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生戰爭,美國可以拉多少國家加入到自己的陣營?

下雨沒帶傘254192108

如果發生戰爭,美國能拉多少國家加入自己陣營,跟有多少國家自己一起打仗是兩碼事。

首先得分局部戰爭和全面戰爭。在目前只是在熱點地區有局部戰爭,烈度也不相同,美國參與的熱點戰爭有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敘利亞戰爭,間接參與的是沙特與胡塞武裝的衝突(參與度較低),烏克蘭東部衝突(介入度較高),在阿富汗戰爭中,美國及其北約盟友英國羅馬尼亞等國參與,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除了北約盟國不同程度參與外,還有沙特等海灣國家參與,如果是年紀較輕的年輕人,可能不會知道,敘利亞也加入了美國陣營派出坦克部隊進入過伊拉克,在第二次伊拉克戰爭中,除了英國人和美國並肩作戰外,日本也派出了“支援”的海自,突破了二戰以後不得向海外派兵的限制,現在日本自衛隊在紅海有軍事存在。在這次敘利亞戰爭中,美國是利用代理人突前,他藏身身後半公開介入,北約盟友並沒有派兵,唯一北約“盟友”土耳其是美國貌不合神不合地為自己打仗,並不是美國同一戰壕的戰友。

以上並不是這個提問者所要的答案,他是希望得到一個答案,這個答案就是如果美國和俄羅斯發生直接衝突乃至戰爭,誰會和美國站在一起共同對付俄羅斯,對不對?但是必須明白,如果美俄發生公開衝突,如果烈度有限的話,北約所有的盟國都會站在美國一邊,然後澳大利亞日本韓國都會站在美國一邊,齊聲支援。


老狼182339806

發生戰爭,要拉盟友的話,首先得看看美國是針對哪個國家開戰,戰爭性質和戰爭規模。

如果只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國,憑著美國的軍事實力,是不需要盟友的,自己就能搞定,若沒有政治糾葛,美國發動戰爭的首要目的都是謀利,對於自己能搞定的戰爭,美國當然不希望有人能參與進來瓜分既得利益。

但是,如果交戰對方是中等以上國家,那麼這就意味著這是一場規模較大的戰爭,若是世界大戰就更不得了,這時美國就要想辦法爭取更多的盟友國加入,打群架是美國最愛乾的事。

以美國目前在國際上的霸主地位,一聲召喚,相信會有很多國家加入陣營的。

下面來看看美國能拉來哪些盟友:

1、北約組織

美國自己領導的軍事集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即北約。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由1946年組建時的12個國家到如今,已經擴大到了29個國家,2018年3月,北約又承認了烏克蘭的“申請國”身份,幾乎歐洲的國家都參與了此組織。

這一規定,就為美國拉來了一票盟友。當美國遭到其他國家的進攻時,北約組織的成員國有支援美國的義務,自然是要站到美國陣營裡去的。

2、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美國的鐵桿盟友,他們之間的親密關係從1940年就已經建立了,雙方都視對方為最親密的盟友之一,之前美國發動的多場戰爭,澳大利亞都有參與,可以說是美國打到哪跟到哪,所以如果美國跟其他國家交戰,澳大利亞肯定會堅定地站在美國一方。

3、韓國

韓國更像是大王封下的諸侯國,雖有自己的領地,但是大權卻還是牢牢掌握在美國手裡。韓國遇到大的行政問題,都得請示美國,美國同意就施行,美國不同意只得歇火,上次的某某部署,韓國就是在美國授意下行動的。

所以,美國要與哪個國家交戰,韓國會被捆綁參戰的。

4、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

“九一一事件”發生後,因雙方各自的利益需求,美國與沙特結成了盟友,至此,沙特成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支點。

