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水入疆工程和萬里長城哪個工程大?

龘146447698

萬里長城雖然工程浩大,但畢竟只是的險峻的山上修個比較長的牆,從長城的體量來看,長度萬里,但寬度和高度並不算太高太寬,從工程技術來講,長城有土牆和磚牆,一般根據地理條件就地取材,只是長城有的地方地形差點,運輸困難,但還是人力可以克服的,所以才有了萬里長城這一偉大建築。

藏水入疆工程,從國家層面來說,從未有過這樣的規劃,其至連前期工作也沒有那個部門組織開展。更多是一些民間人士或者個別水利專家個人行為。自媒體發展起來後,更多的網友也參與討論,但僅僅是外行人士的興趣,甚至還有一些毫無常識、盲目狂熱的思維。

藏水能入疆固然很好,30多萬平萬公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如果能引來淡水,總是一件好事。只是這樣的好事要分析一下能不能做得來,有沒有實際的可行性。

以目前流行的所謂“紅旗河”工程來說,工程院院士、水利專家王浩說該工程總投資要4萬億人民幣,總工期要10年。投入4萬億元是不是準確,我沒有測算過。但要說工期10年,就明顯是扯蛋了。最典型的是三峽工程,從1991年起,到2017年總算所有的工程基本結束,後期調試還在繼續。比三峽小一點的水利工程如今正在開發的金沙江梯級電站,哪一個工期不在10年上下?這個王浩真得是水利專家嗎?

就算按現在網上所說的“紅旗河”方案,利用地型實現自流,那得建多少個攔河壩?首先要在雅魯藏布江建一處高壩,然後通過隧道引到峽谷,必須在橫斷山脈建設一個又一個攔水壩,去過西藏的人都知道,青藏高原的山可不是東部海撥幾百米的小山,那可是平均海撥4000--6000米的巨大山脈,整個青藏高原面積達到250萬平方公里。關鍵是這些水壩的規模個個都不亞於金沙江梯級電站,10年內能全部完工?

再說到打隧道,要實現年引流水量600億立方以上,有專家測量隧道的斷面面積相當於當前標準四車道高速公路隧道的五倍以上,這個工程量可不算少。再以青藏高原複雜的地質條件來看,施工中遇到的難題肯定不少。

新建的蘭渝鐵路有一段叫胡麻嶺的隧道,總長13公里,打通用了8年,其中一段173米的流沙隧道用了6年才打通,難度可想而知。

目前網絡上還有不少空有熱情的噴子,整天叫嚷著要修藏水入疆工程。動不動就以國力強大,斷了印度水源為由,大談“紅旗河”工程建設勢在必行。還以各種例子說工程可行,簡直就是可笑,國家多少高參和各級專家都不敢輕言藏水入疆,因為他們知道工程的難度,以現有的技術條件和經濟實力,談藏水入疆還為時過早。再說從戰略意義來講,藏水入疆暫時還不是那麼必要。


華哥雜談

昨天有人用“紅旗河工程”來反駁,那麼我就在後半部分介紹下“紅旗河工程”,這存在於網絡上流傳的偉大工程!下圖是傳說中的紅旗河工程。水利部已經闢謠這是民間人士利用業餘時間製作完成的,水利部並無此計劃!


如果是藏水入疆的話,那麼就要從平均海拔6000米的青藏高原,計劃通過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香日德河、格爾木河、那仁郭勒河、鐵木裡克河和米蘭河流域的各水系的水資源形成水網,調度和配置水網水資源的水利水電工程。 這個計劃在理論上就可行性,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不具有可行性。 在平均6000米的海拔施工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中國的萬里長城,雖然說在那個時代,主要是靠人力進行,但是它的平均海拔沒有超過一千米。而且萬里長城的修建經歷了多個朝代,燕國也修過長城明代也修過。萬里長城有幾噸重的石塊,但絕大部分都是人能抬動的磚石,否則也不會有遊客偷長城的磚


想到就有水利方面的可行性、對生態的影響、外交和地緣政治方面的影響、國內的政經佈局之類的影響,不但要擺平資金問題,還要擺平國際問題!

這樣一個工程,地質條件上就已經被制約了!大家應該知道修青藏鐵路的難度?



沿途的水蒸發量、生態保護、居民安置等一系列工作都要想考慮,其投入量遠遠高於南水北調工程。



網絡上流傳的視頻也是民間某公司製作,打著國家旗號宣傳自己,視頻東抄抄西抄抄,不考慮造價成本,不考慮移民,不考慮生態……


瀾滄江也是如此!

對於這個民間戰略家們搞得這個大工程,你們怎麼看!


