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農村城鎮化就是“合村並鎮”,是這樣嗎?

每日求進步

首先,對於農村城鎮化就是“合村並鎮”的認識是非常錯誤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農村城鎮化是一個過程,不是最終的結果,農村城鎮化,可以從下面這3個方面,進行參考瞭解。


1、經濟收入的變化

常年生活在農村的人都有體會,農如今農民的收入構成,基本上呈現明顯的“二元結構”,即土地收益和外出打工收益,這是城鎮化之前的農民收入構成;而城鎮化之後,就不僅僅是這樣了,從目前國家對於農村的規劃來看,城鎮化以後,農民的收入是多元化的,土地收入一直存在,像打工收入,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會被工資性收入、投資收益等所取代。單純從收入來說的話,城鎮化給農民帶來的變化就是巨大的。


2、思想觀念的革新

如今農村人的觀念,和十幾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巨大變化,其實,農村的城鎮化早就在悄悄地發生著,只是沒有如今這麼快速而已。農村人思想觀的轉化,一定程度上就是農村城鎮化間接推動的結果。而且在思想觀念上要認識到一點,農村城鎮化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合村並鎮”的現象,是這個過程中的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更不是結果。


3、生活方式顛覆

對於經常看新聞的人說,對於如今高級知識分子投身農村的創業的新聞,應該屢見不鮮了,這要歸功於如今農村信息化的推進。數字電視信號、光纖寬帶等現代信息設施,如今也都走進農村了,顛覆了農村過去的信息傳遞方式,讓農民在地裡,或者不用出門,也能通過手機瞭解天下事,這在十幾年前,是根本不敢想的。


百姓微視角

這個說法是片面的,城鎮化的進程並不僅僅是合村並鎮這樣簡單。畢竟新農村的建設是為了最大化的統籌資源和土地的利用程度,改善農村人的物質生活水平。隨著新農村建設的腳步穩步的向前,相信農村朋友一定能感受到城鎮化建設的好處。

1.節約土地資源

現在的農業發展已經進入新的階段,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農村土地的利用逐步走上集約化和產業化的發展過程。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未來農業的人工成本將會持續縮減,而利潤將會提高一個檔次。現在的城鎮化建設就是為了統籌更多的土地,為了農業產業化的更好推進。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新農村的建設將會把各種分散的村莊集合起來,從而建立起城鎮化的趨勢和規模。而這樣的好處就是為了能夠讓農村人更好的享受完善的公共基礎設施,享受更便捷的生活服務以及社會服務的最大化。

3.統籌人口優勢,提高就業資源

城鎮化的過程將會讓附近的幾個農村結合起來,組成成一個新型的小城鎮。但因為農村還需要依賴土地的供給,所以這樣的城鎮並不會離原來的農村太遠,不然種地將會不方便。但小城鎮化的過程必然會促進工廠的建立,而有了集中化的人口優勢,就業的資源自然會相繼出現。

4.減少基層崗位

現在的基層幹部崗位也成為大家競爭的焦點,畢竟越是基層越是不容易監督。而農村的合併組合必然會讓行政單位進一步縮小,提高工作效率。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農村城鎮化的建設,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未來的城鎮化建設已經成為必然。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農業補貼

十九大會議首先提出的重視農村發展,並且把三農問題放在首位。把民生工作邁進新的臺階,走共同致富的的道路,共同實現小康生活。農村城鎮化建沒,也就是在原有的村鎮,實行城鎮化模式。


農村農民在土地三十年不動和宅基地三十年不動的基礎上,打造成新型農村化建設。加大力度對農村的投入。在農村全面覆蓋村村硬化路面,吃上自來水和電網改造。在不遠的將來,天然氣進入農村每一個家庭。國家的惠民政策正在逐步落實。

