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阜陽老戲園子,京劇名家李萬春,豫劇名家馬金鳳都來過

阜陽不僅歷史悠久,更是文化薈萃之地,在阜陽,戲曲表演歷來興旺。曾幾何時,座落在老城區一家家老戲園子,鑼鼓喧天、絃音繞樑,一陣陣叫好聲不絕於耳,可嘆歲月如梭。如今,阜陽的老戲園子早已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現代化的影視劇院,多少年過去了,那殘留在記憶裡的老戲園子,仍讓阜城老戲迷們念念不忘,懷戀至今

消失的阜陽老戲園子,京劇名家李萬春,豫劇名家馬金鳳都來過

戲樓,阜陽人稱戲園子。據史料記載。阜陽年代較為久遠的戲園子要數始建於明洪年間的城隍廟戲樓,戲樓的模樣與亳州花戲樓相似,北望為廟門,於廟內南望為戲樓,戲臺為木質結構,雕樑畫柱,頗為華麗,整個設計別具匠心,建築古樸雄偉。城隍廟戲樓戲臺多上演一些重教節義,因果報應的劇目,特別是到了農曆4月19日這天(傳說是城隍爺的生日),阜城地方官員,生意人家紛紛前來城隍廟焚香叩拜,祈求城隍爺賜福消災。此外,阜城大戶人家來廟中還願,會請來戲班演戲,演出時,戲臺下方擺上一隻大籮筐,前來看戲的善男信女們可隨意向籮筐內投錢,收入歸廟堂所有,這就是阜陽早期的戲臺。

但可惜的是,1938年5月24日阜陽城慘遭日軍飛機轟炸,城隍廟未能躲過此次災難,戲樓幾乎被全部被炸燬,後來,國民縣政府幹脆將毀壞的戲樓拆除了,在戲樓原址上建立了一座中山紀念塔(此塔文革前被毀),從此,上演了幾百年大戲的城隍廟戲樓永遠消失在一片瓦礫之中。

消失的阜陽老戲園子,京劇名家李萬春,豫劇名家馬金鳳都來過

某個角度上講,消失了的城隍廟戲樓雖說也算是戲樓,但不能算是一個戲園子,因為城隍廟戲樓唱的多是敬奉神靈的廟戲,許多劇目是不能在廟臺裡演出的,所以說,城隍廟戲樓與傳統意義上的戲園子相差甚遠。阜陽真正意義上的戲園子出現在1916年,戲樓名叫得月樓,是熱愛京劇藝術的阜陽人呂敬琴與李濟川二人合資而建的,地址在鼓樓南徐衚衕。戲樓於次年建成,並於除夕對外營業,開演當晚,得月樓門前汽燈高照,人聲鼎沸,戲園內燈火輝煌,琴聲悠揚,整個戲園子座無虛席,就連走道上都站滿了看戲的人。那天開場戲是《白馬坡》,演員們也特別的賣力,個個鋼喉鐵嗓,特別是飾演關公的演員,無論是扮相或是唱腔,一出場就獲得了滿場喝彩。只見他一甩蟒襟,轉身左手摟髯口、右手抱馬鞭,再加上一段原板,身隨腔動,造型端嚴大氣,頓時,叫好聲四起,著實讓臺下的觀眾過足了戲癮。

消失的阜陽老戲園子,京劇名家李萬春,豫劇名家馬金鳳都來過

在以後的日子裡,各路戲班子紛紛前來得月樓獻藝,一時間,得月樓舞臺上可謂是好戲連臺。此時,得月樓的紅火引起了阜城一個人的注意,此人就是德潤浴池的老闆王殿臣,他見戲樓的生意如此火爆,就在自己經營的德潤浴池北院也建起了一座戲園子,取名德潤茶園。雖然說德潤茶園的設施與得月樓相比,顯得簡陋了許多,但客人們泡過澡堂子後,一身清爽的來到浴池北院的戲園子,一邊倚著躺椅,喝著茶水,一邊聽著戲,倒也有一番別有滋味的享受,所以,一個時期內,德潤浴池的戲園子也是高朋滿座。

