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左右的瓶裝白酒都是“酒精”與“香精”勾兌的嗎?

異人44

俗話說,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一句話,既概括了酒的來源,又顯示了某些人對酒的喜愛。


有人就想問了,現在那麼多便宜的酒,是不是也都是糧食釀造的呢。如題所說,10塊錢的酒是不是都是勾兌的呢,答案是肯定的。

其實勾兌酒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在建國以後國家就允許生產了,只要是正規廠商,衛生生產,適量飲用沒有問題。比如我以前經常喝的二鍋頭、老白乾之類,不過十元左右一瓶,喝著一個過癮罷了。如果說從價格角度來說,純糧食酒與勾兌酒差別就大了,茅臺、五糧液,都十分昂貴,咱普通老百姓喝不起。如果從健康角度來說,過度飲酒有害健康,適度飲酒無傷大雅,純糧食酒跟勾兌酒的差別就跟土雞蛋和養殖雞蛋的差別差不多吧。

純糧食發酵釀酒,就是純糧固態發酵,比如好的白酒一定要選用上等糯高粱,配以其他糧食,經過天然的化學反應發酵蒸餾生成酒精、各種酯類的混合物,也就是白酒。如果只是消耗糧食倒也罷了,關鍵週期十分長,市場上不是吹捧二十年陳釀,三十年陳釀云云嗎。如果真的需要那麼久,那對於十多億的喝酒人口,那是遠遠不夠的。

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了勾兌酒,勾兌酒就是用食用酒精配合各種香精加水勾兌而成。食用酒精主要是用玉米、薯類等加酵母液態發酵而成,這裡糧食發酵不是為了造酒,而是為了酒精,也就是乙醇,由於目標產物成分單一,效率大大提高,缺點是隻有酒精味道太難喝。這就需要再加香精調和,就有了勾兌白酒一說,也就是液態發酵白酒。

還有一種就是液態發酵以後,覺得味道不行,就加點純糧固態發酵的白酒混一下,再加香精調和,於是就有了固液結合白酒。

有些人就要糊塗了,這麼多酒到底如何區分呢,其實只要是國家正規品牌出來的酒,都會有執行標準的,比如包裝寫著GBT20821,液態發酵白酒;GBT20822,固液結合白酒;都是勾兌酒。GBT10781,固態發酵法白酒,也就是所謂的純糧酒。

純糧食酒由於時間成本和工藝成本遠高於勾兌白酒,所以售價上也要貴很多,不過從化學角度分析,兩者相差不大,從作用上看,也沒多大區別,有錢就可以去喝茅臺五糧液,沒錢隨便喝喝就行。我看頭條上很多人都在說自己釀的是純糧食酒,然後就說勾兌酒如何如何不好,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喝什麼酒賣什麼酒都無所謂,但是有一種人打著純糧酒的名義,以純糧酒的高價賣勾兌酒,那就比較可恥了,所以普通消費者還是要擦亮眼睛,不要做了冤大頭。


一覽眾河小

大家應該聽過這樣一句話:三斤糧食一斤酒。糧食再便宜也要一兩塊錢吧。一斤酒糧食成本5元吧,發酵、蒸餾、包裝、人工、運輸、稅不要錢麼。十元錢估計就買瓶好些的水吧。

你想想嘛,蒸餾的純淨水都賣兩塊錢一瓶給你,人家酒精也是蒸餾的還要搭個玻璃瓶給你。


所有的酒都會要勾兌

就算是飛天53度的茅臺,也不是一蒸餾出來就可以賣的。就算不給香精這些東西,也會加水稀釋,也會把各種原酒進行勾兌來保持產品的穩定和統一的口感。

至於10元錢的瓶裝白酒是不是酒精與香精勾兌的,老司機說是的。

但這個勾兌與勾兌之間也有個區別。

很多人在談純糧食酒才是好酒,我列個去,10塊錢的也是純糧食好不好。不用穀物薯類這類糧食來釀造的酒,難道用工業酒精來勾兌麼。

這裡面有兩種工藝:簡單說,便宜的酒,它只追求酒精產量。固態酒麴發酵出酒在70%以內,而且好的酒還要掐頭去尾,只要酒心。而純酒精發酵的可以達到90%多。這樣省錢多了

但就算是固態酒麴發酵也有不太好的,需要進行添加來修飾。


結論:酒精是食用酒精是糧食酒精

這個十塊錢的酒,只要合規合法,它就也是糧食酒的。喝是沒有問題的,是合格產品。

正常飲用絕對也是口感不錯,不會把人喝出問題來的,因為裡面沒有毒嘛。也是按國家標準做的,只是工藝不同而已。其實伏特加就是這種純酒精發酵蒸餾出來的。


下面給你一些參考,知道你的酒是什麼工藝做的:

