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迷上拍攝太原老建築,太原人你怎麼看?

手機用戶84897327538


“太原作為一座2500多年的古城,還有許多值得我們瞭解的地方,希望你繼續努力呀!”“鐘樓街對我而言是一個充滿美好的地方,小小把很多以往不經意的地方寫下來,可見有認真走訪,謝謝。”不少太原市民給“小小”留言,說因為她的文章才發現太原還藏著這麼多有趣、有歷史的地方。  



一上午拍了4小時走了8000步

拍照間隙的李豔君。

“小小”是土生土長的太原人,本名李豔君,1979年出生,有個穩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女兒正讀初中。拍攝老建築,都是她抽業餘時間進行的。4日見面,李豔君微卷短髮,化著淡妝,穿著黑色上衣,絲絨運動褲,披著紅色大披肩,精神十足。  



9時36分,李豔君從手機備忘錄裡找到提前查好的資料,找到“酬學樓”。這是一座1951年建的3層樓,中間部分有4層。外部拍完拍樓內,綠漆白牆,水磨石地板,教室講臺是老式木板格子拼成的,非常有年代感。  



11時許,李豔君開始尋找上蘭村站。這個車站1936年建成,早已停止客運業務,偶爾有貨運車輛通過。原本從中北大學校園內去車站的路封了,李豔君決定從上蘭村村裡“摸”過去,但不熟悉路況,開進村裡的菜市場,車子只能慢慢挪。  


11時30分找到鐵道入口,11時51分走到車站,12時30分拍攝結束準備返回。李豔君開心得不行,“太好了,沒想到有這麼多收穫。幾個地方都找見了,鐵路上還停著一段火車車廂,真的太美了。”一上午,拍了近4小時,走了約8000步,李豔君臉上看不出一點兒疲憊。  


這在李豔君拍攝太原老建築的經歷中,只是普通的一次。


拍老建築想讓更多人瞭解太原


李豔君拍攝太原的老建築是從2014年11月開始的。用她的話說,當時雖然工作、生活都挺忙,但是內心覺得缺點什麼。2011年開始,李豔君成為山西博物院一名志願者,在講解服務過程中,她接觸到一些古建築知識。“當我想再做點什麼時,就萌發這麼一個想法,把太原的老建築介紹給更多的人,讓大家更喜歡太原。這也是我作為一個太原人的心願。”李豔君說。  




今年3月4日在中北大學拍攝的幾處老建築,李豔君提前半年就開始查找資料。“像進山學校舊址在網上只有一句話,我只好到市圖書館借書。”最終,在《太原文化美景》中找到《山西私立進山學校舊址》的文章。


自帶“三板斧”熱情嘴甜“臉皮厚”

  




對李豔君來說,拍老建築、老民居,難的不是費時,而是有些建築歸單位辦公所用,有的是個人居住,有的閒置但有人看管,進不去。為了進門,李豔君自帶“三板斧”:熱情,主動搭話;嘴甜,能說好聽話;“臉皮厚”,遇到冷臉或趕人的情況不輕易放棄。  


“一般嘴甜些,說幾句好聽的話,人家都會放我進去。但也吃過幾次‘閉門羹’。”李豔君說,2017年1月她去開化寺南街拍道臺府衙。“那是清道光年間一位李姓道臺的辦公和居住地,兩處中間堵住了。我先去住宅區,現在有居民住著,不讓進,我請求幾次,他居然說要放狗咬我。”之後,她去了辦公區,閒置著,有一名打掃衛生的師傅。“我又敲門,又喊人,再三解釋自己的來意,但這師傅就是不搭理。”李豔君說,她在外面敲門敲了一個小時,中午一點多,一名大姐過來,給她出主意,讓她說自己原來住這裡,出國讀書現在回來想再看看,對方這才把門開了。


美女其實很“漢子”曾因踩空滑下山崖


在拍攝老建築時,李豔君也遇到過危險。  



2017年清明前後,李豔君去晉源古城營村、南城角村、東關村尋訪晉陽古城。“那是最早的晉陽城,是晉國趙簡子下令建的晉陽城。我們現在修復的太原縣城是明朝以後的了。”李豔君說,她喜歡給人科普這段歷史,讓人們知道最早的太原城在哪裡。尋訪晉陽古城遺址時,荒草叢生,寒風蕭瑟,她第一次感覺到害怕。不過,真正顯現出她“漢子”本色的,是她當時左臂骨折後拆除石膏不久,不能用力,而晉陽古城有2米多高的夯土牆,她為了拍攝,找到一處70度左右的傾斜面,單手爬上去。拍盡興後,她發現一個問題:坡度大不好下來。怎麼辦?“坐著往下滑唄。”李豔君說道。



張華是李豔君的朋友,2015年5月,她就知道李豔君在拍老建築,“當時感覺很震撼,她總是一個人去很偏的地方拍照。李姐個子小,卻覺得她身體裡很有能量。不過當時並沒有想過她能一直堅持下來。”張華說,後來知道她拍攝時摔過跤,問她為什麼堅持,她說自己很喜歡老建築,還給張華看自己拍的很多照片。有些老建築,不僅有歷史價值,也是很多老太原人的記憶。“比如皇華館,我們認識的一位阿姨,她看到後說,她就是在這裡結婚的。當時感覺特別奇妙。”  

李豔君拍攝的皇華館12號院。


現在這些建築還能看到,也許再過很多年,這些照片就成為歷史資料。“不管過去多少年,人們都能從照片中找到太原城當年的樣子,挺好的。”侯女士說。  


李豔君說,她從沒想過放棄,“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但我會堅持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