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校教育迴歸其本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校教育越來越呈現出圍繞著高考、中考、小考的指揮棒考什麼就教什麼的狀態,一切和考試沒有直接關聯的知識不再是教師的任務,學校教育在逐步走向應試化。經常聽到大家的抱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超乎人們的想象,很多的行為不為人們所理解,為什麼啊?當然這和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社會環境的影響有直接的關係,但是,和學校教育絕對不是不相關。

讓學校教育迴歸其本真

什麼是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根據一定社會現實和未來的需要,在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地引導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需要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的過程。由此可見,學校教育絕對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應該包括對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的培養,體魄的鍛鍊和智力水平的推動等任務,而且後者應該是主要部分,因為它關係著一個人在社會上所表現出的品質,關係到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讓學校教育迴歸其本真

我們不能寄希望於一個沒有接受嚴格教育的人自己學會知識,也不能寄希望於學生自己成為一名有高尚品德、強勁體魄、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人,這都是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和教育形成,這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學校教育。有很多的孩子都高中了依然不知道在別人看似很一般的文明行為要求,可以說在他們的頭腦中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原本就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這很可怕,家長抱怨學校教育不給力,學校教師說家長沒有盡到責任,那為什麼不能各盡其責呢?現如今很多的孩子沒有正確的審美觀念,他們可能會解答很複雜的數學、物理習題,能背誦很多的名句美篇,但是卻不知道基本的禮儀和孝道,不知道在大眾面前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形象。

讓學校教育迴歸其本真

作為家長不能只是將學生放到學校就了事,學校也不能只是傳授課本知識其他都與自己無關。各方面應該一起去努力共同教育好孩子們,儘管現如今人們在極力推動個性化,但是中華文明的基本要素應該保持和傳承,或者說人類所必須的文明習慣應該得到傳承,否則不就是倒退。讓學校教育迴歸其本真吧,不要再讓教師為了考試的分數排名而偏離了方向,也不要再讓孩子們在重知識輕品德行為的教育中迷失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