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學習繁體字的書推薦嗎?

箋字

最近網上有不少呼聲要恢復繁體字,這個暫且不說它的利弊,但是如果要學習書法,繁體字是不需要會的,不僅要會辨識,而且要會寫,這是學習書法最基本的要求。

繁體字是相對於今天我們所使用的簡體字而言的,是指的漢字簡化運動之前的字體的總稱。我們一般認為簡體字是建國以後開始簡化的,實際上自1935年就頒佈了《第一批簡化字表》,經過不斷的改進,才形成現在我們使用的簡化字。

不管是簡體字還是繁體字,都是由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隸書一步一步發展而來的,它本質上還是一脈相承的。

學習繁體字也並不是一件很難得事情,大部分簡體字和繁體字基本沒有區別,有繁體寫法的漢字是一部分。

如果專業練習,幾個周就能基本掌握。

我以前教學生繁體字用的教材是西泠印社出版的一本小冊子《繁體字、異體字、正體字舉例對照辨析手冊》,是一本很小的掌中書,一共才126頁。

這本小書僅標明瞭繁體寫法,還同時標註了繁體字裡不同寫的的不同用法,非常的實用,適合學習書法和古文愛好者使用。

具體如上圖。

碼字辛苦,


不二齋

繁體字是一把鑰匙

這個問題很好,首先說一下學習繁體字有什麼用。

第一,如果你是個愛讀書的人,能掌握繁體字無疑是掌握了打開了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典籍文化知識殿堂的鑰匙。有的朋友說,很多古代的書都已經“翻譯”成簡體字了呀。其實轉換成簡體字的只是一部分,舉個例子,很多學中醫的高校學生,《古代漢語》幾乎都要學,因為他們在學習中醫的時候難免要接觸一些第一手古本的文獻資料,這個時候如果只認識簡體字,閱讀起來就會很麻煩。

第二,繁體字具有跨越空間的屬性。比如說海峽對岸的臺灣,仍然使用繁體字,倘若能夠掌握繁體字,閱讀起臺灣的文本就沒有障礙。

第三,書法用字一般都用繁體,當我們去一些名勝古蹟遊覽的時候,往往石頭上刻的幾個字、牌匾上的字、對聯上的字都是書法字,如果能夠辨識繁體字,可以避免“啥啥啥”的尷尬。

那麼如何學習繁體字,有什麼書可以推薦。

《說文解字》,東漢許慎所作,老版本的《說文解字》原文和註釋都是繁體字,而且對於每個字的來龍去脈都有介紹。

《康熙字典》,幾乎是收錄漢字最多的一步字典,最全面。

《古漢語詞典》,不但對學習繁體字,而且對於學習古漢語語法也有幫助。

《現代漢語詞典》,有繁體字的簡體字一般都會在其後括號中註明該簡體字的繁體寫法。

讀原典,就是直接對著繁體字的書去讀,遇到不認識的查字典或者請教別人。

學書法,如果能夠學書法的話就更好了,天天與繁體字打交道,不單是看,還要走自己寫一寫,這種方法對於學習繁體字我覺得是最好的。


書法雅集

其實。文革以後出了一大批繁體字的書,如《三言》,《今古奇觀》,《資治通鑑》和舊版的《中國通史》等。只要耐心尋找,到“中國書店” ,選擇“商 務印書局”出版的繁體字書還是可以找到的。另外有一些前幾年再版的名著本也有一部分繁體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