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可能無人不知,其《醉翁亭記》登上教科書數十年。說起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當然離不開琅琊山,至今為止,琅琊山上包括醉翁亭、豐樂亭及琅琊寺等累計古人摩崖石刻及碑刻多達400多方,因為早年的人為破壞和日晒雨淋風化,今年斥資千萬進行修復保護。


說起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可能無人不知,其《醉翁亭記》登上教科書數十年。說起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當然離不開琅琊山,至今為止,琅琊山上包括醉翁亭、豐樂亭及琅琊寺等累計古人摩崖石刻及碑刻多達400多方,因為早年的人為破壞和日曬雨淋風化,今年斥資千萬進行修復保護。

琅琊山位於長江北岸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約5公里處,“醉翁亭”就建在琅琊山麓。“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琅琊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傳世名作《醉翁亭記》。

據史書載,宋仁宗慶曆年間,歐陽修原是朝中“京官”,因他力主改革新政,敢揭官場黑幕,被左丞相夏竦等“政敵”以其與外甥女有染的“桃色新聞”為罪名,於宋慶曆五年將歐陽修貶謫滁州。圖為遊人在參觀醉翁亭。

在滁州期間的一天,歐陽修辦完外出休閒。在琅琊古寺前遇住持僧智仙,二人縱論古今,相見恨晚。智仙和尚說:“世事多曲折,歷來如此。惟有山水之樂,最能陶冶人的性情。”一席話,使揹負冤屈的太守感慨萬千,遂與僧人結為知己。後來,智仙和尚在山道旁建一小亭,請歐陽修親筆作記:“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即由此得名。

後來,歐陽修常邀朋友在醉翁亭中飲酒作樂,共敘衷情。醉翁亭初建時,僅一座孤亭。明代雖建房“數百柱”,但遭戰火毀壞。清光緒年間,進行修復。圖為專家在修復石刻。


在琅琊山,隨處可見的是不同年代的碑刻,最早的是唐代,最著名的當屬置於六角亭中的碑刻《醉翁亭記》,它由歐陽修的學生蘇軾手書,人稱“歐文蘇字”。遺憾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此碑損於錘鑿之下。圖為被損毀的《醉翁亭記》碑刻。

同時,隨著醉翁亭的旅遊開發,碑刻上被遊人亂塗,“到此一遊”屢見不鮮。後來不得不被用玻璃罩蓋上。圖為遊人留下的刻字。

圖為遊人的塗鴉都是早期留下的,如今已經蓋上玻璃罩,此次修復才拿下。

值得高興的是,2013年5月,國家文物局公佈了第七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滁州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被納入國保單位,併成為滁州首個“國字號”文物保護單位。從此,琅琊山碑刻有了國家的保護。圖為修復專家在檢測碑刻。

儘管隨著遊人的素質提高,現在的琅琊石刻碑刻不再遭受遊人的人為損壞。圖為幾個女孩在醉翁亭聊天。

但由於很多石刻碑刻長期裸露,日曬雨淋,加上落葉以及空氣中的一些元素,對石刻和碑刻保護還有一些影響。圖為專家在給琅琊山碑刻修復。

從今年開始,國家有關部門斥資千萬,邀請專家,歷時數月,對琅琊山石刻碑刻進行保護。

圖為工作人員在對石刻進行修復。

圖為遊客在琅琊山景區參觀。江雨 攝影 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