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不燒秸稈了為什麼還有霧霾呢?

今天唱歌去

農民燒秸稈造成霧霾?這些“磚家”結論很扯淡啊,下面我用實際經驗告訴大家為何這是扯淡言論。

1、農村燒火做飯幾千年咋沒形成霧霾



普法君打小就記得,每天早、中、晚三個時間段,農村都是燒火做飯,這個生活習慣自古以來就有,我本人一直到20歲離開家門,老家從未出現過霾。

農村人燒秸稈是有時間限制、地域限制的。以我們老家一帶為例,燒秸稈也就是開春、秋季時,個別農民兄弟燒點秸稈漚肥,這也不是家家戶戶都要燒的。

因為有的家庭秸稈要拿來燒火做飯,在莊稼地燒了之後,家裡做飯就沒得燒了,你說自己吃飯重要還是燒秸稈漚肥重要。

有一些農民兄弟家裡肥料不夠時,才會燒野草、秸稈漚肥。

並且,燒荒還要小心對土地造成傷害,雖然秸稈燃燒起來溫度並不太高,並不會把土地燒成紅磚,但始終存在這樣的風險。

所以,農民燒秸稈,是分季節、分區域、個別現象,並不是到了秋收時滿世界都在點火燒。

2、霧與霾成分不同



那農村有霧嗎?有;霧的成分是啥?是水分。

農村的霧氣,人呼吸到肺裡會感覺心曠神怡,不會有霾那種胸悶、氣短、噁心、頭暈的感覺。

並且大霧遇到太陽,幾十分鐘內全部會蒸發消失,也不像霾這樣一天到晚黑壓壓、烏秋秋蓋在頭頂。

霧氣是一種大氣中水分凝結、蒸發的自然現象 ,對人體無傷害。普法君小時候在大霧裡面跑來跑去玩,大不了滿頭、滿臉水珠,衣服溼漉漉的,但霧氣對身體沒任何危害;

而霾呢,是由建築揚塵、汽車尾氣、工業排放造成的空氣中懸浮大量微粒氣溶膠。且霾的相對溼度非常小,你在霾裡運動,不但不會頭上有露珠,還會對呼吸系統造成損傷。

農民燒秸稈幾千年沒有造成霾,結果近幾年大氣環境惡劣了,就有“磚家”跳出來拿燒秸稈說事兒。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燒秸稈對空氣一點汙染沒有,既然燃燒肯定會有汙染,這是毋庸置疑。我反對的是那種無病呻吟、顧左右而言他的行徑。


普了次法

根據題主的這個題目意思就是霧霾是由農村燒秸稈造成的了?這個就相當於說前一段時間看的一些專家說的牛放屁也是引起霧霾的原因。我想說的是霧霾為什麼是從近現代工業革命以來,在中國特別是最近十年才慢慢被人瞭解的,以前有聽說過霧霾嗎?泱泱中華幾千年,從來沒有聽說過霧霾吧。古代那時候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都是燒柴火,燒秸稈的,霧霾為什麼沒有現在在這麼嚴重。


你說是農村燒秸稈造成的霧霾,那麼在農村以前一直燒秸稈為什麼沒有霧霾,而在城市沒有燒秸稈的地方偏偏都是霧霾。在農村見霧那是還很正常的,可是農村的霧氣裡面沒有什麼汙染的東西還有顆粒物等等,吸一口完全沒有任何的不適。

先搞清楚霧霾的成分,再說是不是農村燒秸稈造成的。霧就不說了,就是空氣中的水汽。關鍵就是霾,霾的主要組成成分就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的顆粒物這三種。引起這三種成分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起床尾氣,工業排放,垃圾焚燒等等。所以說造成霧霾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城裡人自己搞得,不要把任何事都推到農村人身上,我真的是服了這些人說的。


當然不是說燃燒秸稈就沒有危害,燃燒秸稈確實不好,也是造成霧霾的一個原因之一,但是隻是一小部分。農村燒秸稈完全可以靠農村得山林樹木這些自行淨化,自古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專家說農村燒秸稈最容易造成霧霾呢,現在人口眾多,耕地面積大,十幾年前燃燒秸稈的確實很多,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城市汽車尾氣,工業排放等等,造成了山林樹木這些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負荷,農村燃燒的秸稈也沒有辦法淨化了。這些人就把原因又推到農村人身上。


