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一个数字,一条路

这条路叫做N35°——顾名思义,北纬35度。如果你在地图上准确找到这条线,你将会在它横穿中国西北的路线上发现一些能让你魂牵梦绕的名字:昆仑山、太阳湖、巴毛琼宗……用越野人熟悉的名字翻译一下,那个地方叫做“北方的空地”。毫无疑问,就是无人之境。如果你以为我们是一支穿越车队,你错了。

英雄,才不是我们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N35°听起来有些冷冰冰。在出发前,队伍已把这条路定性为“英雄之路”——我们才不会觉得自己走了一趟什么地方就是英雄了。我们将要完成的路线串联了骑行界大神李聪明、王勇的失踪地,传说中格萨尔王的女英雄之地巴毛琼宗,1971年总参测绘会师的英雄地,还有为开辟新藏线而付出惨痛代价的英雄古道。英雄之路,是为了向那些真正的英雄致敬。他们在那片冰冻的、荒芜的空地上沉寂了太久,但至少还有这么一小撮越野人没有忘了他们。

出发:车辆、队友、路线,全对了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车队一共7辆车,14人。7辆车中有5辆是不同年代的陆巡和普拉多,外加一辆牧马人和一辆帕拉丁。整个行程里,大家都在拿牧马人打趣——在青藏高原上,能善始善终的牧马人的确少见。在行经无数条布满巨石的河滩后,牧马人的一支氮减气罐颠脱落了,强度太大。好在我们有比车辆更可靠的队友。领队“日队”是老男孩4x4的队长,跑遍了各大无人区,提前做了大量的功课,把路线、路况和天气研究得彻彻底底;牧马人的车主“成队”亦是越野穿越的行家里手;还有老男孩基地负责人“满哥”,所有车辆的行前整备、归来后的检修,尤其是行程中各种突发状况(比如脱落的牧马人减震器)都被满哥完美解决。海拔5000米以上,满哥可能是唯一的修车工。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路线”的内涵并不是有多难走——“无人区”这三个字所代表的恶劣路况不言自明。“英雄之路”的路线在于它将比其他穿越者所走的“北北线”有更多的意义。日队给出的路线规划,第一个元素就是安全,能让全队安然无恙地完成穿越,同时还有备选的应急方案,第二个元素就是意义,如何向那些长眠于此的英雄致敬。在车辆、队友和路线“全对了”的前提下,车队在春寒料峭之际一路向西出发了。

入场:一场联欢

从五星级酒店进入到冰封的阿尔金山绝非易事——当然比起后几天“炼狱”般的待遇,这些都算不得什么。难的不仅是搓板路和松软的沙地,还有每个车所携带400L以上的燃油和更重的物资。重载越野,是大多数驾驶员此前从未遇到过的难题。冲刺、减速的时机都需要重新拿捏,车辆重心的变化更需要摸清规律,不然在陡峭的山路上翻车太容易了。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翻越了昆仑山脉中的无数沟沟坎坎之后,大块的平地出现了。零星的藏野驴逐渐变成成群的藏野驴和岩羊,然后越来越多的野牦牛、藏羚羊相继出现。他们好奇地打量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胆子大的径直跑过来一探究竟。这是阿尔金山为我们准备的欢迎联欢会。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但是阿尔金山用来迎接我们的,并不只是动物大联欢。有水的和没有水的河道开始出现。河道里并不是沙砾也不是淤泥,而是动辄脸盆大的石块,它们大多被凛冽的风和几万年的水流冲刷得珠圆玉润。车队数次绕行1小时以上,只为横渡一条宽不过5米的干涸河道。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几小时过后,我们终于被又一条河道难住了——显而易见的是,这回我们无路可走。14名队员都是身经百战,但是大家在一堆巨石旁凝视了半天,除了搬走石头,徒手在海拔四千余米的高原上修出一条通路外没有想出别的办法。这条河,叫那棱格勒河。(在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万能的google才告诉我那棱格勒河有一段被称为“死亡谷”,也有人叫它“地狱之门”,是世界五大死亡谷之一。如此看来,那棱格勒河对我们还算友好。)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修路用了两个多小时。好在在大家的通力配合和队员们精准的驾驶技巧下,没有车辆在这个宽20米左右的河谷中受到损伤。修路几乎耗尽了队员们全部的体力,每个人都气喘吁吁。大家都意识到,此后的路怕是越来越难走了。