國家和地方政府全方位投入建房。讓貧困山區零零星星的村民,走出大山,集中在一個村鎮。形成城鎮化小區,共同過上城鎮人的生活。讓貧窮的山區人民安居落葉的生活。

城鎮化建沒不是合村村並鎮,而是根據實際情況發展城鄉一體化。中國人的這個夢,在不遠的將來必定會實現。


農村農民話三農

一,節約土地資源。由於這幾年城鎮化推進較快,村裡年輕人幾乎都進城務工,成家立業定居城裡,村子大部分成了空殼村,但仍佔據大片土地,其不是太浪費,全國七十萬個自然村,佔地數目驚人,按現有合村並居規摸伍仟人社區計算,大約伍分之四的村莊被合併,以每個村佔地伍佰畝計算,全國能復墾l幾仟萬畝土地,在土地資源緊張的今天,這可是不小的數目。

二,節約人力物力成本。全國七十萬個自然村,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光人員開支的資金就是個天文數字,這是其一,再說物力成本,村莊雖小其設施不能少,國家在物力方面的投資可想而之,合併以後,由千人小村變為幾千人大村,人多但機構沒變,管理人員省去了五分之四,辦公場所同樣如此,再說集中在一起便於管理,房屋統一規化又美化了環境,這樣的好事老百姓也樂於接受,推廣自然事半功倍。雖然合村並居是大事所趨,但國家還是本著自願的前提,不搞一刀切。

感覺分析靠譜,請關注89小分隊。


89小分隊

農村城鎮化是一個龐大複雜的問題,不是簡單的合村並鎮。我結合我們當地的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農村城鎮化目的就是將有限的資源合理化應用。現在,農戶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差,嚴重製約著農村發展。像我們接自來水,一個村莊有一戶住的很遠,離村莊就一千多米,光給這一戶接水的費用就要二三萬,如果集中起來,費用就只有幾百元。像我們修路、拉電都是一樣的,農戶分散,浪費了很多,成本高了許多,我想 ,這就是需要城鎮化發展的最大原因。





這是集中管理居住的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整修土地,連片治理,走集約化規模化的現代農業路子。我們農村的土地都是小塊的梯田地,給種植、灌溉都造成一定困難。把農戶集中在一起居住後讓他們幹什麼?還是種地。這就需要集中連片整治土地,讓土地大塊連片,方便灌溉機械化耕作。不僅要讓農戶繼續種地,還要讓農戶通過種地發家致富。



走農村城鎮化道路,就是適度集中,合理規劃,建設高標準的、城市化的新農村住宅區,整治土地,提高農業種植產出比。

阿福有約,歡迎探討三農問題。


阿福有約

只是其中一種形式,農村城鎮化的方式多種多樣,大概表現為農民進城落戶、城市郊區村莊拆遷、鄉鎮上村莊整體搬遷入鎮上,以及村莊就地整體規劃建設樓房村社區等方式!

據瞭解,過去五年,已有8000萬農村人成為了城鎮人口,現在我們城鎮化大概是58%多一點。



農村城鎮化各類形式具體表現為:

1、農民進城落戶

近些年,隨著農村人進城打工、上學或從事相關行業而進城落戶,成為城鎮居民。

其中,這幾年農村年輕人進城比例比較多一些,由於年輕人文化素質相對比較高,再加上結婚多買房買車為標配時間,也促進一些農村年輕人大多進城買房落戶。



2、城市郊區村莊整體拆遷

相信大家也比較熟悉這類形式,一般是城市擴張的表現,多是“村改居”形式為主!也多是以房換房方式為主,或者是現金補償。



3、鄉鎮上村莊整體搬遷入鎮上集中居住!



4、村莊就地統一住房規劃或樓房社區化

像我們這邊,一些村莊進行了就地樓房社區化建設,有的是住房平房統一規劃建設,街道劃分更加寬敞合理,並將生活區與農用設備區分離。同時,也就是了村廣場等配套設施。




龍百曉生

其實每一項措施都是為了更好利民便民,讓農村有更好的發展前景,今年來,好多農村已經開始鄉鎮合併是試點進行,但是也有一些問題需要個別對待!