以色列雖然沒有與美國簽訂正式的“盟友”條約,但是由於美國猶太人的存在,他們之間形成了一種特殊的鐵桿關係。

由此可見,美國為何可以在國際上呼風喚雨,因為他的身後跟著一群俯首稱臣的小弟。

但是發生戰爭的話,請不要忽略一點,戰爭的性質,即正義與否。

如果是正義的戰爭,又有利可圖,大哥與人交戰,小弟們當然毫不猶豫地衝鋒陷陣。

但如果是非正義的戰爭,參戰的國家就會相對少很多。

比如2003年,美國以伊拉克藏有不明殺傷性武器為由,繞開聯合國,對伊拉克開戰,將伊拉克夷為一片廢墟,造成幾百萬難民無家可歸。

這場戰爭,就遭到了德、法等國家的譴責,雖然美國當時號稱有幾十個國家參與了此次戰爭,實際參戰的只有英國、澳大利亞、波蘭等幾個國家。

所以,美國雖然是老大,但也不要肆意開戰,有戰爭就有傷害,能和平解決的,咱還是儘量別動用武器吧。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美國自立國以來,多次對外發動或參加戰爭,包括一戰和二戰。冷戰後,美國也多次發起或參與戰爭,如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打擊 “伊斯蘭國”的反恐戰爭等,還有一些稱不上戰爭的軍事行動,如美國在也門,索馬里等地對恐怖組織所實施的軍事打擊,美國以化武事件為由對敘利亞阿薩德政府實施的導彈打擊等。回顧這些戰爭,可以發現,不同的戰爭,美國的盟友的參與也不一樣。

因此,要預測未來發生戰爭時美國能拉多少盟友參加,確實不好預測和估算。但可以設定三個基本條件來分析這個問題。

其次,美國作戰的對象是大國還是小國。除了第一條的幾個前提,美國的作戰對象是誰也很重要。比如,如果是像此前那樣,美國的作戰對象是南聯盟,阿富汗,敘利亞等小國,那麼對美國的盟友而言,跟美國一起打仗就不會有任何失敗的風險,屆時不僅能夠得到美國的好感,還能參與戰後的利益分配,因此追隨美國的國家也就多一些,包括一些小國。如果美國的作戰對象是一個大國,如二戰時的德國和日本,以及冷戰期間的蘇聯,那麼對小國而言就要考慮戰爭風險問題,就要考慮是否會成為美國的對手首先打擊的對象。中東歐國家雖然加入了北約,但仍對俄羅斯心有恐懼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是長期的且規模較大的戰爭,還是一場時間短且規模小的軍事行動。如果是時間較長且規模較大的戰爭,如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海灣戰爭等,美國就會盡可能多地拉攏盟友參與,在減少自身負擔的同時,還能增加戰爭的 “合法性”,使之看起來更像國際社會的集體行動。如果是一次軍事行動,美國大多數時候會單獨行動,打完就走,如在也門,索馬里等地的軍事行動,最多可能拉上英國等少數國家參加。


西域都護

在現行的國際格局下,美國通過北約、美日韓同盟、澳新美安全條約等一些列的制度性的同盟安排,以及與以色列、沙特、海灣國家建立起了事實性的軍事同盟。這些國家幾乎涵蓋了除俄羅斯外全部歐洲國家,以及中東和東亞的一些國家。毋庸置疑,冷戰後的國際權力格局是美國一家獨大的權力格局,世界雖然在朝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但這個過程仍然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在此期間,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的領導地位還無人能夠撼動。這裡所說的權力,不僅僅是政治影響力,還包括經濟影響力以及文化影響力。

這個假設如果是設定在現在,我們還要看美國是跟誰發生戰爭以及戰爭的規模?如果發生的戰爭是一場全球性的全面戰爭,那麼毫無疑問美國可以獲得自己的全部盟國,以及國際公認的中立國之外的多數國家的支持。美國的這種盟友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如果把戰爭設定在某些特定區域,比如在西歐或者在東亞,那麼美國可以獲得直接支持的國家恐怕只有本區域的盟友體系,比如北約或者日韓。當然,在區域性的局部衝突中,美國的盟友介入到什麼程度還取決於交戰雙方的決心和戰爭的波及程度,畢竟在任何一種情況下,

