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三望子、四望財、五望人、六望棺”,是什麼意思?

花開隴上

很難以理解的一句諺語,農村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活化石,繼承了我國很多的優秀文化,尤其是很多俗語,言簡意賅,意味深長,飽含著智慧和哲理,值得我們細細去品味。比如說農村的這句俗話“三望子,四望財,五望人,六望棺”是什麼意思呢?

“三望子”古人認為人三十而立,人到了三十歲,一切都已安定,只期許著孩子的降臨了,“望子”就是希望孩子馬上降臨。

“四望財”。人生四十歲,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身上肩負滿滿的責任,期許著掙更多的錢,讓家人過得更幸福。


“五望人”。人生五十歲,說年輕少了點激情,說老不中用依然奮鬥著,隨著年齡的增長,難免有點懷舊,夜深人靜的時候,想起曾經的那些歲月,那山,那水,那人,那情。不經意間想起已故的親人淚如雨下,想起在外闖蕩的孩子望早早歸家,想起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他還好嗎?


“六望棺”。人到了六十歲,經歷了歲月滄桑,感受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世態炎涼,明白了來日方長也不長,日子,過一天少一天;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已經無法再有大的作為了,只能在夕陽之下等著入土為安了。

農村這句“三望子,四望財,五望人,六望棺”短短几字就道盡了人世滄桑,願我們看透人生,不畏老去,不懼生死,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和事,讓每天都過得開心快樂。


農業補貼

“三望子,四望財,五望人,六望棺”,這句農村俗語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往往看起來比較普通,總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又感覺神秘,其實裡面,是含有深刻的道理。雖然不是每一句農村俗語對每個人來說都合適,但的確是說的很普世的道理,可以解釋我們人生的很多現象。

“三望子,四望財,五望人,六望棺”,短短十二個字,卻包含了我們人生的幾十年。

三望子

說的是人到了三十歲就應該有個孩子,我的上一篇文章就說了,“三十不立子,一直累到死”,我們說了,對女性來說,30歲以前生育可以減少生命危險,大大降低對身體傷害的風險,20到30歲是女子生育的黃金時期。同時,男子30歲的時候也必須有個孩子,30歲,是奮鬥的時期,有孩子可以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也能負擔的起。不免得了老來子,一大把年紀還要操心。所以,30歲的時候,兒子是大事。

四望財

說的是,人到了40是就要努力發展事業,這個時候是有了一定的社會基礎,有了一定的社會閱歷,所以要利用自己擁有的資源,在社會上大顯身手。並且這個年紀,上有老人,下有孩子,所有的一切都要推著你前進。因此,人到了中年,更要努力拼搏,且,人生也會更有活力。

五望人


一句古話“五十知天命”,五十歲這個時候,經歷了很多的風風雨雨,人也過了半百,半隻腳都踏進了棺材,看的人也比較多了,不僅對自己有了足夠的瞭解,對人心也有了足夠的認識。看待人和事也有了自己的的一套比較準確的見解。所以,五望人,望的就是人世間的人事。

六望棺

到了六十歲,頭髮都花白了,身體啊什麼的也不能像年輕一樣活蹦亂跳了,開始退休,開始養生。開始想自己的身後事,對生生死死,也有了自己的見解,也許看淡了,淡然處之。也許沒看淡,但也是很無奈。同時,也會想著自己的子子孫孫,希望家族好好發展,對家族的未來也開始著手安排了。

其實,現在大家都絕對不止活60歲,人的壽命越來越長,所有人給自己的界限大概都是75,80歲以上。壽命越來越長,醫療越來越先進,給我們發展,做每件事的時間也越來越多。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也不急著結婚,很多人即使60歲了,心態也依舊很年輕。

所以我們可以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在年老的時候慢慢接近人生的極限,沒有後悔,淡然處之。應該也有一人陪伴,看黃昏日落,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啊。


鄉農筆錄

“三望子,四望財,五望人,六望棺”原話是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材,這句話一般是農村的老人經常說的。我曾經問過村裡的老人一些老話都代表著什麼意思,恰好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材就是其中一句。

三十望子咱們為人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龍!而在以前,和現在不同,以前三十歲基本上孩子都已經到了開始上學,或者已經上學了,這個時候父母對兒女的期待是最大的時候!