我想說的是,是不是以後城裡人生不出來孩子也是農村人造成的,那如果是的話,我想大多數農村人還是願意效勞的。


張家界小伍

霧和霾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霧是一種自然現象,不是汙染;霾是由於汙染造成的。有霾必有霧,有霧卻不一定有霾。

城市霧霾形成的原因,汽車尾氣,車輛過路掀起的揚塵,工業園區的廢氣排放以及各種微小的顆粒物,跟焚燒秸稈沒很大的關係。焚燒秸稈只是產生大量的熱量和有機氣體。

汙染不汙染專家說了算,專家不知道大自然在慢慢改變,六七十年代到了雨季天天下雨,大小河常年都有水有魚,現在的雨季也就下兩場雨,大小河都幹了。治理汙染還不如一場西北風,不管空氣多麼汙染一天一夜西北風。天就藍藍的了。

以前到冬春季節家鄉的田邊地頭都被農民把一些荒草秸稈收集起來在田裡焚燒積肥,還可以燒死有害的卵蟲,溝邊清理的乾乾淨淨,水也清澈,現在不能焚燒又沒人回收,現在的田邊地頭到處是荒草爛杆黑漆漆的臭烘烘的,嚴重汙染水源。


農村不讓燒秸稈,那幾千年都怎麼過來的?農民燒火做飯也冒煙。


笑搞

因為同樣是汙染,農民好管理,命令一出,各村必須落實。也沒人敢反抗。農民都是窮人,受欺負就受著,有命令就聽著。汙染這個事總得有人去背鍋吧,就在這個時候,我們偉大的領導和專家英明的找到替罪羊——農民。

但是有錢人就不一樣,工廠冒煙,誰敢管?開工廠的誰不認識幾個領導?大街上跑車尾氣排放,誰去管?哪個有錢人,政府官員不是豪車幾輛?不讓冒煙了,是打自己臉嗎?

再者說,國家GDP就指著工廠,汽車等一系列稅收,就是再汙染,那也得忍著呀,農民不一樣,反正你不種地有人種,你靠賣糧食你也發不了財。有你五八,沒你四十。總體來說,社會是巴結有錢人,有錢人幹啥都對。欺負老實的農民,想欺負你還能讓你無處說理。



朝陽常照


為了減少霧霾,全世界都在積極的努力。在我國,除了端掉小鍋爐等工業減排,增設環保設備外,還有汽車單雙號限行、減少工地揚塵排放等措施,同時還有一項措施正在全國鋪開——那就是禁止農民燒荒,也就是燒秸稈。

不可否認的是,燒秸稈的行為,除了可能帶來消防隱患之外,對大氣的環境造成汙染是其弊端之一。

它的出現帶有季節性特點。北方燒秸稈一般都是在冬季或是冬春交際。這個時段,和北方眾多城市的供暖季相重疊,也就是說,在供暖燃煤排放的同時,燒秸稈,讓大氣環境雪上加霜。


但是簡單的把大氣環境惡化,霧霾的出現,歸罪於廣大農民朋友燒秸稈兒,這個鍋農民不背:城市那麼多人開車,這個鍋為什麼不是這些車主來背呢?

沒有人不喜歡陽光普照,風和日麗。沒有人願意生活在霧霾之下。這一點,農民朋友和城市的居民有著共識。

我們欣喜的看到,以往常見的燒秸稈行為,正逐漸的減少。

公路兩旁的耕地上秸稈越來越推行用新的方式收割、打捆,經過工業化手段處理並二次利用。

抵制霧霾天氣,正隨著全人類的共同努力,變成越來越觸手可及的現實。農民也知道這個道理!