盟國也必須首先考慮自己的國家利益,任何一個國家也不希望成為大國衝突的犧牲品。

雖然現在美國在全世界範圍內擁有獨一無二的強大盟友體系,但是隨著美國相對實力的衰落,這種優勢也是在逐漸衰減的,真正能在戰爭中站進美國陣營的盟友會越來越少,而中立國會越來越多。


照理說事

如果發生戰爭美國可以拉多少國家加入到自己的陣營?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明白到底是發生怎樣的戰爭,或者說美國與什麼樣的國家發生戰爭。


(美軍航母戰鬥群)

美國在全世界大概有四五十個盟友,其中北約除美國之外的其它28個成員國都是美國的盟友。有些人總是試圖將美國的盟友分個類,比如把英法等國家分為跟美國關係最親密的一類,把土耳其和菲律賓等國家分到跟美國關係最疏遠的一類。確實,美國不同的盟友跟他的關係親密度是存在一定區別的,但是把那些盟友國家進行分類並不妥當,美國跟大多數盟友的關係都比較親密。這也就意味著,在美國面臨威脅或者需要幫助的時候,他的絕大部分盟友都會為美國提供幫助。

如果美國發動對一些小國的戰爭,比如進攻伊拉克或者阿富汗,這樣的情況下有些美國的盟友並不會輕易出兵協助美國作戰,畢竟美國的盟友大多數也是很有個性的,他們都會有自己的國家利益,不會唯美國的命令是從。而且美國的很多盟友本身軍事實力非常有限,有些比如冰島甚至連軍隊都沒有,它們大多數時候並沒有太多意願去幹預它國事務。因為美國基本不會面臨其它國家的威脅,也不會遭遇別國的進攻,所以也不存在他的盟友出兵保衛美國的情況,更多的時候還是美國在為自己的盟友提供幫助。


(北約各國國旗)

美國不同的盟友普遍會有不同的利益追求,他們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考慮自己的國家利益,這也就意味著很多時候美國和盟友之間也會存在意見分歧。美國和英國是具有最多共同利益的盟友,這也是為什麼英國在大多數時候都會跟隨美國的軍事打擊行動的原因,美國最容易拉上的戰爭夥伴就是英國了。

在曾經的冷戰時期,幾乎所有的美國盟友都緊密地團結在美國的周圍,那個時候美國盟友的命運基本上是跟美國綁在了一起的,所以一旦美國和蘇聯發生戰爭,幾乎所有的美國盟友都會幫助美國作戰。不過冷戰已經結束,美國及其盟友基本不會面臨太大的集體威脅,所以美國很難再拉上自己所有的盟友跟自己作戰。


(英法美聯軍打擊敘利亞)

在目前的情況下,美國發動的局部戰爭主要也只能拉上英法兩個大國一起,其它的盟友由於本身實力比較弱,自然沒有太多的意願去幹預它國事務。只有當西方世界的價值觀和制度受到全面威脅的時候,美國這才有可能拉上自己的大部分盟友加入到自己的陣營去參加戰爭。


李姓先生

1.發生戰爭,歐洲加入美國陣營的27個國家。北約組織成立於1949年,目的是為了在軍事上對抗蘇聯。目前北約已經有了29個成員國,除美國和加拿大以外,其餘均是歐洲國家,包括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等主要國家。加入北約的歐洲27個國家的正規軍人數超過300萬,是一股美國都要忌憚的軍事力量。

2.發生戰爭,亞洲加入美國陣營的11個國家。在東亞,日本和韓國肯定要加入美國陣營,兩國分別擁有24.8萬和75萬正規軍;在東南亞,新加坡也一定會加入美國的陣營,新加坡擁有裝備精良的5萬正規軍;在西亞,沙特石油與美元綁定,以色列是美國最重要的盟友,美國對科威特有救命之恩(海灣戰爭趕跑薩達姆),伊拉克和阿富汗是美國扶持的傀儡政權,卡塔爾、約旦、阿聯酋也有美國關係密切,這些國家都會加入美國的陣營。