四十望財:四十歲時人們奮鬥最努力的時候,俗話說,三十不發,四十不富,將來五十尋死路!四十歲正值壯年,也是奮鬥最後的時候了,過了四十,人的精力就會開始下降,這個時候, 人的最大任務就是錢財了

五十望人:這個時候,已經到了知天命的時候了,這個時候對什麼事情的追求也有所下降,講究成事在人謀事在天,對結果反而不是那麼在意了!加上人過半百,對生活都有了很大的見解,也對生活有著很深的回憶!

六十望棺材:人到了這個年齡,基本上也就是考慮自己身後事的時候了,以前,人們都會提前準備棺材本,為的就是自己的身後事能好辦一些。人到七十古來稀,七十差不多也快到了生命的盡頭,為防止意外,也就從六十歲開始準備棺材本了!

以上,就是農村老人講的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材得意思,希望大家改正補充!

駿景——殷


駿景農業

今年28了,馬上到而立之年,對這句話感觸頗深。現階段,有車有房有存款、有一個完美的家庭才算立,相對於

四望財已經提前,我能做的就是堅持不懈,努力掙錢,扛起這個家庭。

這句俗語不難理解: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子代表兒子,人代表孫子孫女。短短的幾個字,囊括了青春,道出了人生的真諦。二十歲以前處於懵懂少年,只知道發奮讀書、談情說愛,大學畢業後踏入社會才真正揹負起責任,獨自撐死一片天空。

三望子

三十望子更加適用於現今,以前結婚普遍很早,三十歲以前就已經子女雙全。祖輩、父輩可以看出來,二十七八歲還沒結婚,沒有孩子就是“怪胎”,到了三十歲再望兒子有點遲了。

在農村養兒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雖然現在男女比例失調,彩禮又高的離譜,越來越多的農村小夥成為單身貴族。但父母親還是希望我們有個男孩,能夠傳宗接代、延續香火,在我們男生自己看來,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四望財

四十歲正是承上啟下的年齡,上有老下有小,整個家庭的重擔融於一身,為了養家餬口,除了拼命掙錢別無選擇。

無論古時候還是現如今,錢財都是必不可少的,“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都足以說明錢財雖然乃身外之物,但不可或缺。

五望人

這句話我是太有感受了,我媽今年53了,每次打電話的重點就是孩子,掛了吧不合適,不掛又聽不下去,著實難受,相信很多朋友也有這種經歷。

隔輩親”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五十知天命”,過了五十以後,人的心智衰竭,對生活的熱情驟減,孫子孫女成為他們的期盼。其實越老童心越重,很多時候父母跟孫子孫女玩的很開心,也不會覺得累。

六望棺

古時候人的平均壽命55歲,六十望棺的說法多少有點瑕疵。不過現在生活好了,醫療條件水平提高,平均壽命到75歲,在農村百歲老人也是常見。

我們村就有一個老人,60歲找了一個媳婦,生了一個女兒,現在70了,身體還硬朗,農活不在話下。

所以說六十望棺只適合某一時期,根據當時的生活水平而定。

飯後茶餘討論一下俗話、農諺等很有意義,畢竟是老祖宗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來,是智慧的結晶,雖簡單粗糙,但意義深遠,理性對待即可。

我是田頭說農事,喜歡的朋友留言點贊

田頭說農事

農村俗話“三望子,四望財,五望人,六望棺”跟“五年六月七日八時”一樣,都是舊時代對不同年齡段的總結歸納性說法,是那個時代的人生經驗之談。大家只需知道這“三四五六七八”,分指30/40/50/60/70/80歲各年齡段,就不難理解了。

三望子

在過去農村,傳宗接代思想很嚴重,歷來有“早生孩子早得濟”的說法,講的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二十左右結婚生子的佔大多數。若是夫妻婚後直到三十多歲還沒孩子(主要是兒子),這就成為一家人的大事了。

這些年還好些,在舊時代,不會生孩子是“七出”之首,是要被夫家一封休書休掉,送回孃家的。由此可見,在封建社會,三十多歲還沒兒子,是多麼嚴重的一件事。

四望財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人生閱歷與經驗達到頂峰,而且上有老下有小,正是需要奮鬥賺錢的時候。四十歲,人的求財慾望很強烈,若此時不能發家致富,一旦到了五十歲,身體精力走下坡路,也是有心無力了。所以說“四望財”。

五望人(五年)