变脸:“万山之王”的样子

“万山之王”,是藏语中对可可西里的描述。过了那棱格勒河,一时没有什么再能拦住去路的河道。但是,本来荒凉中带着一抹绿色的、广袤的栖息着各种野生动植物的大地变得一片雪白。海拔一路攀升,我们行驶在雪线之上。远处看,我们就是在雪山交错除移动的几个黑点,谁也看不出这是车辆还是牦牛。野生动物变得越来越少,唯一邂逅的是几头被族群赶出来的落单野牦牛,怒气冲冲地凝视着我们,然后转身消失在白茫茫之中。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天黑之后,陷车变得愈发频繁。同样的队伍,两个月前在乌兰布统的雪窝子中玩得不亦乐乎,而此时却在可可西里边缘的雪原上进退维谷。天色早就暗淡了下来,但漫山遍野的积雪在月光和车灯的照耀下并不会显得黯然失色。那座“万山之王”可可西里山,早就在视线之内了,可就是那么遥不可及。事实上,接下来的几十个小时我们的一举一动,每一次陷车救援、每一次在帐篷里的寒颤,都是在这座大山的注视下完成的。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这一晚,气温低于-30˚C,宿营地海拔5000米。即便是在昂贵的睡袋的包围下身体并不会感觉多冷,但瞪着眼睛看着帐篷内结的厚厚的一层白霜,我一直在思考自己是否是一块冰冻的肉——这种思考一直持续到再次出发。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冻肉”并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深刻问题。在无人区,值得思考的事情还有很多。理性派一直在思考如何发挥出车辆的最佳性能,感性派一直在思考生命以及自然的终极奥义。有时候理性和感性一交叉,就会成为“质疑派”——路到底该怎么走,饭到底该怎么吃,营地到底该怎么搭建,都可能成为争执的话题。好在质疑归质疑,全队对队长的权威性是没有任何疑问的。而面对不同派系的种种思考,无人区也在接下来的几天内逐渐给了所有人答案。

答案:真正的英雄

如果一个人只是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儿,完成了一件壮举,他就是英雄了么?如果一个人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甚至为此付出生命,他就是英雄了么?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车辆颠簸在神山的怀抱中,此刻的质疑又多了一个。在勒斜武旦湖北岸,狂风呼啸着给了我答案: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为此而持续努力,而且他的行为对别人起到了启示的作用,有人会跟随着他的足迹继续前行,这就是英雄。

这,就是李聪明。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12条进藏线路的穿越。2014年10月,李聪明由界山达坂踏上挑战N35˚的征途,此后他就失去了联系,失踪至今。一年半以后(2016年4月),老男孩车队(亦是本次车队)在穿越过程中经过勒斜武旦湖时偶然发现一辆破损的自行车、一台相机和零散的行李,从此确定了李聪明的失踪地点。相机内的最后一张照片拍摄于2014年12月11日,此刻他的伟大征程已经完成了大半——可惜没有后来了。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还有一个英雄,叫王勇。这也是一位资深驴友,2016年11月骑着单车由双湖进入羌塘。5个月后,来自北京的两个骑行驴友在向阳湖冰面发现了一辆满载行李的自行车,从此确定了王勇的失踪地。

即便驾驶着性能强大的越野车,我们也是费了好大的时间和力气才到达了两位英雄止步的地方。我们是英雄么?其实队伍里的14个人就是庸俗不堪的都市里的凡夫俗子。但这些凡夫俗子还算不甘于平庸,大家都觉得,真正的英雄不应该不声不响地消失在荒原中,然后被人们逐渐忘记。他们值得我们跑上几千公里,为此经历一些困难甚至是危险,只为来到英雄止步的地方,为他们立一块碑,找一找他们的遗迹,再给别人讲一讲英雄的故事。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有一个地方,走穿的人不多,消失的生命却不少 我们出来了

“无人区”里从此多了两个坐标点:李聪明失踪地和王勇失踪地。这将是后续的穿越者到此驻足,甚至特意绕行此地的一个重要理由。

但我们还将继续前进,同样有很重要的理由。请期待下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