遼瀋名醫

農民不燒秸稈了為什麼還有霧霾呢?那就可以說明,燒秸稈不是霧霾的主要原因了啊。

農民不燒秸稈了為什麼還有霧霾呢?我們需要搞清楚的是什麼是霧?什麼是霾?霧霾天氣的形成主要是人為的環境汙染,加上氣溫低、風速小等自然條件導致汙染物不易擴散所造成的。

1、霧是自然天氣現象,空氣中水汽為主。中國北方大多地方住的土炕,而冬季燒土炕的主要材料就是秸稈,流傳幾千年,直到現在大多農村都是燒的土炕,而這些並不是出現霧霾的原因啊,因為在農村我是幾乎沒見到過霧霾天氣。

所以,霧霾的出現和燒秸稈有關係,但並不是主要關係。之前是由農民把難以處理的秸稈直接在地裡燒了,小麥、玉米秸稈的為多。而現在已經限制,只有農村做飯燒炕是會燒,而這些燃燒就可以忽略不計了,幾十個村可能還比不上一個大工廠的排放。並且大多數農民還是用來喂牲口做飼料了。

再看看霧是怎麼形成的?霧是由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大多出現於早晨,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的產物。霧會降低空氣透明度,降低能見度,總體無毒無害的。空氣潮溼,溼度大,而第二天太陽出來的時候,曬一會也就蒸發了。

2、霾是由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組成的出現霾時空氣則相對乾燥,所以霧霾大多出現在秋冬乾燥的季節,並且大多出現在城市。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是霧霾主要組成,前兩者為氣態汙染物,最後一項顆粒物才是加重霧霾天氣汙染的罪魁禍首。它們與霧氣結合在一起,讓天空變得灰濛濛的。

那麼綜合上述兩點,農民燒秸稈和霧霾的關係大嗎?看看霧霾天氣形成的原因,再下結論吧;

霧霾天氣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這些地區近地面空氣相對溼度比較大,地面灰塵大,地面的人和車流使灰塵攪動起來;

二是沒有明顯冷空氣活動,風力較小,大氣層比較穩定,由於空氣的不流動,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漂浮在空氣中;

三是天空晴朗少雲,有利於夜間的輻射降溫,使得近地面原本溼度比較高的空氣飽和凝結形成霧。

四、汽車尾氣是主要的汙染物排放源,近年來城市的汽車越來越多,排放的汽車尾氣是霧霾的一個因素;

五、工廠製造出的二次汙染;

六、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汙染物。

我們都不想要霧霾天氣,都想看著藍天白雲,那就盡力減少汙染,讓我們的家園更美!


圖案說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明白什麼是霧,什麼是霾。霾是怎樣形成的,最終又去了哪裡?怎樣使天空更藍,怎麼排放煙塵,達不到所說的霧霾,也就是煙霾的天氣?帶著這些問題來分析以下的探索,研究。


大霧天氣,一般夏天早晨發生。在溫度很高的情況下,形成的微弱的霧氣毛毛細雨。一般大霧在上午九點以後散去。而在江邊晚秋,冬天,早春,由於溫度的變化差,形成霧氣,霧松掛滿樹梢,早晨鍛鍊身體的人,身上,眉毛,頭髮掛滿冰花霜雪。

霾,是空氣中含大量灰塵,塵的微粒而顯象得混濁的現象。這種微顆粒的塵埃最終是歸土,歸地球的。而所有的煙,包括工業的煙塵和汽車尾氣的煙,造紙廠的煙塵,塵埃也是落在地球上的。而灰塵煙除了及少量被人和地球吸收以外。



絕大多數的煙進入宇宙空間。被強大的宇宙機制所吸受,所演化。既然煙是所有物質燃燒後的產物,就一定是可利用和轉化的物質。只是實證科學還沒有完全證實和利用這個煙,有可能是更高級的物質體。


農作物的秸稈燃燒時產生的煙,對地球和宇宙空間不會造成重汙染。相反,有可能是宇宙空間需要的更重要的物質。

幾千年來,地球人就是這樣取火生活的。近幾年才有了霾。在生產隊時,家家戶戶的煙筒都沒少燒了秸稈和山上的柴乎,為什麼沒有霾?工業的各種大煙筒沒有現在多,也不斷的排煙,為什麼沒有霾?

