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卻驚豔了這個春天

苔花如米小,卻驚豔了這個春天

願有詩詞可回首

300多年前,清代才子袁枚將視線投向生長於潮溼陰暗處的苔花,作小詩《苔》,歌頌渺小的苔花在幽暗中也要昂首挺胸怒放。

300多年後,鄉村教師梁俊帶著貴州大山中的小“苔花”們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和詩以歌,乾淨的嗓音打動觀眾,一夜刷屏。袁枚的這首孤獨了300年的詩,終於在音樂翅膀與現代傳媒技術的加持下,一夜之間就與億萬人相遇。

苔花如米小,卻驚豔了這個春天

願有詩詞可回首

清·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白日不到處」,一個如此不宜生命成長的地方,可是苔蘚卻長出綠意來,展現出自己的青春,而這青春從何而來?「恰自來」,嗯,並不從何處來,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蘚自己創造出來的!

苔也會開花的,雖然花如米粒般細小,但難道小的就不是花嗎?只要能夠開放,結出種子,繁衍後代,便是生命的勝利。所以,「也學牡丹開」,既是謙虛,也是驕傲!

苔花如米小,卻驚豔了這個春天

願有詩詞可回首

這首詩,其實藏了一個小小的“我”。是呀,沒有豔麗的花朵,沒有濃郁的香氣,我是一個無人知道的苔花,學著牡丹,綻放著如米粒般的花朵,白白的、淺淺的,其貌不揚,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世界上有苔花曾經綻放過。

苔雖然沒有陽光的親睞,沒有沃土的滋養,但也因此無塵土之爭,無榮辱之憂,無得失之慮,在僻靜之處,只是默默地成長,默默地綻放,用自己的努力和堅守美化腳下的這片土地。

苔花如米小,卻驚豔了這個春天

願有詩詞可回首

對許多人來說,之所以被打動,一個詞可以很好的概括:感同身受。是的,我們彷彿是在小小的苔花上,看到了曾經弱小卻不停奮鬥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