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有沒有道理?

棒奔霸

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有沒有道理?

農村以前流傳的一些經典老話,是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總結,是智慧的結晶。或許在以前這些老話很實用,可能在當下不太實用,但是我們也不能把這些經典俗語給忘記,因為這是他們留給我們的財富,不能忘本。就像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這句話我們經常聽到,富含哲理。

那麼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有沒有道理呢?

這句話全面一點應該是“窮不過三輩,富不過三代”,意思就是一個人在窮也不會超過三代,再富有也不會超過三代。雖然並不一定正確,但是肯定有它的道理。其實按照現實社會來說,尤其是現在社會,三代務農的人不在少數,而真正富裕起來的也不過三代人。

但是作為農村條件貧寒的人來說,長輩經常會用這句話來激勵我們,意思就是即使現在我們家裡窮,但是隻要通過你們好好學習,努力奮鬥,你們一樣可以變得富有。對於農村人來說,以前彷彿最常聽到就是長輩說,要好好讀書,將來才會有出息。那麼窮不過三輩也同樣是激勵我們,讓農村的孩子可以看到希望,相信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改變命運。

對於富有的人來說,如果後代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那麼就算現在家裡再富有,遲早有一天會被揮霍乾淨。對於家庭富裕的人來說,這句話同樣起到警示的作用,也同樣可以提醒後代不能整天遊手好閒,不然以後就會過窮日子了。

所以“富不過三代”雖然不完全符合實際,但是這句話的意義重大,確實很有道理。如果一個家庭現在很富有,後代卻沒有上進心,那麼家底再厚實確實不過三代必然會變窮,你們覺得呢?


少三番

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有沒有道理?


花開隴上

我是凡塵觀生活。非邀即答說說“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有沒有道理”?的話題。

“富不過三代”這句話父親經常在我耳邊說起。當我們在勞動不賣力時,當他看到隔壁孩子在吃饃饃剝皮時,總會說起這句話“富不過三代”。因此,這句話在我的印象中記憶非常深刻。半個世紀過去了,父親也已去世了。當我看到我的孩子花錢大手大腳時,也會說起“富不過三代”這句話,以用來教育我的孩子。

我想,優良的傳統文化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的。

“富不過三代”這句話是一句警示語,拿今天的時髦話也可以說是溫馨提示。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富裕的日子過不了三代人。為什麼呢?第一代人靠艱辛的勞動換來的富裕日子,第二代人在富裕日子的基礎上,貪圖享受,不知道吃苦、勞動、辛苦付出,不知道富裕的來之不易, 所以,就吃富裕的老本,但是,日子還是富裕的,到了第三代人,由於第二代認只知道享受,不知道勞動,就不會創造較為富裕的財富,給第三代人也就不會留下很多的財富,所以,到了第三代人日子你不再那麼富裕了。這就是“富不過三代”的本意。

這句話在今天,仍然有非常的積極意義。它在告誡人們,要想日子永遠好過,就必須永遠付出勞動;如果不勇於勞動,不創造價值,不創造財富,再好的日子也不會持續下去。

這句話的後邊還有一句“窮不過五服”,這是從同一個問題的另一方面,告誡人們不要氣餒,再窮也不會窮過五服。因為,只要肯勞動,肯努力,就一定會富起來。兩句話合在一起,也是在告誡人們一個道理,好日子敗起來很快,窮日子要富起來很慢。所以,務必要倍加珍惜幸福日子!

在現實中,人們為了生活的一代比一代好,所以,一代比一代更加努力,社會也一天比一天好。從化改革開放到今天新時代,無一不說明刻苦努力,積極奮進,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才有我們今天比過去更好的生活!

網友們,你同意嗎?

謝謝!再見!


凡塵觀生活

有一定道理,但不可全盤否定無理,也不可全盤肯定有理。凡事要一分為二,理性看待。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不是絕對的,大有窮超三代,富超三代的。俗語有時效性,地域性,民族性,並非是鐵打不破的真理。現象反映本質,農村人從一些人,一些家庭發展中發現:窮了會富,富了會窮,於是總結出,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是有點兒誇張了的說法,三不一定是數的三,常泛指多,但在這裡很明顯是指不多的小數三,事不過三的三,目的是在教育警醒人,起強調作用,突出意圖。人事是會變的,窮肯拼搏會變富,富而不奮鬥了會變窮,這一理卻是真真切切的。



一切人事都在變化著,變是必然的,變並非是全被動的,是很有能動性的,變好變壞,變窮變富並非全是天定,很多還是人為的原因。窮極思變,窮了肯努力拼搏,且方法得當,就會變富,富了自驕,不知進取就會變窮。坐吃山也空。打江山,由窮變富不易;守江山,守富業更難。富了要堅持不懈,不斷進取才好,不能滿足於現狀而驕惰起來,不少富了的人就是忘乎所以,得意忘形,驕惰起來,只講奢侈享受,再不艱苦奮鬥,結果很快就由富返窮了,這教訓要好好吸取,要學會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富而不奢,成而不驕,時刻警醒著,理智著才好。



