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哪裡,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

段利東

說到遼寧省的歷史文化名城,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瀋陽。瀋陽最為著名的就是瀋陽故宮博物院。在清朝入關之前,努爾哈赤出於戰略的考慮,以瀋陽為都城,並在瀋陽舊城的基礎上,修建了新設施,如大政殿和十王亭、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麟趾宮、關雎宮、永福宮、衍慶宮等,稱為盛京。到清入關之後,這裡並沒有廢棄,而是作為陪都繼續發揮作用,到乾隆時期對盛京皇宮進行了多次改建和擴建,增修了西路建築,使瀋陽故宮形成中軸對稱的格局。在清滅亡之後,盛京曾作為清皇室處理政務的地方,直到馮玉祥將軍發動“北京政變”,接管了一切皇室財產,1926年11月16日,在奉天宮殿的遺址上,正式成立了東三省博物館籌辦處,它的職能從這時起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此後,瀋陽故宮又經歷了奉天故宮博物館、日偽佔領時期的“皇產”、遼寧省立民眾教育館、國立瀋陽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等不同階段。瀋陽故宮博物院不僅是以其多民族風格的宮苑建築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更以其豐富的院藏文物珍寶而享譽中外。其中,尤以明清宮廷文物彌足珍貴,堪稱國寶。

除此之外,辛亥革命後軍閥混戰時期,該地區作為奉系統治範圍,到現在留下了許多名人故居,如張氏帥府、楊宇霆公館、孫烈臣公館、湯玉麟公館、萬福麟公館、王樹翰公館等。並且,還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民國時期的建築,如東北大學舊址、瀋陽中街、奉天機器局舊址、奉天商務總會舊址等。

大家一提到瀋陽,首先就會想到上述的地方,其實在新石器時代,該地區就有人類生存。我們在瀋陽市皇姑區黃河北大街北運河北岸黃土高臺之上發現了一處距今約7200年的新石器時代的村落遺址。該遺址的房基較為密集,並且在諸房址中心有一處大房子,似乎是當時部落的首領居住的地方或者是部落村民議事的地方。該遺址的村落佈局與半坡的較為相似。該遺址的發現將瀋陽的歷史提前到距今約7200年,可以說瀋陽是遼寧省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