消失的阜陽老戲園子,京劇名家李萬春,豫劇名家馬金鳳都來過

說到阜陽城的戲園子,我想多費點筆墨去寫一寫阜陽最著名的戲園子---會芳茶園,因為會芳茶園不僅是阜陽第一座劇場,而且也是當今可以尋見到的一座戲園子。當你今天從鼓樓西邊的曼哈頓迪廳走過的時候,你可能知道這座建築過去叫人民劇場,但你或許不知道它就是一百年前會芳茶園。百年滄桑,昔日的會芳茶園早已沒有了嘹亮蒼涼的京胡聲,取而代之的是霓虹閃爍、勁歌曼舞的歌舞廳,但與前面文字所提到的戲園子相比,它畢竟沒有消失,最起碼算是可以讓今人撫摸到的一段歷史。當一盞孤燈之下,品讀一段有關於會芳茶園的文字時,我彷彿看到了它歷史變遷中的足跡,而這些文字足以讓我一讀三嘆。

消失的阜陽老戲園子,京劇名家李萬春,豫劇名家馬金鳳都來過

會芳茶園始建於1929年,當時是有7位股東集資籌建的。這7位股東多為京劇愛好者,曾自發組織過阜陽良友劇社,每個人唱起京劇來都是有板有眼的,要論唱腔與身段,哪一個也不亞於專業演員,他們最初建戲園子的想法,就是想讓阜陽城有一座較好的演出場所,經過反覆實地考察後,最終將會芳茶園選址在阜城最繁華的鼓樓城隍廟大塘北岸。戲園子於農歷正月十五開工,當年農曆八月完工,歷時8個月,整個戲樓為兩層磚木結構,一樓大廳有座位30個,座位前是一尺寬的茶桌。二樓三面設有包廂。會芳茶園於八月十五正式對外公演,

消失的阜陽老戲園子,京劇名家李萬春,豫劇名家馬金鳳都來過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有人回憶在會芳茶園看戲的文字,現摘錄一段,我們也許從中可以窺探到當年戲園子裡的一些情景:“有一天,我放學剛回家,母親就高興地告訴我,父親買到了幾張票要領我去看戲。我穿著母親為我準備好的新衣,跟著父親去新開張的會芳茶園看戲,戲園門前的牌子上用大紅紙寫著:今日公演《岳家莊》和《貴妃醉酒》,還寫著主演的名字。我第一次走進戲園子,感到一切都新奇,戲園裡有跑堂的、賣茶賣香菸賣黑白瓜子和鹽炒小花生的,還有一個絕活兒,叫“扔熱毛巾把子”,跑堂的將熱手巾從空中拋向觀眾,扔的一剎那口中喊:“毛巾把子來嘍!”扔得挺準的。戲園裡分廳座、包廂,我們的座位是在一樓大廳。座位茶桌上有茶,觀眾們可一邊看戲,一邊品茶。過了一會兒,鑼鼓響起,接著是二胡等拉起,繼而布幔拉開,戲很好看,三個多小時的戲,贏得一陣陣喝彩。”

消失的阜陽老戲園子,京劇名家李萬春,豫劇名家馬金鳳都來過

會芳茶園歷史上曾遭受過兩次災難,分別在1938年與1941年,這兩年日軍飛機轟炸了阜陽城,城內許多民房被燒,因此會芳茶園也兩度被毀。1943年,會芳茶園準備重建,但因原址已改造成了公園,只好移地再建,新址就選在鼓樓劉上臺巷西、城隍廟大塘南岸,建設資金由阜城各界募捐而來,重建後的會芳茶園仍為兩層建築,但設施與規模都與之前有了較大的改進,算得上是一座中型劇場了。新戲園子坐南朝北,與中山紀念塔相望,此時,會芳茶園正式改名為民眾會場,會場屬阜陽縣府管理。抗日戰爭期間,阜陽因屬於未淪陷地區,各級政府紛紛搬到阜陽,各地戲曲名角也隨之來到阜陽,京劇名家張菊隱,李萬春,藍月春,李旭東,豫劇名家馬金鳳,閆立品等都曾先後在民眾會場演出。建國後,民眾會場更名為人民劇場,繼續上演著一幕幕大戲。讓戲迷們一次次陶醉在其中。

消失的阜陽老戲園子,京劇名家李萬春,豫劇名家馬金鳳都來過

幾度輝煌,幾經磨難,滄桑歲月,逝者如斯。翻開典籍,我們會發現阜陽的城隍廟戲樓、得月樓、岳陽樓戲樓、匯龍戲園、……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現在這些老戲園子只能聞其名而不見其實了,而得以延續下來的人民劇場,只能靠出租場地殘存著。有時想,昔日的老戲園子和今天豪華、氣派的新式劇場相比,實在是有著天壤之別。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過去的劇場已演變成現代化的多功能表演場所,但現如今卻很少能聽到從劇場中傳出讓老戲迷如聞天籟的戲聲了,而老戲園將成為歷史上的一頁,永遠掩藏在了一堆沒有表情的文字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