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古時代黃帝、炎帝、蚩尤之間的大戰,為什麼都發生在華北平原?

溫馨提示

遠古時期的最後階段,我們的祖先已經走過了自發性生存狀態,開始了以特定的區域作為長期的活動空間,以特定族群聚集的穩定居住方式,開始了相對比較穩定的發展。慢慢地,有3個特大型族群形成了,分別為:

  • 烈山氏族群,以炎帝為首領,主要分佈在江淮流域上中游山地。

  • 軒轅氏族群,以黃帝為首領,主要分佈在黃河流域上中游地帶。

  • 九黎氏族群,以蚩尤為首領,主要分佈在江淮流域下游與濱海地帶。

然而,各個族群要繼續維持相對良好的生存狀況,就必須要進一步開拓新的生存空間,爭取儘可能多的自然資源。但是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各個族群之間為了爭奪生存空間,不可避免的要陷入無序的爭奪和相互殘殺。對於這種無序殘殺和爭奪,當時還沒有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權利機構來消弭災難。這就是史料中所說的“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這個時候爆發的兩次大戰分別是,黃帝和蚩尤之間的涿鹿之戰,黃帝和炎帝之間的阪泉之戰,兩次大戰的勝利,從而奠定了黃帝的大聯盟盟主權利地位。

這裡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大戰的地點都是發生在華北平原,而不是三方中任何一方的居住之地?這個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為何都偏偏趕到華北這一方大平原?歷史的巧合?後文我們再分析,我們首先來大致瞭解下這兩次大戰的經過。

近古時代黃帝、炎帝、蚩尤之間的大戰,為什麼都發生在華北平原?

黃帝和炎帝

涿鹿之戰

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

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於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從這段記載來看,這是黃帝軒轅氏族群主動發起的一場平亂之戰,主要原因是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氏族群不服從黃帝的號令,仍然到處暴力爭奪土地和人口,沒有一個族群能夠抵抗,於是黃帝率師征討。大戰發生的地點也是明確的:涿鹿之野。

關於戰爭的經過,主要有兩種說法。

  • 其一,古代典籍《龍魚河圖》說:黃帝之所以能夠打敗蚩尤,主要得益於上天派遣了九天玄女下凡相助,賜給了黃帝兵信神符。

  • 其二,《太平御覽》和《山海經》神話說:黃帝打敗蚩尤,分為兩場大戰,第一場大戰,黃帝首先派遣手下大將應龍出戰,蚩尤則請出天神作法,大霧瀰漫三日不散,應龍大軍難以辨明方向。這個時候,風后製作了指南車,應龍才得以殺出迷霧。第二場大戰,蚩尤又請來了風伯、雨師,一時狂風大作,暴雨連綿,眼看應龍大軍就要全軍覆沒了,關鍵時刻,黃帝請來了“天女旱魃”,用強熱的天火止息了暴風雨。於是應龍乘勢反擊,大獲全勝。

關於戰爭的結局也有兩種說法。

  • 其一,《史記》說,黃帝擒殺蚩尤。也就是黃帝抓住蚩尤之後殺掉了。

  • 其二,《管子.五行》說,黃帝任命蚩尤為“六相”之一,做了執掌天時的“當時”。

拋開那些語焉不詳的傳說以及略顯誇張的神話,至少有三點是明確的,其一,黃帝和蚩尤之間爆發了大規模流血衝突。其二,衝突地點發生在涿鹿之野。其三,黃帝戰勝了蚩尤。

近古時代黃帝、炎帝、蚩尤之間的大戰,為什麼都發生在華北平原?

戰神蚩尤

阪泉之戰

關於阪泉之戰的史料記載不是很多,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雖然史料的記載語焉不詳,我們能夠知道主要是這三點:其一,黃帝和炎帝大戰於華北的阪泉之野。其二,黃帝訓練了熊、羆、貔、貅,貙、虎等六種猛獸進入戰場,最終打敗了炎帝。其三,整個戰爭總共經歷了三次大戰。

近古時代黃帝、炎帝、蚩尤之間的大戰,為什麼都發生在華北平原?

阪泉之戰

歷史爭相

說完故事,我們回到之前的問題,為何這兩次至關重要的大戰都是發生在華北平原呢?歷史的真相,還是需要到歷史深處去探尋。綜合種種史料以及歷史分析邏輯,著名秦史研究學者孫皓暉先生得出瞭如下的推測結論:

當時的華北平原,雖然有很多族群分佈,但是還沒有形成穩定的特大型族群,也就意味著這個地方還沒有真正強有力的統治者。所以,誰能獲得勝利,這裡就是誰的生存資源。而當時黃河中下游的西部、中原、江淮、東方山海間,都有很多大族群佔領,可供爭奪的有效生存空間已經比較少了,蚩尤族群和炎帝族群要向黃帝族群發起挑戰,就必須要佔領當時土地廣袤的華北平原來證明自己的強大。於是,華北平原成了當時最具誘惑力的大爭奪之地,所以兩次大戰發生在這裡也就不足為奇了。

《史記》

《管子》

《龍魚河圖》

《太平御覽》

《山海經》

《中國原生文明啟示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