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中語文複習之詞語(成語):學霸都知道的8種辨析方法!

詞語-成語

一、 成語辨析的八種方法

1.看成語含義與前後文的修飾限制成分是否協調。例1.從高處眺望,遼闊的綠色大平原上,幾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羅棋佈,煞是好看。解析:成語“星羅棋佈”的意思是形容數量很多,散佈的範圍很廣,而“幾座白色的油井房”則說明很稀少。這樣二者的意思剛好相反,相互矛盾,所以該成語使用有誤。

2.看成語意思與所處的語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例2.由於沒有明確的目標,又無系統的訓練,小張的工作總是千瘡百孔,很讓領導和同事無奈。解析:成語“千瘡百孔”犯了“大詞小用”的錯誤。它本來比喻破壞很嚴重或弊病很多,這裡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工作失誤,詞義過重,誇張失度。

3.看成語的褒貶感情色彩是否適合所在的語境。例3.班會上,他誇誇其談,出眾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解析:成語“誇誇其談”指說話或寫文章時不做調查研究,滔滔不絕地亂說一通,是個貶義詞,而本句主要意思是讚揚同學的出從口才,顯然該成語不符合該句語境。

4.看成語適用的對象、範圍和場合是否造成張冠李戴。例4.高速公路上,南來北往的汽車滔滔不絕。解析:成語“滔滔不絕”是形容說話很多,連續不斷,其適用對象是“人”,這裡用來描述汽車,顯然是不恰當的。

5.看成語運用是否因望文生義而誤用。例5.去年暑假,媽媽領我去了桂林,那裡的行雲流水,讓人感到美不勝收。解析:成語“行雲流水”是比喻文章的佈局和發展很自然,就像行動著的雲和流動著的水一樣,不受拘束,而句中由於望文生義,把它理解成了優美的自然景色,顯然與語意不符,導致了使用的錯誤。

6.看成語運用是否因忽視構成語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例6.在日常學習中,如果我們合理運用統籌方法,就會事倍功半。解析:成語“事倍功半”的意思是形容花費的勞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中卻把它跟其語素位置不同、語意也完全相反的成語“事半功倍”混淆了。

7.看成語運用是否因忽視成語的整體性,只斷取其中個別語素的意義而造成成語意義與句義相悖。例7.當我國羽壇健兒在今年的蘇迪曼杯決賽中,以三比零戰勝印尼隊勇奪冠軍的那一刻,體育館內爆發出振聾發聵的歡呼聲。解析:成語“振聾發聵”的意思是發出很大的聲響,使耳聾的人也能聽到,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塗的人,使他們清醒過來。而該句在使用中,只斷取了“振聾”的意思,卻拋棄了“喚醒糊塗的人”之義,從而導致誤用。

8.看成語是否因畫蛇添足而造成前後內容重複。例如:聽了這個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來。解析:成語“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與後面的“笑了起來”意思雷同,所以純屬多餘。總之,我們在解答成語使用試題時,一定要認真審視句意,根據句意來判斷成語使用的正確與否。同時,在日常讀書和寫作中,要注意正確使用成語,碰到拿不準的,就得勤查詞典,這雖是笨功夫,但不失為最有效的方法。

二、近義詞辨析題解題技巧近義詞辨析題在中考中經常出現,但因為近義詞“易混難辨”,學生答題時往往分辨不清,不知如何下手,所以該題得分不高。其實,做近義詞辨析題,除了平時做題積累,識記詞語之間的細微差別之外,答題技巧也是得出正確答案的一個重要渠道。我們以下面幾組近義詞為例闡述之。易混近義詞往往由兩個語素構成,其中,一個語素是相同的,一個語素是不同的,兩個近義詞的不同點就是出現在這兩個不同的語素上。例如:渡過、度過,必須、必需,篡改、竄改,偵查、偵察,消逝、消失,溝通、勾通,抱怨、報怨,取締、取消,而且、反而,只要、只有。

區別不同語素,大體有以下幾種方法:

1.從字形上去區分。 例如:渡過、度過,這一組近義詞,我們只要區分出“渡”與“度”的不同,兩個近義詞就不易混淆了。從字形上看,“渡”跟水有關係,主要用於過江河湖海,可引申為“通過困難”“難關”“危機”等;而“度”通常用於時間方面,如“青年時代”“季節”“節日”“歲月”等。

2.從詞性上去區分。 例如:必須、必需,這一組近義詞,前者是副詞,後跟動詞或動詞性短語;後者是動詞,作謂語,使用對象一般是物品、物資、人力、資金等。

3.從詞語涉及的對象上去區分。 例如:篡改、竄改,前者涉及的對象多是比較抽象的事物,如理論、政策、學說、歷史等,尤其強調用作偽的手段改動;後者涉及的對象多是具體的書面材料,如成語、文件、文章、古書等。

4.從詞語適用的對象上去區分。 例如:偵察、偵查,前者用於軍事,指為了弄清敵情、地形等進行的活動;後者用於公安、檢察等司法部門,指為了確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而進行的調查。

5.從詞語的側重點上去分析。 例如:消失、消逝,前者側重於事物或現象從有到無這個結果,在變化中歷時較短;後者側重於事物或現象過去了或不見了,這個過程歷時可長可短。

6.從詞語的感情色彩上去區分。 例如:溝通、勾通,前者指雙方互相通連,是中性詞;後者指暗中串通和勾結,是貶義詞。

7.從詞語的輕重色彩上去區分。 例如:抱怨、報怨,前者指心中不滿,數說別人的不對,埋怨,詞義較輕;後者指對所怨恨的人做出反應,詞義較重。

8.從詞語的特指和泛指上去區分。 例如:取締、取消,前者特指明令取消或禁止,一般用於政府對不合法的言論、活動、書刊等明令取消或禁止;後者泛指廢除、去掉,不一定是通過命令強制的,也不限於上級對下級。

三、關聯詞的辨析

1.題型: 判斷句子或語段依次填入的關聯詞正確的一項,一般和二字或四字詞語辨析一起考查。

3.方法突破關聯詞的辨析也要注重詞語的積累和分析。

以下是涉及此考點的解題技巧:

(1)理解句子內容,明辨分句間的關係。運用關聯詞語,首先要準確理解複句和句群的內容,同時要理清分句間的關係。所謂明辨關係,是指能明辨復句中各分句之間的邏輯關係。不能明辨分句間的邏輯關係往往會導致虛詞的誤用。

(2)從宏觀入手,逐層推斷。選填關聯詞語必須理清句子的結構層次。在分析推斷句子的關係時,不能簡單從局部入手,一句接一句地分析、推斷,這樣的推斷往往在局部上是可行的,但從全句或全段來看就可能行不通。所以應先通讀所提供的文字,把握全段內容,從宏觀入手, 先分析、推斷第一層的關係,然後依次類推,逐層分析,推斷句子的層次。在此基礎上選填關聯詞語就比較可靠。

( 3)充分利用已知推斷未知。所謂已知條件,即所提供的語段,以及有時可能保留的個別關聯詞語。大部分關聯詞語的搭配是固定的, 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句子的意思來分析句子間的關係,選填詞語。如果題幹已有一個關聯詞語,看哪個能與它搭配,這樣答題就容易多了。

(4)先易後難,化難為易,注意利用選擇題型。中考對關聯詞語的考查以選擇題為主,因而可以充分利用排除法,即不一定每一一個空都要確定,有時確定好兩三個空也可確定答案;當然也可以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把所選的詞語帶入到句子中閱讀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