好的酒是用純糧食用酒麴進行糖化和發酵一步完成的固態發酵法。這樣的酒出來會有更多的微量元素讓酒更香口感更好。它還會會用到多種穀物搭配出豐富有層次的口感。

而更多一些酒廠為了更快,更多的出產,就是先糖化,再用糖來發酵,這樣能生產更多酒精,便只會出來酒精,極少有其他微量元素讓酒更香口感更好。再來人工添加。這就是液態發酵。而且這種酒精原料基本就只有一種穀物或者薯類。口感單一。

我知道不論固態,還是液態,配料表上都是糧食。這個可以看酒的標籤上的國標:

  • 執行GB/T10781.1、GB/T10781.2、GB/T10781.3等GB/T1是固態法白酒。

  • 執行GB/T20822、GB/T20821是執行固液結合法或者液態法白酒。

  • 執行GB/T2757標準的,這類酒都固液結合法或者液態法白酒。


老司機說酒

目前來說品牌白酒裡基酒不委託小酒廠代為釀製的只有茅臺、五糧液,其他多為全部或者部分收購基酒後然後再勾調成各種酒精度的瓶裝白酒銷售,有的品牌甚至是全部委託生產。成本、稅收、包裝、物流、經銷商利潤等等相加,就算廠家不賺取利潤最低價格也得二三十了,因此可見十元左右的酒除了是酒精酒再無其他可能。更別說工藝複雜、釀酒成本更高的傳統工藝純糧酒瓶裝該是多少錢了。

我是傳統工藝醬香型純糧酒職業釀酒人一壺佳釀喜相逢,期待認識更多懂酒、愛好高品質純糧酒的朋友。藉此機會獻上我的55度三年苦蕎麥酒供大家鑑賞

剛釀製出來純糧酒
55度苦蕎麥酒成色




罐裝好的各種純糧酒







好山好水釀製良心製作的好酒


一壺佳釀喜相逢

勾兌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勾兌也有黑心和紅心之分。

其實純糧酒的成本並不高,如果不追求口感什麼的,用玉米燒酒,快速發酵,再加上自己的作坊式生產,不需要僱人的話,那麼每斤酒的成本也就三塊錢左右。

但是,這類酒除了是名義上的糧食酒之外,跟傳統工藝的白酒是沒辦法比的。而且還存在著鉛、汞等重金屬超標的問題,所以不建議大家購買和飲用。

真正的好酒必須要用泥池發酵,而且最好是有幾十年窖齡的泥池(很多作坊和小廠都是水泥池,更有甚者拿塑料布襯底下,這可是有毒的呦)。


發酵期也跟酒的品質息息相關,一般來說過夏的酒才是好酒,沒有經過夏天發酵的出不了真正的好酒。而過夏的酒最少需要六個月以上的時間。

當然了,快速發酵的也很多,比如說酒精勾兌酒,人家也信誓旦旦的說自己的也是糧食酒。其實人家也沒說錯,現在的酒精用玉米做的比較多,確實也算糧食酒。只不過呢,這只是他們在偷換概念而已。玉米燒出來的酒寡淡無味,外加苦澀,如果做酒精則可以達到95度,那麼用高粱等做原料燒的酒最高也就70多度,區別還是很大的。

回到樓主的提問上來,別說十塊錢,就是三五十的酒也一般都是純酒精勾兌酒,裡面別說沒有點純糧酒,即使有,也就跟你在家做飯時候放點味精香油那麼多。


俗話說一分價錢一分貨,掏高價不一定能買到好酒,但是不掏高價是一定買不到好酒的!

您別不信,仔細算筆賬就清楚了。

傳統工藝釀酒,一般都是三斤糧食加一斤酒麴才能出來一斤酒,大概需要六塊錢左右,燃料現在不讓燒煤了,用油或者氣每斤酒要加上2-3塊錢。從糧食進庫到破碎、蒸煮、翻晾、入池、中間幾個月的照料、出池、燒酒、出糟等等工序,那可是都要錢的,這一塊沒有三四塊錢也不夠。再加上後來的陳放、過濾、罐裝、入庫、裝車等等,即使不算資金佔壓的時間,那麼單純的物料和人工成本也要十幾塊錢了。


包裝這部分很費錢的,君不見超市裡擺的琳琅滿目花裡胡哨的包裝,每瓶酒動輒就是好幾塊甚至是幾十上百塊,這筆賬當然要算在消費者頭上。

所以呀,花幾十塊錢就想喝到純糧好酒,還是醒醒或者實在不想醒了就洗洗睡吧。


亂眼看世界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是的。酒用香精是什麼?

