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食堂永久關停、38億收購公號:眼裡只有錢的,早晚一錢不值

這兩天自媒體公號亂得不像樣子。

眾人關注的“空姐深夜搭滴滴順風車遇害”事件隨著嫌疑人屍體被打撈、確認而宣佈告破。這起令人悲傷的事件中,一眾自媒體的表現卻令人瞠目結舌,大跌眼鏡。

二更食堂永久關停、38億收購公號:眼裡只有錢的,早晚一錢不值

二更食堂犯下的錯誤想必大家都已經清楚。一個被稱為“自媒體典範”的公號,鄭重其事的用一些不堪入目的語言描述遭遇不測的被害人,不管作何解釋,都是在挑戰底線,令人不齒。尤其是在這樣一個悲劇中,拿著被害人的相貌和臆測的不堪入目的細節來裝點文章門面,除了吸引眼球,想必也只剩下給自己“增色”。

這樣的行為引來眾口一詞的批評是毫無疑問的。從刪文到致歉再到被主管部門約談後責令封號七天,乃至最終的公司自行宣佈解除CEO職務,永久關停二更食堂。急轉直下間,想必以收割流量為榮的公號,大概頭一回覺得關注度高不一定是什麼好事兒。

二更食堂永久關停、38億收購公號:眼裡只有錢的,早晚一錢不值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邊一部分公號的人血饅頭還沒吃夠,這邊又爆出某上市公司斥資38億收購981個公號的“大消息”。照此算法,一個公號平均價值380餘萬,難怪監管部門對此消息連發數問,甚至直接言明是否清楚這些公號有無被封號的危險。金融槓桿一旦撬動流量收割器,其能量簡直比現象級的傳播效應本身還令人瞠目結舌。

二更食堂永久關停、38億收購公號:眼裡只有錢的,早晚一錢不值

如此亂象其實早已有之,前者指向的是一部分公號為了流量可以踐踏底線、不顧廉恥。後者指向的則是一部分公號之所以如此膽大妄為的內在動力:一旦資本成為流量的目的,一部分自媒體所生產的文字,唯一的價值就只剩下追逐價值。

其實邏輯很簡單,飛速發展的自媒體收穫了傳統媒體難以想象的受眾全體,動輒幾十萬的有效訂閱量是傳統媒體難以匹敵的,一個熱點帶來的數以億計的關注和點擊,無論是作為大數據的價值,還是作為點擊量本身的價值,都難以用具體的數額來衡量。從低段位的硬廣到技術含量稍高的軟文,乃至輿情危機中種種公關中介的存在,都使得流量能夠輕而易舉地被定價、變現。

二更食堂永久關停、38億收購公號:眼裡只有錢的,早晚一錢不值

當文字除了表達的意義還被賦予財富價值的時候,種種扭曲與撕裂也就應運而生。

所以熱點和速度就成了培育流量、收割流量的法寶。碎片化的閱讀需求造就了快餐式的表達方式,海量資訊面前也使得相當一部分人篩選信息的能力退化。一方面熱點的眼球效應在碎片化閱讀需求下被無限放大,另一方面信息爆炸式的資訊供給模式也使得抓住讀者的眼球顯得尤為重要。如此輿論生態下,提供觀點比還原事實更重要,傳遞情緒比理性思考更重要。誰能以最快的速度抓住熱點,誰能以最驚人的方式抓住讀者的眼球,誰就能搶佔流量的高地和其背後的金山銀山。

再加上流量經濟驅使下,自媒體裂變式的發展使得熱點的攻擊難以同自媒體的發展需求相匹配。而熱點本身又是客觀的,在無法捏造熱點的常態下,熱點之於自媒體就如同深海的鯊魚嗅到鮮血的味道,頃刻之間蜂擁而至,風捲殘雲之下還哪管什麼基本事實和獨立思考。

天下熱點,唯快不破。於是事實的曲解,情緒的異化,價值的扭曲也就成了無法避免的問題。

二更食堂永久關停、38億收購公號:眼裡只有錢的,早晚一錢不值

然而既然自詡為“媒體”,無論是遠處江湖的小號還是光鮮亮麗的大號,文字的基本價值都在於表達事實和傳遞情感。無論是觀點的放大還是情緒的傳播,所依據的都應當是經得起檢驗的事實和為大多數公眾所認同的價值取向。

過度的消費和以犧牲事實為代價的情緒化表達,或許可以收穫一時之利,但輿論生態一旦被破壞,就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就比如這次幾乎遭遇滅頂之災的二更食堂,當自己追逐熱點中因為那些無法容忍的文字引起極大關注後,自己也成了被消費的對象,除了普通網友的憤怒,一眾自媒體也聞腥而來,大張撻伐,追逐熱點者終以自己成為被追逐的對象而粉身碎骨。

這樣的現象不得不發人深省也引人深思。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相當一部分人不會在熱點面前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些被遮蔽的真相、裹挾的情緒很可能隨著熱點的轉瞬即逝成為很多人對於某一事件的刻板印象。當一個個或放大或變異的關鍵詞取代了事實本身成為人們難以改變的刻板印象時,所謂自媒體的公信力也就蕩然無存,其表達的價值更會所剩無幾。這樣的局面只會不斷的加大對立與分裂,讓無數公眾事件陷入各說各話、自說自話的死循環而一地雞毛。

二更食堂永久關停、38億收購公號:眼裡只有錢的,早晚一錢不值

所謂危機之中也往往蘊含著機遇。當公眾一次次在“人血饅頭”事件中震驚和憤怒的時候,被帶跑的價值和立場也會逐漸迴歸正常。既然無法容忍公然的消費死者,那麼在下一個熱點來臨的時候,多一些比較分析和小心求證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信息不加分析和篩選的信任乃至據此表達立場,那麼只能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這樣的局面既會讓自己臉紅,更會成為一部分人嗜血流量的幫兇。所謂理性和思考,不一定是“別有用心”的說教,當一次次認清一部分人為了流量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時候,也正是成熟和理性在不斷滋長茁壯。

至於自媒體從業者自身,千萬次的說教不如一次嚴肅問責。自律的前提是長出牙齒的規則和規矩成為常態化的震懾。無論是通過法律的手段,還是藉助輿論的力量,讓敢碰觸底線者碰個頭破血流、血本無歸,用高昂的違規成本驅逐劣幣,給真正關注事實、嚴肅思考的從業者以成長空間,在精細化治理上下一番繡花工夫已經刻不容緩。

二更食堂永久關停、38億收購公號:眼裡只有錢的,早晚一錢不值

人生憂患,識字時始以文字為基礎的表達與敘述終究要回歸文字的本來價值。現象級的流量無法輸出思想,再多的“十萬+”如果背離了底線也終將一文不值。熱點稍縱即逝的時代裡,能夠被記住的終究還是紮實的還原和深入的思考。文字可以創造財富但不能夠被收買,既然以文為生,就別再讓斯文掃地!

文/張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