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國軍原本已經大潰退,蔣介石一道命令竟然扭轉戰局!

1940年1月2日凌晨,日軍佔領甘棠,經古辣一帶平原長驅防務空虛的賓陽,於2日下午加以佔領。3日,第18師團進入鄒墟,控制了鄒墟北面的清水河橋樑,截斷了崑崙關一線中方大軍的後方聯絡線。

賓陽一失,中方在戰略上全盤陷於被動,在崑崙關主陣地的第2、第6、第36、第99、第102軍等均因後路被斷而處境困難。3日至4日,第46軍復克甘棠及永淳。蔣介石認為深入冒進的攻佔賓陽的日軍後路已絕,正是加以殲滅的良機,4日下令:“在遷江附近之主力,應即向當面之敵猛攻,佔領賓陽,與我崑崙關各軍夾擊在崑崙關附近之敵而殲滅之。”
此戰國軍原本已經大潰退,蔣介石一道命令竟然扭轉戰局!​崑崙關戰場

日軍第21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坐鎮南寧指揮,4日已決定結束戰役,但為了便於撤退,日軍仍擺出向北突進的架勢。

中國前線部隊雖後路被斷,但數量遠超過冒險而進的日軍,不過,由於指揮陷於混亂,前線部隊脫離掌握,無從正常調度。素來缺乏獨立作戰能力的國民黨軍隊,不僅未能把握時機以優勢兵力反擊冒險深入的日軍迂迴部隊,且因後路被斷,自行慌亂,戰意頓失,各部忙於自身突圍,演變成大潰退的局面。
此戰國軍原本已經大潰退,蔣介石一道命令竟然扭轉戰局!

喬裝打扮的日軍

第2軍副軍長兼第9師師長鄭作民欲率部堅守崑崙關陣地,扭轉崩潰局面,不幸戰死。崑崙關等要地再度易手。上林、武鳴等也相繼棄守,情勢至為緊急,幸虧大批第2線兵團趕至,戰事才轉危為安。沿邕賓路北犯日軍被新33師擋在清水河南岸。

5日起,第64軍由貴縣向賓陽日軍側擊,在賓陽至貴縣公路上的中國軍隊從正面發起攻擊,經三晝夜激戰,終於將日軍擊潰。桂南日軍冒險深入,戰線愈拉愈長,賓陽至海岸交通線延長至200多公里,補給困難。從2月9日起,日軍開始大舉南撤,先後放棄了上林、武鳴、賓陽諸要地。16日,第18師陸續由欽縣及龍門港乘船回粵。
此戰國軍原本已經大潰退,蔣介石一道命令竟然扭轉戰局!

桂南作戰的國軍

桂南日軍收縮戰線,只謀求鞏固對南寧一帶切實佔領。中國軍隊尾隨南下,先後進抵崑崙關、高峰隘東西陣地。2月14日止,“五塘以上六、七、八、九塘迄崑崙關一帶,完全被我克復”。
此戰國軍原本已經大潰退,蔣介石一道命令竟然扭轉戰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