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煩亂,睡眠不安——甘麥大棗湯

“婦人藏躁,喜悲傷欲哭,像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

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煩亂,睡眠不安——甘麥大棗湯

藏躁(髒躁),指因情志不舒,鬱火內擾,或天癸將絕之時,

陰血虧虛,陰陽失調,氣機紊亂,心神不寧,所致的一種情志疾病。

舌淡紅、苔少,脈細微數。

臨床上以精神抑鬱,情志煩亂,無故悲傷欲哭,或哭笑無常、哈欠連連等,為主要表現。

方劑組成:

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

(炙甘草10,浮小麥30,大棗10枚)

甘麥大棗湯藥性平和,為《金匱》名方,藥僅三味,且多既是藥品,亦為食品。

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煩亂,睡眠不安——甘麥大棗湯

方劑分析:

髒躁一病多因憂思過度,心陰受損,肝氣失和所致。

心陰不足,心神失養,則精神恍惚,睡眠不安,心中煩亂;

肝氣失和,疏洩失常,則悲傷欲哭,不能自主,或言行妄為。

遵《素問·藏氣法時論》“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以及《靈樞·五味》“心病者,宜食麥”之旨,

方中用小麥為君藥,取其甘涼之性,養肝補心,除煩安神。

甘草甘平,補養心氣,和中緩急,為臣藥。

大棗甘溫質潤,益氣和中,潤燥緩急,為佐藥。

三藥合用,甘潤平補,養心調肝,共奏養心安神,和中緩急之功。

加減應用:

若失眠、舌紅少苔、心陰虛的症狀較明顯者,

可酌加百合、柏子仁以養心安神;

若脈弦細,屬肝血虛所致的失眠、心悸者,

可加酸棗仁,以養肝安神;

若大便乾燥,屬血少津虧者,可加黑芝麻、何首烏以養血潤燥通便;

若心悸、脈促,屬心經氣陰兩傷者,可酌加黨翻、紫石英,以益氣鎮心。

動輒大怒者,是肝氣鬱甚,加川芎、香附、枳殼或枳實;

時常嘆息者,是肝氣不舒,加香附;

情緒低迷者,是木氣不升,加柴胡;

周身酸困者,是筋失血養,加白芍;

胸悶氣憋者,是氣機不利,加蘇梗;

空虛膽怯者,是肝陽妄動,加珍珠母;

不思飲食者,是中焦不利,加厚朴;

舌苔滑膩者,是脾失健運,加半夏、陳皮;

急怒易暈者,是氣逆上衝,加代赭、旋覆。

其它現代疾病也可參考使用:

1、見流水小便不禁症,與桑螵蛸、益智仁、生牡蠣配合用。

2、洩瀉(慢性腸炎),與其他健脾止瀉藥同用。

3、病毒性心肌炎,配合赤白芍、白石英、丹參、瓜萎皮、硃茯苓、柏子仁、遠志。

4、失眠,配合白石英、柏子仁、茯苓、地榆、黃芩、丹參、硃燈芯。

5、腦血管硬化並震顫麻痺,配合附了、乾薑、茯苓、黨參、雞血藤。

6、癲狂,配龍骨、牡蠣等。

綜上所述:

關注我,一起關注身心健康!

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煩亂,睡眠不安——甘麥大棗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