以色列女兵

3.發生戰爭,其他地區加入美國陣營的3個國家。澳大利亞一直緊緊跟隨美國的腳步,如果發生戰爭,51000名澳大利亞正規軍一定會加入美國陣營;接受美國援助最多的兩個國家是以色列與埃及,所以埃及也一定會加入美國陣營;加拿大是美國成員,甚至部分國防都交與美國軍隊負責,可見兩個關係之密切,如果發生戰爭,加拿大會毫無疑問的加入美國陣營!

澳大利亞軍隊

不過,美國擁有140萬正規軍、13000多架作戰飛機、11大航母打擊群,軍費佔全世界軍費47%,即使沒有任何國家加入美國陣營,也能夠在任何一場常規戰爭中不落下風。


美國觀察室




今天美國也是孤家寡人,美國總統特朗普鼓吹“美國優先”,動不動退群,將美國失信於世。特朗普總統將前任奧巴馬遺產一擦而盡,試問,除以色列誰是美國真正朋友?






綜觀美國冷戰後發動戰爭:1991年美英聯軍繞過聯合國,侵略伊拉克的海灣戰爭;1999年美國為首北約部隊悍然對主權國家南聯盟空襲,美國發動戰爭要靠英法;2001年美英法8萬人動用航母、精導導彈強勢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權;2011年英法美聯軍“戰斧”導彈空襲利比亞,推翻卡扎菲政權……。


美英法三國為首動不動借“人道主義”轟炸南聯盟、利比亞,肢解南斯拉夫推翻利比亞民選政府,沒有理由製造伊拉克薩達姆擁有“生化武器”繞過聯合國公然侵略伊拉克。肢解南斯拉夫、伊拉克、利比亞等地區強國,稱霸並操控歐洲、中東。



難民危機,英法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英法力助美國推翻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敘利亞合法政權,將伊拉克等國家內亂無政府狀態,流離失所、背井離鄉,難民湧向歐洲,同時摧毀伊拉克等政府反恐的防護牆,伴隨難民還有恐怖新娘。


中東是世界動盪之源和災難之源,歐洲難以獨善其身。巴黎恐怖襲擊、難民潮……,英國、法國始作俑者,雖比不上美國罪魁禍首,但百姓惡怨重重。難民將歐洲拖進衰退、分裂,英國脫歐就是例證。


近二十年跟隨美國英法澳意等國即沒有獲利,如伊拉克、利比亞油田也沒撿到,相反更多是填炮灰,難民、恐怖如同魔鬼一樣相伴,歐洲幸福生活不斷消滅,平安天堂響起是爆炸、槍聲,持久而深遠難民危機折磨歐洲。


英法“哼哈二將”,害人害己,民眾反對戰爭,此榜樣將美國成為孤家寡人,沒有哼哈二將美國縮手斷腳在敘利亞戰場。


浮雲悠思


人生觸底反彈

如果發生象二次世界大戰一樣規模的大戰,相對來說,美國作為世界霸主,如果能佔在正義的一方,還是有一定的號召力。

首先是北約成員國,這是有條約的盟國,戰時須共進退,原來14國的基礎上,現在已發展到29個成員國。



其次是中東的沙特,以色列,科威特等這些美國的保護國。

第三,亞洲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韓國,日本雖沒有交戰權,但近年安倍通過修改,逐漸突破了憲法的限制,戰時起碼可以為美國提供後勤保障支援。菲律賓雖然也是美盟國,但現在恐在特爾特不會派兵響應美國。


這就是美國在世界大戰中,能夠拉起的全部盟友。如果戰事發展,迅速形成世界大分裂,重新劃分陣營,那能需另當別論。


無奈且向上


我們都知道,國與國之間的友誼,是建立在貨真價實的利益之上的,而利益關係的深淺,並不是泡一杯茶坐而論道就能夠維護與把控的,其取決於在實際交往中互惠互利的程度與利益分配的比重,

因此,美國從來都不會喊出:“我們的友誼萬古長青,比山高比海深,比親兄弟還親”這種連鬼都不會相信的口號,但每有爭議性的重大事件(比如戰爭),美國總能拉起一眾盟友(甚至非盟友),來幫助其完成自己的意願,,,!