嘟嘟讀讀

所謂藏水入疆工程,目前只是一個或數個設想,由民間人士提出和倡導,計劃通過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香日德河、格爾木河、那仁郭勒河、鐵木裡克河和米蘭河流域的各水系的水資源形成水網,調度和配置水網水資源的水利水電工程。

在設想中,藏水入疆和藏水入蒙等綜合性基礎工程,將使中國西部的沙漠變成綠洲、牧場和千里沃野,創造大量就業崗位,使中國數千萬貧困家庭脫貧,實現中國西部經濟崛起,從而帶動整個中國的發展。

據相關人員樂觀估計,如果該工程能開工,將消化鋼鐵、水泥等過剩產能的95%以上,這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工程!

2015年7月,水利部表示從未就“藏水入疆”做過任何規劃工作。

而萬里長城是現實存在的,象徵意義遠遠大於現實意義,用來旅遊觀光而不再是防禦敵人的文物級的長城。

在歷史上,萬里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

用以阻隔敵騎行動的立體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後來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各國都修有長城。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才開始有萬里長城的說法。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大多是明朝時修築的長城。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用設想中的藏水入疆和跨越千年的萬里長城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時空的產物,因此不具有可比性。

若說工程量,現在當然是萬里長城工程大了,因為藏水入疆還只是一個設想,根本就沒有工程量……


煙火絃歌

要論哪個工程大,毫無疑問是藏水入疆工程更大。萬里長城這個工程雖然也很大,但是古人依靠古代的科學技術和人力就能夠完成,然而藏水入疆工程若依靠古代的技術和人力將是難以想象的。

萬里長城從戰國時期開始修建,到明朝又一次大修,前前後後斷斷續續修了幾千年,形成了長達13000多里的規模,然而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萬里長城的工程技術還是比較簡單的,就是在崇山峻嶺或者其他險要的地方用石塊兒、磚塊、泥土、木頭等築起一道牆,用它來預警和阻擋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等,歷史上萬里長城雖然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並未從根本上阻擋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地區的侵犯,在中原地區政權動盪的時候,北方遊牧民族很容易就能突破長城進入中原,而在中原王朝強大和安定的時候,靠的也從來不是長城,而是強大的國力和強大的軍隊。



比如秦漢時期,秦始皇修建了長城,然而秦始皇一死天下一亂,北方的匈奴就越過了長城窺視中原,漢高祖率大軍征討匈奴的時候,差點兒被他們在平城消滅掉,之後的漢朝就沒有再指望長城來阻擋匈奴,而是努力發展國力和軍事力量,經過文景之治的養精蓄銳,到了漢武帝時期,發動了對匈奴的三大戰役,將匈奴人徹底打垮,以致匈奴只好遠遁於漠北,兩漢時期的強大,靠的從來都是軍事力量的強大,唐朝時期也是如此,漢朝和唐朝從來都沒有把長城當成回事兒。

我們再看看以紅旗和為代表的藏水入疆工程,它的起點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然後向東穿越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黃河等世界知名的大河,長達6100多公里,即12000多里,比長城的長度也少不了多少,但是它的工程技術可不只是要砌牆,而是要挖通很多大山,建造很多隧道,築造很多大壩,修建很多長堤,才能將水自然引流到內蒙古沙漠和新疆塔里木盆地,這別說是在古代,在100年前都是難以想象的。所以單從工程上來講,藏水入疆工程比萬里長城的工程要大得多。

在從意義上來說,那麼藏水入疆工程,則要比萬里長城更偉大了,藏水入疆工程是開發自然的偉大創造,它將大大有利於我們中國人,同時它也是對全人類的一個貢獻,一單這個工程建造完成,那麼它給北方地區帶來年徑流量600億立方米的水,這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我國北方地區缺水的情況,並且改變西北和北方地區的乾旱氣候,增加北方地區的降雨量,使氣候更加溫暖溼潤,而且他製造出來的大面積綠洲和良田森林等,也將使得我國西北和北方很多地區氣候宜人,適合人類生存居住,保守估計將增加20餘萬平方公里的綠洲面積,可以養活兩億人,如果水量更多的話,那麼養活的人口數量將更多。


人類的方向

沒有想象的思維衛星能上天嗎?中國高鐵才發展十來年吧,三峽工程用了十年,那是他的工作面小施展不開,你知道中國有多少搞水電工程的公司及隨硐開挖的施工公有多少嗎?