第一,耕地,無論是怎麼拆分,農村耕地是農民們的心頭肉,離得遠了不划算,祖祖輩輩在這邊地勞作,雖然有效利用,面積增大,但是對於農村人勞作起來怕是不方便,

第二,戶籍,農村人講究落葉歸根,有些老人們思想比較頑固,戶籍上農村還是農村嗎,有些地方因為合併,戶籍竟然是農轉非,這樣不利於農村人搬遷的信心。

第三,各類民俗民風,尊重各地民俗文化,拆分合並不能與民俗民風之間相悖,破壞風俗環境那就丟失拆分的初衷了!

第四,老房子的處置問題,農村近年來大量的新房子越來越多,而且愈來愈高檔,若要拆分必有搬遷,那對於新房子的戶居民來說是否積極參加拆分搬遷呢?

等等,這只是鄉鎮合併拆分中的幾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禾老五

村是零落幾戶一四五十戶人稱村(可稱隊)。看村中具體人戶多少或人員多少來與幾個隊來合併,統一運籌\\管理\\設置建設,一體化的機制,農民得到生活改善;條件改善;環境改善,何嘗不是好事。

合村並鎮後:小孩就學\\上班條件得已改善,老人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山高路遠\\行走不便的人),年輕人好找對象,比以前相識的人多(熱鬧)。

合村並鎮的是好事,需村民支持\\理解\\協助,才會得到保障,施實並鎮(鎮是人多\\房多)熱鬧非凡。象徵生活提高,希望說的是真實的\\善意的謊言,能真正實現在零落村中的每戶農民中得到實際的優惠\\現實,不在是傳說中的村合鎮。


滿足168622219

村民委員會和村黨支部是中國城鄉一體化的自治管理的的組織結構。也是對本村集體土地公有制直接自治管理的組織形式。鄉政府該合併的,以在頭幾年已經合併。也許還會合併成更大點的鎮。但已經是上千口人的村和600多公頃的村集體土地,並村的可能也有,就是將臨近小村合併成大村的一個小組管理。這一是自治管理節省人力的一種形式。

最主要的是農村人口的年輕人都到了城裡安家工作,農村空房如果達到一個村的三分之二以上,一般餘下的人口就是種地的了。到縣市級買房安家離耕種土地太遠。不太切合實際。

這樣就得在鎮人口集中的地方新建樓房各村小區。集中供電供水供熱。這樣各村耕種土地者的集中小區離耕種作業區7裡到15市裡不遠。

實現這一步只是將原來各村房屋下的土地變成了可耕種土地,整個城鄉住房一體化了。這只是實體形式實現了。而真正的富裕路,達到中國農業產值世界發達水平還有更遠的路,需要我們不卸的努力才能實現。


張大河創意富有源泉

馬雲,2018年2月28日發佈《2018年胡潤全球富豪榜》,全球排第26位。

二楞子,我村富豪榜排名-1,靠低保維持生活;二楞子不傻,他看馬雲這麼牛B,於是乎!他把名字也改成了——“馬雲”。

如今,馬雲仍雄霸全求富豪榜,二楞子“馬雲”還坐在村頭等著低保金,說拿錢雲買鹽。


按照這個問題的思維,我們立馬就可以全民進入城鎮化,只需把“XX鎮XX村”改為“XX鎮”即可,不要冠以行政村的名字。

但實事有這麼簡單嗎?我們衡量某一地區的城鎮化水平,是看“

一個地區常住於城鎮的人口占該地區總人口的比例”,也可以簡單的說是“非農業人口占該地區人口的比例”。當然,這只是最簡單粗暴的認定,只有我們的生活保障、社會保障、發展水平等等都跟上了才是標準的城鎮化。就像二楞子,把他的土地收了,強行把他改為非農戶口,搬進城裡,他還是沒吃沒穿生活無著落,這樣搞的意義何在?

所以說,農村城鎮化是根據你的發展水平來的,是一個發展目標,需要一個過程,我們現在只不過是利用各種利好因素,推動它加快發展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