美國雖然憑藉其強大的軍力與發達的經濟在世界範圍內“橫行霸道”,但其並沒有自私自利到毫不顧忌他國的利益,如果真是那樣,即使你再強大,也不會有人心甘情願追隨其左右,因為美國深深的知道,自己需要的,同樣也是別人需要的,因此,對於盟友來說,最大程度上實現共贏,才是其維護這種關係的致勝法寶,

俗話說:“好狗護三鄰,好漢護一群”,作為一方盟主,你自己吃香喝辣的同時,也必須保證追隨者們吃飽喝足,要不然,我為什麼要擁戴你呢?

但即便美國是這個世界的“總舵主”,其也還只是一個國家而已,既然是國家,必然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表現出自私自利,巧取豪奪的國家特徵(誰要說國與國之間就應該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樣的格局觀,也沒必要再往下看了),


美國的聰明之處是,在一個大致公平的國際秩序中,她能讓國際事務的參與者們都能夠或多或少地利益均沾,而歷次的國際爭端甚至戰爭,莫不是為了維護這種公平秩序,而其眾多盟友(或者非盟友)也大都是這種秩序的受益者,儘管最大的受益者還是美國自己,

最關鍵的是,這個世界上也的確存在著種種的邪惡力量,一直試圖破壞這種運行良好的秩序,這恰恰給以“正義”自居的美國提供了發動戰爭的正當理由,於是,美國一邊打擊邪惡,一邊吸收財富,一邊發動戰爭,,,在一明一暗的伸張正義中,自然留下了亦正亦邪的雙重身份,,,!

但從美國的歷次戰爭中,人們雖然看到了戰爭國家的殘破,但同樣能在這種必經的轉折中看到這些國家正在進入新秩序,而這種新秩序也正在改變著國家的命運,這需要時間和努力,,,!

托馬斯.傑佛遜總統200年前就定下了美國的立國之本:“只有用戰爭才能贏來和平!”因此,美國又明白了另一個道理,每一個國家都可以運用“武力”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如果你想推行你的秩序,靠“光榮革命”是無法實現的,只有你的武力比他強,你才能“說服”其遵守秩序,特別是對於薩達姆與卡扎菲統治的這種“國家”,,,因此,如果想實現美國的“世界大同”,就必須推行“全球戰略”,而遍及全球的軍事基地,在擴大自身軍事影響的同時,也保護著美國追隨者和擁護者的利益,,,


題目說到了戰爭,但沒說戰爭的性質,烈度,對手以及區域,從性質上來講,只要是戰爭,就沒有正邪之分,只要戰爭關乎美國盟友的利益,如果戰爭發生在中東或者歐洲,北約同盟國會蜂擁而上(即使有不同意見,但為了“集體”的利益,站隊是必須的!)美洲在美國的眼皮子底下,發生戰爭幾乎不可能,如果在東亞,日,韓就是最得力的兩條狼狗,如果是俄羅斯,那就不用我說了,切不說美國會有多少盟友參加,先看看俄羅斯有多少敵人反對,大致情況也就知道了,,,!如果戰爭烈度過大,其盟國只能做自己能做到的,最有力的打擊,仍然得美國自己親自來!

美國的確強大,而且強大到了專橫的地步,但如果世界存在,國與國的爭鬥就永遠不會停止,對立與合作永遠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定局,不斷加強自己,盡最大努力與其形成均勢,管他能拉多少盟友呢,只要我們不站在世界的對立面,不違揹人類共同認知的公序良俗,在合作中共贏,在對抗中生存,兵來了將擋,水來了土屯,無需害怕,也無需仇視!

還是那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與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