你知道為什麼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遲遲沒有開工?只有論證好了拿出最好的方案才能實施,支持王浩院土們的方案,4萬個億算什麼,2008年金融危機中國拿出4萬億救市,而且中國在搞工程上是世界一流的,怕什麼搞這項偉大的紅旗河工程,造福子孫呀。支持!王浩院士等科學家提出的紅旗河方案,是有根據的,是可靠的。到施工之前還需堪測設計,國家不會盲目動工。有些人對這個方案還不太瞭解。比如説,都江堰工程,岷江是建了一個滾水埧,以提高水位,灌溉成都平原。



而雅魯藏布江是高原河流,取水的水位有2558米,當然不修垻,可以自流。至於怒江、金沙江等,是國內河流,修幾個攔河垻,完全沒問題。這是造福千秋萬代的偉大工程,也是改造自然的創舉,我們應當極力支持。專家院士提出紅旗河工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兵偉業!他們提出全程自流的方案,是經過多年的科學考察來設計出來的,雖不能說十分成熟,但起碼是專業人士可行性方向!你和我們很多人一樣,都是門外漢,既不懂水利,更談不上實地考察,僅憑自己想當然就說三道四,你有什麼資格!分段實施,連通大江大河科學調水,其中的功績都無法想象!然後自然引水入疆,把大西北變成氣候宜入人的宜居之地,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十年還是二十年有那麼重要嗎?


春日盛宴

毫無疑問是藏水入疆的工程量大。西藏海拔很高。雅魯藏布江又在大狹谷底,首先要把雅魯藏布江的水提高。再在山中打隧道,因天氣寒冷。山體的地質結構複雜,山高缺氧。在崇山峻嶺之中開鑿一個又一個的隧道,架起一座又一座的橋樑涵洞,工程量之大,物資的難以運輸。又高山缺氧。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到的。也不是一年三載就能實現的。人力物力的消耗將是十分巨大的。也許要十多年甚至二十年,也許才可以實現。況且目前這只是個建議。國家並沒有立項。真要實施起來。也不知在猴年馬月。當然了,此工程一旦實施完成了。對新疆以及整個大西北的發展將是巨大的,整個大西北的荒漠戈壁將變成千萬傾良田。塞上江南的宏偉藍圖將會實現。它將造福千秋萬代的中華民族。希望這一偉大的世紀工程能早日實現。


順其自然65491946


蘇香門弟

先說萬里長城吧,萬里長城是世界的奇蹟,在當時生產力和交通相當不發達的時期,我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智慧和勞動建造了這座偉大的長城,這是一項偉大的曠世工程,消耗了很多的財力物力,當時的主要國家在邊境線修建,後來秦國統一,連接了這些斷斷續續的城牆,最後完成了這項工程。修建的時間跨度很長,也耗費了不少的國家財力。不論是從建造難度還是從當時的水平來看,這項工程無疑是偉大的。

再來說藏水入疆,首先,新疆和西藏地處青藏高原,有大山阻隔,總體的自然條件和萬里長城的自然條件作對比的話,藏水入疆工程會有天然的施工條件限制,首先是高原反應,一些現代工具和人員承受不住。再者是自然土層和山脈的複雜性,也給施工帶來很大的限制。

萬里長城的主要目的是為保護邊境,安定政局,有利於國家人民的偉大工程。藏水入疆也是為了解決新疆地區的乾旱,為了改善當地的民生,這也是利民的工程。但從建造的難度說,藏水入疆的難度不亞於萬里長城的修建(當時水平),藏水入疆要跨越大山脈,山脈不僅長且寬,而且地處高原,所以施工起來有難度。建造的時間也要花費挺久的。得益於今天的技術和人力財力,建造只是時間的問題,難度來說,兩者不是很能比較的出來,歷史條件不同,社會因素不同。


南方魚塘

萬里長城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戰略失誤,中原地區的統治者想當然的認為,建一道牆,再配以守兵就可以擋住遊牧民族的侵襲,這是極其荒唐的,從歷史上看,長城從西周修到明朝歷時幾千年,從匈奴到金、西夏、蒙元,瓦剌到大清,哪一次不是攻其一點,然後全線潰退,輕者割地賠款送女人,重者改朝換代丟江山,幾乎沒有達到修長城的目的。究其原因是遊牧民族是機動作戰,中原各朝是消極防禦,沒有那個朝代能把軍隊從嘉峪關到山海關全線佈防,這就使得遊牧民族能集中優勢兵力,在長城攻其一點,從而致使中原王朝首尾分解,軍心渙散,全線潰退,縱觀中國歷史,莫不如此。所以與其勞民傷財的修中看不中用的牆,不如紮紮實實的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藏水入疆工程和長城定位功能就不一樣,如果建成不但造福新疆,而且因其巨大的水量,使得河西走廊,額濟納旗等內蒙東北地區的氣候得到改善,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而長城是勞命傷財的代表工程,把這兩個工程放在一起沒有可比性其用心不良,居心叵測。


劉187015461

藏水入疆工程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工程,結合一帶一路,未來將拉動中國經濟發展,對世界的經濟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萬里長城是防禦工程,軍事設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