酒用香精適量添加於酒中能明顯提高酒的口感、質量和檔次。並且可以大量減少固態基酒用量,從而降低酒的生產成本。

酒用香精的添加用量範圍一般在1%~5%左右,而具體的用量應根據實際工藝和原料的質量進行試驗調整。



那麼酒用香精是用什麼做出來的呢?配製酒用香精所用到的酒用香料類別有酯類、酸類、醇類、酚類、胺類、醛類等等。這些物質看著熟悉嗎?

沒錯,就是純糧食釀造的酒含有的物質。如果你不是懂酒的人或者不細心的話,這些物質利用合理比例調配就能使成本2塊的酒聞著像200塊的酒。但是假酒終究是假酒,一切以喝到嘴裡為準。


香精的大體種類有哪些?

1、主香劑 作用主要體現在聞香上,其特點是:揮發性比較高,香氣的停留時間比較短,用量不多但香氣特別突出。

2、助香劑 作用是輔助主香劑的不足,使酒香更為純正、濃郁、清雅、細膩、諧調、豐滿。在酒用香精的組成中,除主香劑用香料外,其它的多數香料主要起助香劑作用。

3、定香劑 其主要作用是使酒的空杯留香持久,回味悠長。如安息香香膏、肉桂油等香料均可作為酒用香精的定香劑。



一般來說基酒出廠度數為70度左右,加漿稀釋後,各酒廠自行用調味酒調配出不同度數、不同香味的酒產品,這才是真正的純糧食酒。一般來說,用調味酒進行調配的成本高,再加上工藝及人力成本,酒的價格自然更高。

相比之下,用“香精香料勾兌的酒成本很低”,首先用酒精作為原酒,然後往裡面滴幾滴業內俗稱“一滴香”的添加劑,“香精勾兌酒”產品就成型了,酒水、人力成本微乎其微,添加香精香料的酒冒充純糧食酒售賣,可真算是假酒。

這種做法還有一種美名叫“新工藝白酒”也叫“液態釀造法”,不瞭解這種工藝的人還真的以為是什麼好技術釀出來的美酒呢。

如今三精一水(酒精、香精、糖精、水)勾兌的劣質酒氾濫,一口酒裡面可含幾十種添加劑。這是一種既傷害消費者的健康,又毀壞白酒行業的聲譽的行為。出售這種酒的商家,基本是隻能做著游擊戰的生意、這裡騙一筆,換地方繼續騙。



白酒的香味從何而來呢?

傳統固態法白酒,是以糧食為主要原料,經高溫發酵蒸餾而成。一款真正的純糧釀製的白酒,應該具備——糧香、曲香、糟香。

這個研究成果反到為一些不法之徒提供了便利的捷徑。他們不再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一瓶酒自然釀製,而是採用化學的方法將各種物質組合在一起,製成所謂的——“新工藝白酒”!


這種廉價的醬香酒100%劣質香精勾兌酒


當釀酒變成了一場化學遊戲,釀酒的神秘配方:即為不同香型的白酒按一定的添加劑的組合就可以勾調而出。

這些香精香料被人們飲用後,不能被人體所吸收、消化或排出,只會吸附在人體的血管和各個器官內。短期飲用肯定不會有所異常,而長期日積月累飲用這種新工藝白酒,必然會造成對身體的各種損害。我不知道這些商家居心何在,但是讓他們一粒老鼠屎搞壞一鍋粥,我是真的心疼!

其實一杯真正的純糧好酒每天喝2兩,具有活血通脈、增進食慾、消除疲勞、陶冶情操、禦寒的功能,前提是你要有個靠譜的渠道,才不至於被人當作實驗老鼠。



茅臺鎮上有2000多家醬香酒廠,用心做好酒的酒廠也不少。拋開茅臺的品牌價值,生產的醬香酒品質也還不錯。在茅臺鎮廠家的醬香酒:80來塊錢可以喝到已經不錯的酒,100來塊塊錢可以喝到品質很好的酒,300來塊都可以喝到與飛天茅臺相似口感的酒。

仙譚人(xiantanjx)一直秉著正直的人格,理想是我們的酒能成為“國民口糧酒”,小小理想,兢兢業業,人在追夢途。


匠心仙譚人

勾兌是必然的!所有白酒都需要勾兌,度數高的不一定是酒精和香精的勾兌的,拿醬香型白酒舉例吧!醬香酒分坤沙酒,碎沙酒,翻沙酒、串沙酒!10元左右一瓶的瓶裝酒如果標註的是醬香型,那麼一定是串沙酒!包括其它香型的白酒,這個價位要想買到純糧酒是不可能的!


