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軼事之從《古董局中局》說說古玩行的一個規矩

首先說明一下,早年當鋪有“朝奉”一職。“朝奉”原為徽南方言,意為富翁,後俗稱店夥,特別是鹽店及當鋪的夥計。

古玩軼事之從《古董局中局》說說古玩行的一個規矩

清代當鋪

《清稗類鈔》記載一則故事:

一人以巨珠求質,值千金,按照當鋪“值十當五”的規矩,付五百金而去。後來當鋪仔細審視,此珠乃為偽物。 老朝奉嘆曰:“是吾過也。從業三十餘年,今為騙子所弄”,遂召集同業,碎珠以洩忿,賠本自懲。

古玩軼事之從《古董局中局》說說古玩行的一個規矩

以前同業行會的作用很大

巨珠既毀,騙子持券,攜五百金本利取贖,且曰“此為家傳之至寶”,意圖訛詐當鋪。而老朝奉清點銀數訖,從容取珠出,騙子與偕來數人相顧愕眙。蓋老朝奉對眾擊碎者,亦一偽珠也。

這其中老朝奉第一次收珠屬於“打眼”,把假珠當成真的收到當鋪。因為有專門吃當鋪、吃古玩店的騙子,把假的、仿的東西高價當到當鋪,並不會來贖當。因為這就牽扯到古玩行的一個行規,古玩行買賣的時候可以討論新舊、材質,但不會保真,因為這個全憑買者的眼力。所以行裡的軼事中,買真了,物超所值就叫“撿漏兒”;買假了,材質或年代不對,就叫“打眼了”。“撿漏兒”還是“打眼”,這就全憑自己的本事了。

古玩軼事之從《古董局中局》說說古玩行的一個規矩

宋徽宗 《耄耋圖》

這個故事後來被改變成一個單口相聲《耄耋圖》,單口大王劉寶瑞先生還表演過,不過其中的寶珠換成宋徽宗的名畫《耄耋圖》,為了突出其中的傳奇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