最關鍵的是,集中一下子燒地裡的秸稈,和現代過多的工業大煙筒,就造成了煙霾的天氣。為什麼呢?因為宇宙的運轉機制也不是無限大的,在宇宙大氣層沒有完全吸收消化煙的時候就會出現煙霾的天氣。



智慧的中國人民掌握了這個宇宙運轉機制規律後。在現階段分時間段允許燒秸稈。將全國的不能完全還田的多餘秸稈一個村,一個村燒。這樣,一個地方的煙直接進入宇宙空間。把燒秸稈的時日拉長,在不誤整地播種的時間裡燒完。就不會再有煙霾的天氣。

當然燒秸稈的時間安排要科學,因為春風過大,灰塵揚天的風沙本身就是沙塵暴的陰霾遮日天氣。將燒秸稈提前在大風天氣前完成。沙塵暴的陰霾天氣就和煙塵沒有一點關係了。

關於治理沙塵暴陰霾天氣不是今天的話題就不講了。


張大河創意富有源泉

關注【著迷丶大鄉村】,關注鄉村那些事兒!

對於所有農民來說,焚燒秸稈僅僅是農業生產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這些都有個時節點,並不存在整日整夜的焚燒。

那麼焚燒秸稈,有沒有汙染到環境了?其實,大家都知道很多年前,農村農民幾乎都會焚燒秸稈,有為了肥田,也有為了生活做飯,但是那時候的天空是藍的,雲是白的。大家都不知道霧霾為何物!



那為什麼以前的人們感覺不到,焚燒秸稈帶來的問題了?原因是那時候的工業不發達,汽車尾氣排放少,森林覆蓋率高,森林就是一個大型淨化器,能夠很好的清除空氣中的廢氣和粉塵。

而現在森林的亂砍亂伐,導致綠化面積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的急劇增加,工業廢氣排放的超量,導致空氣汙染越來越嚴重。當大森林無法清除超量的廢氣和粉塵的時候,霧霾也就出現了。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的農戶家裡都看不到那種柴火灶臺了,焚燒秸稈也變的少了,所產生的粉塵及廢氣就很少了。其實,霧霾的主因還是工業及汽車排放的廢氣,而禁止農村秸稈焚燒僅僅為了我們的環境盡了一點小小的力量。

也只有新能量的極大普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霧霾。大家覺得呢?


著迷丶大鄉村

還記得小時候,天麻麻亮,我就跟著爺爺去地裡。我們找柴草,拌土塊,隨後在地埂邊點起火。環顧四周可以看到,很多,星星點點的燒柴草的農民,燒罷的灰燼就是很好的農家肥。那時候,沒有化肥,只有農村自己想辦法制造。那時候,沒有霧霾,沒有環境汙染,自然,沒人管你燒不燒柴草。那時候,專家少,也傻,根本沒想到啥是都是農村引起的,治理都得從農民身上抓起。



那時候燒秸稈 ,也沒有霧霾,也沒有給環境造成多大破壞。如今,不讓燒秸稈,也就不燒了,自然也左右不了霧霾的來來往往。



為什麼呢?霧霾是怎樣造成的。霧霾是工業排放的廢氣中的微小顆粒懸浮在空氣中,變成氣容膠而形成的。其次,如何控制霧霾。要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等方面採取實實在在的錯事,加大控制力度,就逐漸取得效果。



可見,出現霧霾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工廠的汙氣排放,汽車尾氣等原因,農村秸稈燃燒只是一個很小的因素。大因素抓不好,只抓幾個小因素,是起不到根本左右的。



所以,治理霧霾,要抓源頭,抓住抓重,齊抓共管,才能徹底解決。


阿福有約

先說下霧霾形成過程:   

城市裡大樓越建越高,阻擋和摩擦作用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靜風現象增多,不利於大氣中懸浮微粒的擴散稀釋。

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高空的氣溫比低空氣溫更高。這使得低空中的懸浮微粒難以向高空飄散。   

城市人口增長、工業發展、機動車輛猛增、汙染物排放,焚燒秸稈等,都導致了懸浮物大量增加。



霧霾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焚燒秸稈,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即使馬上停止焚燒秸稈,治理環境也需要過程,國家,包括地方政府也在努力,給大家一個舒服的生活環境。

我所在城市,工廠很多,環保局來查的時候,把全部企業都關了,天氣是真的很好。現在走了,空氣又恢復了以前的狀態,不過通過整治也有所改善。不過環境治理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企業大量關停,好多人都下崗了,治理環境也需要循序漸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