酒仟歲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中國人到底是多有錢了


這個問題很好的反應了何不食肉糜的形而上的風氣

96°特級玉米酒精,7元1斤,兌成40°的頂級伏特加,3元1斤,加玻璃瓶3元,10元一瓶還賺4元。

2元一斤高粱,出一斤xx白,賣10元賺6元。

固態發酵高粱酒,散裝賣8元1斤,還能賺。

可怕的是有些人利用渠道優勢,把普通食用酒精、香精、乳酸、甜味劑、脫苦劑兌的垃圾賣給顧客。而真正的好東西到不了消費者手中。


建議你在周圍問問隨便一個菜市場,工地,工廠,保安,修電梯,擦玻璃的人們,據我所知,瓶裝白酒對底層人民已經是不錯的享受,更多的是2塊錢一斤的散酒,還有塑料袋裝的白酒(恐怕你從來沒有聽說過)。

釀酒不是高科技,是相當於做豆腐的難度。假設有一萬個釀酒師,開一萬個釀酒作坊,高粱酒定價3~8元。賺個苦力錢。水平高的,雜味少一點,入口順一點,喝了不頭疼。出名了,產能有限,賣到20元。然後想擴大規模,結果引起了食藥監的注意。

鹽鐵菸酒幣,不是高科技。但你水平再高,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你精選頂級菸草捲菸,口感完爆哈瓦那雪茄,對不起,假煙。你做的人民幣比真的還真,對不起,假幣。至於白酒,是受限制的行業,一般人辦不出許可證。

酒精酵母發酵中,主要產生乙醇,還產生甲醛、乙醛等醛類、甲醇、各種高級醇、有機酸、各種酯類。蒸餾時,這些成分會跟乙醇一起被蒸餾冷凝出來。所幸醛類沸點低,大部分會先蒸發冷凝出來,叫“酒頭”,一般佔1%,倒掉就可以了。高級醇沸點高,大部分會在最後蒸餾出來,叫“酒尾”。而甲醇,蒸發係數和乙醇一樣,不會在初次蒸餾分離。只能控制原料來減少到安全標準。或者用精餾設備,從95°酒中蒸發出來。

發酵溫度越高(30~43攝氏度),各種乙醇外的成分越多。蒸餾設備和技術越原始,蒸餾出的雜質越多。喝到發苦的白酒,小作坊水平無疑。高溫快速發酵,夏天不控溫發酵,會產生出一種苦到噁心的雜醇油。而簡易蒸餾設備又不能去除,這就是低端酒。但能補救,用活性炭吸附雜醇油、加蛋白糖去除苦味。所以5塊錢一斤的散酒,處理好了變成50一瓶的,喝不出來。

沒有複雜設備的,就低溫(9~23攝氏度)長時間(1~4個月)發酵,出酒品質高。有高端設備的,就高溫(25~43攝氏度)短時間(3~7天)發酵,可以分餾出各種雜質,獲得酒的各種純淨成分,再用純淨水調到一定度數。也能得到純淨的產品。

所以,粗烈的高度酒,非洲土著都能蒸,用汽油桶和水管。要得到純淨的好酒,需要一定的技術和設備。

酒精其實也是酒,食用酒精大多數也是用糧食生產出來的,而勾兌過程也無非就是讓其變得好喝點兒,所以,只要是正規酒廠生產的正規白酒,適量飲用也沒啥事兒

重點:此種方法為市場絕大部分低端酒的生產工藝。成本低,產能高。你想想,一年有多少的糧食用來釀酒,真正通過發酵蒸餾需要嚴格溫度和微生物控制,且週期長,根本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國內每年需要消耗上千萬噸酒,按百分之60的出酒率(很多時候其實都達不到50),需要多少糧食?所以這種方法被業內和國家所支持。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方法可以人為控制酸、醛、酯的指標,安全係數比釀造的好控制。主要載體又是食用酒精和水。

深化:這種酒其實就是為了打開市場的,提高市場佔有率,酒廠真正掙錢靠的是中、高檔酒的,這種十多塊錢的酒保本少掙點就行,走的是量,有的甚至只能賠錢提高市場佔有率。國內酒市場早已被巨型公司(茅臺、五糧液、汾酒等)瓜分差不多了,小酒廠生存空間真的可憐。而且,白酒行業的相關標準也是有這些公司牽頭起草的。