不少人由窮變富後,開始放鬆了警惕,沒再嚴要求,對下一代也疏於教育,還驕縱放任起來,不知學習,不拼搏,坐享其成,結果很快就由富變窮了,真的應了那句富不過三代的俗語,有的還是富不過二。這實在讓人深思,更應多多自省自檢才好。


樹德漢碩

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是農村人們經過生活的考驗之後總結出來的,放在以前有一定的道理。按照現在的社會情況分析,也不無道理的。很多古人總結出來的俗語有時代性,更有時候是錯誤的,但是這句話我覺得很有教育意義。那麼,具體的分析如下:



"富不過三代"在以前有一定道理

如果絕對的說"富不過三代"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也不正確,既然能夠總結出來,說明有存在的道理,所謂存在即合理。這句話,我揣測是古人之中一些文人墨客,見到一些富商巨賈家道中落,歸總起來,發現了一些規,即很多人都是爺爺輩打江山,兒子輩守江山,孫子輩毀江山。於是,發出"富不過三代"的感慨。由於古人調查研究方法應該沒有現在那麼先進,只是粗略統計一下得出這個結論。幾十個人的共同點,肯定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故而有道理也無道理。

但是,我們不必要去深究這個東西。應該是領悟這句話的用意。其實,"富不過三代"是警示人們,要堅持不懈,保持艱苦奮鬥精神,絕不能夠沉浸於享樂之中,滿足現狀,不思進取。



"富不過三代"放到現在不無道理

現在的社會,不斷地向前進步,成功的機會越來越少。你不努力,不奮鬥,啃老,吃現成的,永遠沒有出頭機會。縱然你父親為你積累了萬貫家財,只要沉浸於享受,不思進取,那麼,萬貫家財也會散盡。所以,現在的人們,無論窮富,謹記"富不過三代"的警示,繼承和發揚爺輩父輩的奮鬥精神,保持家業。

然而,現實之中我們發現,"富二代"在社會上給人的印象比較負面,難道真就無法逃脫"富不過三代"的魔咒?當然不是,我覺得教育到位,什麼魔咒都不怕。看看那些世界級的富豪家族,財富不一樣傳承幾百年嗎?我們也能夠做到!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有關於《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有沒有道理?》問題看法,大家覺得怎麼樣?如果有不同意見或者對本人觀點有疑問的,歡迎評論指正。


有點意思的事兒


心傷透了555

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有沒有道理?農村農民話三農,只能說這是實事,無可推翻的一個道理。

為什麼我不請自來,我只能實話實說,作為一個老農民,沒有過高的理論,從現實的情況來說,每個家庭都希望傳宗接代,把自己的財產留給子孫後代。


而現實中出現了兩個版本,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生男生育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後人,獨生子女家庭層出不窮,我個人以為,無兒的家庭,你就是在富,資產也是給了外姓人,談什麼富,下代沒人了,什麼也沒有了。

在一個說,經濟大潮多生也就養不起。現代的人也想開啦,社會發展了,有兒無兒一個樣,老了有國家扶養,這也是國家的進步發展趨勢。這是攻克不破的真理。


農村農民話三農

問題: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有沒有道理?

不請自來,衛龍也想來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這句俗語是以前我國勞動人民,對當時某些社會現象比較形象的總結,也是一句用來教育子女的比較形象的警示語。



富不過三代。說的是第一代人通過勤奮努力,創造了萬貫家財和富裕的生活。但是到了第二、三代的後人,卻貪圖安逸,不思進取,揮霍無度,致使家道中落。我的一個朋友說他們村子以前有一個望族大戶,家財萬貫,商埠無數,從他們那裡到西安幾千里路,也不用住別人的旅店。可是後人卻沒有繼續努力創造財富,只知享受,甚至在某代時,家中的男人都吸大煙,導致家庭敗落,以致靠拆房賣木柴混日子了,成了人們教育子女的反面典型。所以說,這句俗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是也不一定全對,你看世界各地存在的那些大的財團,那些百年老店,那個不是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後繼傳承下來的?所以說這句俗語也有一定的侷限性。哪麼這句俗語放在現在社會,有沒有積極意義呢?我認為放在現在來說,也是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的。用他來就要子女不要貪圖享受,要積極努力的創造財富,日子才能越來越好。



以上是衛龍個人觀點,如有不足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圖片來之網絡。


衛農老頭

富不過三代指的就是一個家庭或者家族在幾代之後就會破產或者走向衰亡,並不是就說三代後就會貧窮,在古代,人們如果出身優秀,家庭條件好,就會滋生資產階級的作風,浪費家產也會在所不惜。

人們從小如果在很好的條件中長大,那麼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就會逐步的學習一些不良嗜好或者其他愛好,如果一旦染上這些習慣,後果將會不堪設想,多大的家業都會被敗光。



一個家族並不會一直富裕下去同樣一個家族也不會永遠貧窮下去,一切都是暫時的,只要肯努力,任何事情都會辦到,同樣如果不好好經營自己的家業,再多的錢也會有花完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