人過五十,精神一年不如一年了,最盼的是有子有孫,媳賢子孝家和順,闔家團圓其樂融融。農村有“隔代親”的說法,跟這個“五望人”大同小異,意思就是人年輕時候對自己孩子顧不過來,老了突然改了性,對孫輩從心裡疼愛。

六望棺(六月)

在農村,人到六十歲,精神一月不如一月,開始為自己準備身後事像壽衣壽材等,都會提前安排做好,以備不測。回農村,經常天氣好的時候,看到有老人晾曬老衣,一臉的風輕雲淡,自然而然。有時幾個老人還會湊在一起,互相看看對方準備的老衣,自己沒有的也會想著添置。阿兮記得在父母和公婆六十幾歲時,就為他們準備了銀首飾,老家農村這裡流行最後人走時戴銀飾,包括壓口小銀魚等。

七日八時

七日八時是說人到七十一日不如一日,數著日子過了,“人生七十古來稀”嘛。到了八時,那就是數著時辰過了,可能下午還在街頭見到,晚上人已經沒了。農村老人感慨:“人老了就像樹上熟透的果實,說沒就沒”,說的也是同樣道理。

《增廣賢文》有云:人生一世,草長一秋。知道生命短促,那就更要順其自然,認真活好每一天。您覺得是不是這麼回事呢?我是三農領域答主阿兮隨筆,歡迎留言評論交流互動!


阿兮隨筆

長久以來,生活在農村的人們一直都是本分守己,按照自然規律來進行農事生產和處理事情。“三、四、五、六”對應的分別是年齡“30歲、40歲、50歲、60歲”,告訴人們在什麼年齡一定要幹什麼事情,不能本末顛倒。

三望子

在古代的農村,人們對婚姻和傳宗接代特別重視,而且很早就結婚了。如果一個人到了三十歲,還沒有結婚還沒有孩子就會被農村人認為是大逆不道,是要受到村裡人唾棄和冷眼的。所以古語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立之年,老人最盼望的就是可以早早的抱孫子。所以這句話告訴人們,三十歲就該生孩子了。

四望財

四十不惑,可以說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好的時期,無論是事業還是工作,到了這個時候都應該有一個階段的提高和穩定。而且處在這個年齡的人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各方面的日常開支會比較大。所以財富對這個時期的人們來說是最重要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告誡人們,四十歲一定要有一定的積蓄,否則會累死。

五望人

五十知天命,到了這個年紀,人生就走完了一大半。這個時候一個人的一生基本上已經有了定數,事業也基本成型。這個時期人們最盼望的就是自己的家族人丁興旺,一家人和和睦睦,團結在一起共同為家族奮鬥。

六望棺

一個人到了六十歲,身體就開始走下坡路。在農村,老人過六十大壽時,子女是要準備棺材的,如果不準備棺材會被村裡人認為不孝。過了六十歲,往後的日子就得數著過了,過一天就少一天。奮鬥了一生,這個時期為該退居身後,好好享清福。

『鄉間行者』紀錄農村生活變化,分享農村風土人情,傳播農村民俗文化。關注我們,帶你瞭解真實的農村!

山西鄉土

農村的俗語往往用極其凝練的語句形象生動的闡述深刻道理,雖說不能精準到每個人的情況,但是仍有著普遍的適用性。比如這句“三望子,四望財,五望人,六望棺”短短十二個字卻總結了一生。

三望子 即人步入三十歲之後就應該有個孩子,其實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23歲到30歲的年輕女性身體各項機能都處在健康活力的狀態,是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齡,這個階段的女性卵子質量比較高。而男性的最佳生育年齡為30歲到35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男性經歷過打拼有一定經濟基礎,並且心智發育成熟,精子質量最佳且活躍。因此人在30歲前後生兒育女是比較合適的。


四望財 即人們步入40歲前後就要更加努力發展事業,在社會上站穩腳跟。以為這一階段的中年人,上有老人需要贍養,下有孩子的教育娛樂需要花銷。養家餬口的是需要實打實的真金白銀,因此人到中年就需要更加專注於事業,在所處行業中站穩腳跟。

五望人 古人稱“五十知天命”,人過五十也就過了半百,半個世紀都走過來了,自然是經歷過風雨有一定的人生閱歷,這時對人心、人性都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看人看事都比較準確。



