別呢?

一、寺

“寺”在古代漢語裡有“持續,相續”的意思。本義:古代官署的名稱。秦以官員任職之所,通稱為寺。如:大理寺。

寺、廟、祠、觀、殿、宮、庵有何區別?區別大著呢!

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倍受歷代王朝重視,認為佛教的思想有利於統治,並且對民眾有教化作用,因此皇帝把教授佛法並且供僧團居住、學習、修行的場所稱為“寺”。

二、廟

廟,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那時,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隨著佛教的傳入,後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廟字的俗稱。

三、觀

《釋名》雲:“觀者,於上觀望也”。一般道教宮廟稱“觀”而不稱“寺”或者“廟”。道教從道家“天人合一”、“身國同治”的思維模式出發,認為了解天象有助於求道證道,得道成仙。所以稱為”觀“,取觀星望月之意,所以常建於山頂。

寺、廟、祠、觀、殿、宮、庵有何區別?區別大著呢!

四、宮

在秦以前是中國居住建築的通用名,從王侯到平民的居所都可稱宮,秦漢以後,成為皇帝居所的專用名。

五、殿

殿,堂之高大者也——《說文古本考》。指高大的房屋,特指帝王所居和朝會的地方,或供奉神佛的地方。

寺、廟、祠、觀、殿、宮、庵有何區別?區別大著呢!

六、祠

祠堂最早出現於漢代,據《漢書·循吏傳》記載,“文翁終於蜀,吏民為立祠堂。及時(指誕辰和忌日)祭禮不絕。”祠是為紀念偉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當於紀念堂)。這點與廟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孫祭祀祖先的處所叫“祠堂”。

七、庵

古時是一種小草屋,即所謂“結草為庵”。現特指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