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潛艇下水數月杳無音訊,返航被授予紅旗勳章,後竟做成博物館

前蘇聯潛艇下水後數月杳無音訊,返航後全體被授予紅旗勳章,後來竟被做成博物館

蘇聯潛艇下水數月杳無音訊,返航被授予紅旗勳章,後竟做成博物館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被納粹德軍的機械化部隊擊潰,大批英國軍人被困敦刻爾克,英國派駐法國的遠征軍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後來丘吉爾組建的聯合作戰司令部只能對淪陷的歐洲海巖不斷髮動小規模偷襲作戰,但是突襲行動也被希特勒察覺,在其修建了大規模軍事工程,號稱“大西洋壁壘”,沿海還有大批德國艦隊駐防,至此整個盟軍陷入了被動狀態。

納粹德軍艦隊的剋星,C-56號潛艇

當時的蘇聯派了太平洋艦隊參戰,其中包括一艘C-56號潛艇和其他三艘常規動力潛艇調往歐洲戰場,它們從海參崴出發橫渡太平洋,穿過馬拿馬運河來到大西洋作戰,成為了當時不可一世納粹德軍艦隊的剋星,據說,C-56號潛艇被德軍多次宣佈擊沉,但它卻毫髮無損,每次奇蹟般地回到了港口。到二戰結束時,C-56號潛艇帶著擊沉敵艦10艘,重創4艘的輝煌戰跡被授予紅旗勳章和近衛軍稱號。

蘇聯潛艇下水數月杳無音訊,返航被授予紅旗勳章,後竟做成博物館

成為實體潛艇博物館,展覽俄羅斯潛艇部隊的發展史

這艘英勇的C-56號蘇聯潛艇全長77米,寬5米,潛水深度為44米,有4個魚雷發射器,攜帶8枚魚雷。1941年,潛艇的各個部件在列寧格勒製造。1955年C-56潛艇退役後,被分割成數段,裝上火車運到海參崴“太平洋艦隊戰鬥榮譽紀念廣場”,重新焊接組裝復原成了一座實體潛艇博物館,展覽俄羅斯潛艇部隊的發展史。

蘇聯潛艇下水數月杳無音訊,返航被授予紅旗勳章,後竟做成博物館

映入眼簾的是潛艇內部狹窄的空間佈局,所有東西都整齊的排列在哪裡,意思都是津貼內壁鑲嵌在上面,各種發電設備也是被緊湊的裝在潛艇內,為有限的潛艇內部提供更多的空間,下面看到的是潛艇內部小會議室,所有大大小小的戰略部署和會議都在這裡進行。

蘇聯潛艇下水數月杳無音訊,返航被授予紅旗勳章,後竟做成博物館

潛艇內部的會議室

潛艇的內部結構是一節一節的,這也是為了安全考慮,若果潛艇受到攻擊受損導致潛艇內部進水,可以緊急關閉一節的“通道門”,使其不會讓進水艙室的水湧到其他艙室,所以我們看到的每一節艙室都是由一個個狹小的洞門連接,緊急情況可是手動關閉確保其他艙室的安全。


蘇聯潛艇下水數月杳無音訊,返航被授予紅旗勳章,後竟做成博物館

水密門

緊挨著會議室的是一件作戰指揮及觀戰潛艇周圍情況的艙室,是整個潛艇的”眼睛“,從潛望鏡裝置可以清楚地看到外面的情況。

蘇聯潛艇下水數月杳無音訊,返航被授予紅旗勳章,後竟做成博物館

潛望鏡

蘇聯潛艇下水數月杳無音訊,返航被授予紅旗勳章,後竟做成博物館

艙內周圍密密麻麻的安裝著閥門管道、機械設備和四支魚雷發射器,當年就是用這個把魚雷炸彈一顆顆扎入大西洋希特勒艦隊的心臟。

蘇聯潛艇下水數月杳無音訊,返航被授予紅旗勳章,後竟做成博物館

魚雷發射器

蘇聯潛艇下水數月杳無音訊,返航被授予紅旗勳章,後竟做成博物館

再往後走國前艙就來到了潛艇士兵的休息室,走道兩邊掛滿吊床,每張床只有四五十釐米寬,長度也很短。導遊說,俄羅斯潛艇招兵時有個要求,身高不能超過1.65米,為的是能適應狹小環境中的生活。可見當時潛艇的士兵生活條件還是很艱苦的。

蘇聯潛艇下水數月杳無音訊,返航被授予紅旗勳章,後竟做成博物館

蘇聯潛艇下水數月杳無音訊,返航被授予紅旗勳章,後竟做成博物館

最後我們來到潛艇內部的最後一節艙室,以前是官兵們的生活區,現在被改成了榮譽牆展覽,來介紹當時C-56潛艇的光榮事蹟和歷史故事。

蘇聯潛艇下水數月杳無音訊,返航被授予紅旗勳章,後竟做成博物館

蘇聯潛艇下水數月杳無音訊,返航被授予紅旗勳章,後竟做成博物館

話說上面這張圖旁邊的機槍好像和”絕地求生“中裝載7.62子彈的DP28大盤雞一樣啊↑

蘇聯潛艇下水數月杳無音訊,返航被授予紅旗勳章,後竟做成博物館

喜歡的小夥伴請轉發關注吧.....在這裡小白同學 謝謝 各位啦O(∩_∩)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