六望棺 人到六十歲即便是在現代社會也到了退休拿養老金的年齡,因此這時候如果身體各項機能變差,就要準備棺材。當然古人認為早早預備棺材是“沖喜”,可以讓老人更加健康,而且“棺材”通“官財”,可以廕庇家中子孫升官發財。

其實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醫療科技的不斷進步,很多年輕人已經打破了“先成家後立業”的傳統,當然老人也不必在剛剛六十就著急備棺。但是如果大家在正好的年齡遇到了正好的人,可以按照大多數人的樣子平順的過一生也未嘗不是一種平淡的幸福,而且有時這種人生並不與追求理想相悖。希望大家在對的年齡做應該做的事,在暮年時仍能夠有人陪你立黃昏,有人問你粥可溫~



甜糖不苦話三農

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咱們一起聊聊民俗經典文化。

人與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是有思想的。所以,經過歲月的流逝更迭,幾千年來被我們所能記住的經典民俗文化,在農村依舊耳熟能詳。


農村俗話“三望子、四望財、五望人、六望棺”,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其中裡面的三四五六是代表人一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年紀。那時候人類的普遍年齡在40---60歲左右,不敢奢望七十八十多歲。

所以就:


三望子,就是三十歲看孩子的未來

在以前,人們普遍結婚年齡在13-18歲,等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孩子都至少十歲左右,三十歲的人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就由此而來。

四望財,四十歲盼望財源滾滾

這個年齡段的人,媳婦孩子都有了。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多盼望能多賺一些錢來供養家人成為了美好的願望。

五望人,五十歲知天命,不怨天不由人了。

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所以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子孫滿堂,自己也能多活幾年。看著四世同堂的歡樂。

六望棺,六十歲了,將要埋入黃土的人了。

為了死後有個棺材,這個時候都會為自己打造一口棺材,或者看好一顆大樹,到時候去世的時候,也能給自己打造一口好棺材,能安心的入土。



通過這些俗語,我們也能認識到,以前的人們都把自己的美好心願通過簡短的俗語民俗表達出來,方便記憶,便於傳頌。隨著時代的進步,這樣的俗語依然能觸動我們的內心,對於這樣的精神財富,一定要牢記並講給後輩們聽。

今天的俗語,你記住了嗎?


最三農

農村俗語“三望子、四望財、五望人、六望棺”,是什麼意思?

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人一定不會對“三望子、四望財、五望人、六望棺”感覺到陌生,小時候身邊的老人就一直在我身邊講這些,當時年紀小不太懂,直到慢慢長大以後,才懂得了其中蘊含的道理。這句話中既有對自己未來生活的期許,又有對年齡增長的感慨與無奈,年少的時候,大把的光陰可以揮霍。年紀越長大,欲求越少,無奈越多,人總是在不斷的成長中拋棄一些東西。

三望子”,人到了三十歲就會希望自己有個兒子。

這裡所講的希望既是來自於自己年歲逐漸增大,所需要的精神情感生活需要,又是來自於父母輩“傳宗接代”的壓力。90後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90後已經開始被催婚了,90後已經成了剩女了,是的,年歲一點點的增大,我們一點點的趨於安分,一點點的放棄自己曾經所追求的無法拋棄的東西。在世俗面前,我們都選擇了接受世俗,並且把它當做自己的生活過了起來。


花開隴上

這裡的三、四、五、六是指三十、四十、五十、六十。望應該是指望見看見的意思。

三望子是指人到三十歲,要看到自己的孩子。三十而立,首先要立家,成家才能立業。過去人們結婚早,就是現在結婚晚,到三十不結婚,沒有孩子,也是不行的,從側面反映出這個人有點問題。


四望財,是指人到四十應該有了自己的事業,能夠有些積蓄,有了一定的財富。人到四十,上有老下有小,負擔很重,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職業,沒有穩定的收入,沒有一定的積蓄,這日子怎麼過?


五望人是指人到五十應該是子孫滿堂的時候了,家裡有人才有人氣,人丁興旺,子孫繞膝,何等幸福。


六望棺是說人活到六十,就看到棺材了,離死不遠了。過去人的壽命短,人到七十古來稀,六十年換甲子。在農村還有老年人為自己提前準備棺材的習俗。老年人知道自己來日不多,特別是富裕人家,都提前為自己做棺材,自己選木料,選木匠,做的稱心如意,放在閒屋裡,精心看護,每年還要上漆。還有提前做殮衣的以備不時之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