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1944年中國遠征軍光復騰衝,騰衝是抗日戰爭以來中國部隊收復的第一個有日軍駐守的城鎮。 當一踏進騰衝國殤紀念館大廳的一刻,一股熱流從腳趾頭迅速在身體裡翻滾,直達大腦皮層,抵達眼眶。

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寬敞明亮的大廳中央,豎立的雕塑此刻都不那麼突出了,因為大廳牆面上整齊排列著遠征軍陣亡將士遺留下來的軍帽,雖然沒有親目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然而我是幸運的,但,這一刻,齊刷刷的軍帽就像一把把刺刀刺進眼眶,刺進腳趾,不能動彈。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卻歷歷在目。

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雲龍是當時的雲南省主席,向國民政府提出修滇緬公路和滇緬鐵路,從昆明至緬甸臘戌,全長1146千米,雲南內959千米,滇緬公路沿線17個縣,11個民族,漢、白、苗、傈僳、阿昌、景頗、彝、德昂等,每天修路民工達15-20萬人,死於墜崖、疫瘴者3000餘人。日軍1940年10月佔領河內組成“滇緬路封鎖委員會”調派100架飛機對路轟炸,1940年10月18日的4個月,炸惠通橋達168架次,炸公路,功果橋達242架次,在橋工隊英勇智慧的護持下,始終保持暢通,被稱為“炸不斷的滇緬路”。

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抗戰爆發後,日本封鎖沿海通道,滇越鐵路承擔重要的戰時運輸任務,旋即成為日軍轟炸目標,並在日軍實施侵越計劃後癱瘓。

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櫥窗裡陳列了八路軍兵工廠製造的獨厥手槍、八路軍使用的地雷、新四軍使用的手榴彈、八路軍解放區的農民身份識別布標、還有紀念葉挺、王若飛將軍飛機失事紀念章等物件。還有日軍九四式軍刀、日軍三八式步槍、日軍懷劍日軍肋差(短刀)等,並有“忠勇”字樣的小刀(自殺時用於割斷喉嚨),日軍地下足袋(分趾膠鞋),日軍九零式鐵帽(鋼盔)等。

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還有日軍生化實驗室用瓷器皿、注射器、針劑、毒氣罐、細菌實驗用老鼠籠、日軍在高黎貢山佈設的竹籤陣地、慰安婦等等,看得全身都在疼痛,難以想象當時的戰士們是受到怎麼樣的一直肉體折磨。實在不忍看下去了,但是對於歷史的好奇,對於先烈們英勇的氣魄的敬仰,為了逃避殘酷的歷史,我走上了二樓,每走一步,每看的每一張圖都可以讓人熱淚盈眶、喉嚨乾涸。

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趙定美,出生於1930年10月,騰衝縣曲石鄉江南社區,見證遠征軍在灰窯橋的拉鋸戰,曾參與支援遠征軍阻擊日軍東進;

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張德裕,出生於1927年2月,騰衝縣曲石鎮曲石社區向陽橋,見證日軍三次大掃蕩,曾參與護送美軍飛行員威廉芬德利島騰衝城;

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忠烈祠前面寫著碧血千秋四個字,四周是青草圍繞,一旁有多處盆花裝飾,四周隨處可見松樹、竹林,環境清幽肅穆。忠烈祠後為相對高度31米的圓錐形紀念塔於小團坡上,鐫有霍揆彰題寫的“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南面鐫“中華民國三十四年歲在乙酉季夏”和第二十集團軍總部所撰《騰衝會戰概要》。

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烈士墓冢繞塔而建,以塔為園心,呈輻射狀縱隊列葬於緩坡周圍,計3346方小碑,象徵著所有在這個戰役中陣亡的9168名遠征軍將士。小碑林立自上而下,碑上刻著將士們的姓名和軍銜,由於戰後陣亡將士遺體數量眾多,難分你我,騰衝民眾只能將他們集體火化,骨灰都融在一起,每個墓碑底下就有個骨灰罐裝著一小撮骨灰。從石臺階一步步往上走,兩旁密集的排列著烈士墓冢,能有幸以這樣的形式站在他們中間,我已萬份榮耀。

走進國殤紀念館: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歷歷在目

墓地的坡頂是有騰衝特有的火山岩雕砌而成的陣亡將士紀念塔,“民族英雄”四個字分外醒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