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的排名是按照什麼排的?為什麼有的大學分高排名很低?

郝奇怪

近幾年各大高校排行榜經常出現,比如什麼武書連啊校友會啊,其實這些排名都已經被商業化了,沒有很大的參考價值。他們的排名標準一般是從科研學術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兩個大方向去評估。

高校排名無疑過於競爭化

目前最有參考價值的是第四輪學科評估,根據學科的各種方面來評比每個高校的拿手學科,從a+評到c-。這種方式也不存在去排名高校的綜合性孰強孰弱,而是更加提倡高校拿出自己的優勢學科以及打造出更多優勢學科,是吧排名去細化的做法。第四輪評估後,就沒有很權威的排行榜了,要不然就是統計一下一流學科誰的多,誰的強,也是對考研比較有參考性的。

如果實在要去看高校排名個人覺得比較有參考價值的應該是國際性的QS排行榜吧,題主不妨去了解一下。


熱心哥哥宇文笑

我是百Win中學教師,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啊!


我們知道大學排行榜由來已久,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大學排名,例如在國內影響力比較大的有武書連版、網大版、校友會版、上海交大版等。還有3個知名度較高的世界大學排行榜: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榜(THE)、Quacquarelli Symonds 世界大學排行榜(QS)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世界大學排行榜(USNews),但是至今還沒有一個最全面、最科學、最權威的大學排行榜。

目前好多大學排行榜都是民間組織搞的,而教育部從未發佈過任何官方大學排名,也不希望把大學分成三六九等,所以不鼓勵將大學進行排名。另外各種排行榜都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說各種各樣大學排名沒有絕對權威性可言,只有相對的參考性。



中國大學的排名是按照什麼排的?為什麼有的大學分高排名很低?

各種大學的排名沒有統一標準,評價標準、體系等也不盡相同,例如作為全球四大大學排名系統之一,擁有15年曆史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它的評價體系涵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國際化四個維度,而在2018年,中國最好大學排名首次引入了“社會捐贈收入”指標,用來測量大學人才培養的社會聲譽。再舉一個例子,像HE-QS世界大學排名所依據的參數權重包括:學界互評分數 (40%);企業僱主評分 (10%) ;國際師資分數 (5%) ;國際學生分數 (5%);師生比分數 (20%);單位師資論文引用率分數 (20%) 。

在大學排行榜中,有的大學每年在全國各省市高考投檔線很高,但是大學排名不高,例如我國著名的“兩財一貿”,大學排名是按綜合實力,像科研成果、師資力量、重點學科、實驗室、發表論文等等,有好多,不是那麼簡單的,全國各省市高考投檔分數高只能說明這些大學在社會上比較被考生和家長認可,另外這些綜合排名不高的大學,大多是行業特色性院校,它們的專業非常熱門,所在城市地理位置也非常優越,等等因素造成高考投檔線很高啊!



前一段時間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各種大學排名和評比可以參考,不要在乎。尊重排名,不唯排名,重在走自己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