購買建議:不過想喝著舒服一點的話,建議購買150一瓶以上的酒,真的比幾十塊錢喝著舒服。而且度數高不是喝著不舒服的主要原因,42度往上的酒才是各類芳香物質的良好載體,40度往下香氣基本很淡。所以只要是正規酒廠,十幾塊和幾百塊都可以安全飲用。

敬告:過量飲酒有害健康

我是永澤,酒類問題的優秀回答者。


永澤說酒

10元左右的瓶裝白酒可以說全部都是使用食用酒精加水加香精勾兌成的,充其量最多也就是個固液法白酒,但是其中的糧食酒主要是用來調口感,含量也是非常低的。不同白酒它們之間的區別就是使用優質食用酒精和劣質食用酒精的區別,而不是使用食用酒精與糧食酒的區別。



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糧食酒生產成本過高,生產週期長。傳統工藝的酒一斤酒糧食成本大約是6元左右,再加上燃料費,人工費,生產成本及時間成本,包裝費,運輸費,酒廠運營成本,酒廠利潤,銷售商利潤等,算起來遠遠不止十幾塊錢。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費用都是需要消費者來買單的,所以說30元以下的酒就不要考慮什麼糧食酒了,即使30元的酒是糧食酒那也是最差的糧食酒。


而使用食用酒精勾兌的白酒勾兌成本低,原料廣泛,週期短,產量高,因此費用成本相對要低很多。首先相對於釀造酒,勾兌酒生產過程會省去很多中間環節。再次買回來的食用酒精直接勾兌,包裝好就可以出售。生產過程中的成本非常低。一瓶500毫升的酒原料成本大約是1.5元左右,加上包裝,運輸費,酒廠運營成本,廠家利潤,銷售商利潤等,價格加起來差不多10元左右。因此食用酒精勾兌的酒被廣泛用在低端白酒類中。這個價如果真的是糧食酒,買10元左右廠家又不是慈善機構,早就關門大吉了。


但是現在酒業大都對食用酒精勾兌酒遮遮隱隱,這背後緊跟的是利益鏈在作怪。個別有良心的酒企會標註白酒是液態法制造法或固液法制造。很多酒企都不會標註,更可惡的是有些酒企明明是液態法,卻非要標註固態法釀造。


我是平哥

其實現在很多十元左右500ML的酒都是酒精酒,但是在這裡有一點是必須要重申一下的,題主所說的“酒精”在現在釀酒中所用的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工業酒精,在上世紀8,9十年代,市場上的一些假酒採用工業酒精,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精一水酒,什麼是三精一水?酒精,香精,糖精,加自來水。

而國家要求的生產標準目前有“固態釀造法”,“液態釀造法”“固液釀造法”所謂固態釀造,就是採用糧食等作物釀造的酒,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糧食酒,固液釀造法就是糧食酒加酒精酒,液態釀造法,就是指食用酒精勾兌的酒,那麼什麼是食用酒精?

食用酒精其實也稱為“發酵型蒸餾酒”它主要以穀物,薯類,糖蜜,等作為原材料進行蒸煮獲得糖份,然後發酵轉化為酒精,然後蒸餾提純而來。說到這裡需要解釋一下:以前我國傳統釀酒基本都以糧食作物,如:小麥,高粱,玉米,大豆,豌豆等作為原料,但是在建國初期,由於當時我國糧食短缺,於是國家參照了蘇聯伏特加的釀造工藝,為了確保人民都有酒喝而產生的,其實伏特加也就是酒精酒,所以說,液態釀造酒並非洪水猛獸。

下來說說為什麼10元左右酒大部分都是酒精酒,可以以倒扣的方式來看:例如商店售價10元的一瓶500毫升的酒,一般零店的銷售毛利最低為30%左右,那麼進價也就是7元左右,當地經銷商需要有利潤支付人員工資,配送費用,倉儲費用,再減去20%,也就是5.5元左右,除去長途運輸費用,除去酒瓶,酒標,瓶蓋費用,除去人工工資,除去場地,機械等費用,這瓶酒還有多少錢?

在說說酒精酒的成本,現在市場行情一噸酒精基本在5000元到6000元左右,98度的酒精加工成50度的白酒也就是一噸酒精加一噸水,算下來就基本2500元左右一噸的酒,也就是說一瓶酒光酒液的成本在2元左右。如果真是糧食酒,賣10元錢估計廠家早就該關門大吉了。

那麼怎麼判斷是不是糧食酒呢?看配料欄,執行標準:

但是現在也就有個別稍有良心的酒企會標註為液態釀造法,也有少數為固液釀造法,很多酒企明明是液態釀造,卻非得標註固態釀造,怎麼去鑑別?關注本號,閱讀本人頭條文章《教你怎樣區分酒精勾兌酒與糧食釀造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