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一、雲岡石窟

中國三大石窟之一,雕刻融合了中西藝術風格,感受北魏藝術精品的魅力。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城西約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始建於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的時代。和後期開鑿的洛陽龍門石窟不同的是,雲岡石窟不僅有中國傳統藝術風格,也融合了古印度、西域和中原各民族的藝術特徵。最有代表性的是第20窟(白佛爺洞)高13.75米露天釋迦坐像,這尊塑像胸部以上保存得依然完整:面部半圓,深目高鼻,眼大唇薄,保留著典型的西域少數民族、印度人的面部特徵。而龍門石窟中的大佛,則已經接近南朝士大夫的相貌了。雲岡這尊釋迦坐像的衣飾線條也不似龍門石窟那樣柔和,而是透著北魏早期藝術的幹練。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雲岡石窟景區分為景觀區和石窟群,其中,石窟群無疑是最大的看點。整個石窟群自東而西依自然山勢分為東、中、西三區,目前對外開放的洞窟大約40個,比較傳統的參觀路線是從東部的第1窟開始,依次往西直到第45窟結束。若參觀時間在兩小時左右,一般主要遊覽第5、6窟,五華洞(第9-13窟)和曇曜五窟(第16-20窟)。

二、大同雲岡石窟的由來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話說,大同歷史上一直處於漢民族與北方異族交界的紛爭之地。時間到了南北朝時期,鮮卑族的北魏政權,將國都遷到平城——也就是大同。這個時期,從東漢開始傳入中土的佛教空前興盛,也正值此時,佛教遭遇了進入中國後的第一次大浩劫——北魏太武帝的滅佛行動——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武滅佛”的第一次。

儘管太武帝的滅佛行動電閃雷鳴,但由於太武帝的兒孫以及眾多鮮卑貴族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在他們的庇護下,佛教的根基——眾多佛教典籍以及最寶貴的僧侶力量還是得以保全下來。太武帝死後,滅佛政策得以馬上全面停止,佛教重新開始佔據在國家政權中的特殊地位。所謂哀鴻遍野,百廢待興。

這時候,一個僧侶進入了繼承太武帝皇位的文成帝視野,他叫曇曜。據說一次文成帝的車隊走著走著,一匹馬停下來咬住了在路邊的曇曜的衣服,這叫“馬識善人”。垂詢之下,文成帝也發現曇曜確是有道高僧。得到文成帝支持的曇曜,有感於太武帝滅佛時期佛教寺廟建築等被大量破壞的狀況,決心效仿西域,開鑿石窟——歷史證明曇曜的想法不無道理,後來有很多人想破壞雲岡石窟的佛像,但最多也只是做到了局部破壞。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曇曜在大同雲岡主持開鑿最初的五窟佛像,以北魏開國以來的五位皇帝儀容為藍本,這也顯示佛教充分迎合了統治者的需要。這五窟就是今天的雲岡第16-20窟,第16窟佛像酷肖支持曇曜開鑿石窟的文成帝,而第20窟最為典型的露天大佛則是依照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形象刻制。從此之後,北魏統治者以及鮮卑貴族繼續開鑿,一直到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才基本停工——北魏統治者到洛陽後又在洛陽開鑿龍門石窟,說起來雲岡與龍門兩石窟,算是“親兄弟”了。

三、景點介紹

1、雙窟

第一窟、第二窟兩窟為雙窟,位於雲岡石窟東端。一窟中央雕出兩層方形塔柱,後壁立像為彌勒,四壁佛像大多風化剝蝕,南壁窟門兩側雕維摩、文殊,東壁後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較完整;二窟中央為一方形三層塔柱,每層四面刻出三間樓閣式佛龕,窟內壁面還雕出五層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築的形象資料。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第一窟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第一窟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第一窟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第一窟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2、第三窟:是雲岡最大的石窟,前面斷壁高約25米,傳為曇曜譯經樓,窟分前後室,前室上部中間鑿出一個彌勒窟室,左右鑿出一對三層方塔。後室南面西側雕刻有面貌圓潤、肌肉豐滿、花冠精細、衣紋流暢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約10米,兩菩薩立像各高6.2米。從這三像的風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紀)時雕刻的。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3、第四窟:窟的中央雕一長方形立柱,南北兩面各雕六佛像,東西各雕三佛像。南壁窟門上方有北魏正光紀年(公元520~525年)銘記,這是雲岡石窟現存最晚的銘記。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4、第五六窟:位於雲岡石窟中部,與六窟為一組雙窟。窟分前後室,後室北壁主像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雲岡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滿雕佛龕、佛像。拱門兩側,刻有二佛對坐在菩提樹已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美。兩窟窟前有五間四層樓閣,現存建築為清初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個連接窟頂的兩層方形塔柱,高約15米。塔柱下面叫層大龕,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釋迎多寶對坐像,東面雕交腳彌勒像。塔柱四面大龕兩側和窟東、南、西三壁以及明窗兩側,雕出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此窟規模宏偉,雕飾富麗,技法精煉,是雲岡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5、第七八窟:窟前建有三層木構窟簷,窟內分前後兩室。後室正壁上層刻有菩薩坐於獅子座上。東、西、南三面壁上,佈滿雕刻的佛龕造像,南壁門拱上的六個供養菩薩,形象優美逼真。窟頂浮雕飛天,生動活潑,各以蓮花為中心, 盤旋飛舞,舞姿動人。

第八窟窟內兩側有五頭六臂乘孔雀的鳩摩羅天,東側刻有三頭八臂騎牛的摩醯首羅天,這種雕像在雲岡極為罕見。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6、第九窟:分前後兩室,前室門拱兩柱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龕、樂伎、舞伎,造像生動,動感強。

第十窟:與九窟同期開鑿,分前後兩室。前室有飛天,體態優美,比例協調。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構圖繁雜,玲瓏精巧,引人注目。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7、第十一窟:窟中共有直達窟頂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正面,菩薩像保存完好。窟周壁上佛龕上滿刻造像和小佛。

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樂天人,手執弦管、打擊樂器,神情迥異,形象生動。他們手中的排簫,箜篌等古典樂器十分珍貴,是研究中國音樂的重要資料。

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腳彌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與腿之間雕有一託臂力士像,這是雲岡石窟僅有的一例。南壁門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飾精美,姿態飄逸。

第十四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東側存有方形佛柱。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8、第十五窟:

雕有一萬餘尊小佛坐像,人稱萬佛洞。

第十六窟,第十六至二十窟,是雲岡石窟最早開業鑿的五個洞窟, 通稱"曇曜五窟。"十六窟為平面呈橢圓形。正中主像釋迦像,高13.5米,立於蓮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龕。第十七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為交彌勒坐像,高15.6米。東、西兩壁各雕龕,東為坐像,西為立像。明窗東側的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佛龕,是以後補刻的。

第十八窟:正中立像高達15米多,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畫細膩,生動感人。

第十九窟: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釋迦坐像,高16.8米,是雲岡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東西鑿出兩個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

第二十窟:窟前帶大約在遼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釋迦坐像,高13.7米,這尊佛像面部豐滿,兩肩寬厚,造型雄偉,氣魄渾厚,為雲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作。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大同之大不同:就來雲崗石窟,感受古代藝術精品的魅力

雲岡石窟形象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在雲岡石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融匯貫通。

雲岡石窟是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開始。雲岡中期石窟出現的中國宮殿建築式樣雕刻,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出的中國式佛像龕,在後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廣泛應用。雲岡晚期石窟的窟室佈局和裝飾,更加突出地展現了濃郁的中國式建築、裝飾風格,反映出佛教藝術"中國化"的不斷深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