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座宅院,百年興衰!值得一看!

五座宅院,百年興衰!值得一看!

喬致庸——晉商的代表人物

晉商,自古有之,近來常說的晉商,是從明清之際到本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先輩背井離鄉到外地做買賣,辦個商號開個鋪子,走南闖北,買東賣西。他們善於理財,把個經商之道琢磨出藝術來,越來越興旺發達。一代傳一代,山西商人開的店鋪遍佈全國數十座城市,一姓一氏的商號往往就有分號成十上百,這些分號甚至開到了日本、歐洲、東南亞。中國近代金融業也在晉商手中誕生,山西人開的“票號”左右了大清朝200餘年的金融市場,連慈禧太后也向晉商借過銀子。這些發了財的晉商衣錦還鄉,極盡奢華建宅子,於是有了這些“大院”。到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外國金融勢力的入侵和清廷“大清銀行”的建立,給晉商的支柱“票號”以沉重打擊;一連串的政權更迭、軍閥混戰致使中國經濟崩潰,民不聊生,晉商的輝煌終於灰飛煙滅;從日寇入侵到新中國成立,苟延的晉商更是子孫流散,家宅易主,逐漸被世人遺忘。

雖然晉商敗落了,可留下了許多深邃富麗的晉商大院,下面介紹五個最具代表的大院,分別是:祁縣喬家堡村的喬家大院、祁縣縣城的渠家大院、位於太谷縣北洸村的曹家大院、靈石靜升鎮的王家大院、榆次東陽鎮車輞村的常家莊園。

五座宅院,百年興衰!值得一看!

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民俗博物館

喬家大院早在1985年就闢建為民俗博物館,是最早修復開放的一座晉商大院,更因為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而蜚聲海內外,幾乎成為晉商大院的代名詞,甚至連許多從未到過山西的外地人也知道:“皇家看故宮,民宅看喬家。”專家們稱:喬家大院充分體現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

喬家大院內,除了明清傢俱外,還收藏著“犀牛望月鏡”、“九龍宮燈”、“萬人球”等喬家珍品。此外,有四塊牌匾頗為引人注目,它們是李鴻章親自書寫的“仁周義溥”、山西巡撫丁寶銓受慈禧太后面諭贈送的“福種琅環”、民國十六年祁縣昌源河東三十六村送給喬映奎的“身備六行”以及傅山先生手書的“丹楓閣”匾額。

五座宅院,百年興衰!值得一看!

渠家大院

渠家大院——晉商文化博物館

坐落在明清之際經濟繁榮,富商雲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祁縣東大街33號,人稱“渠半城”。渠家祖先以行走於長治、祁縣之間的“貨郎挑”起家,到清朝乾嘉年間發展成為晉中八大富戶之一。渠家開設的長源川、長裕川兩大茶莊,從兩湖採辦紅茶,販銷於西北各地及蒙古、俄國,他們還開設有“三晉源”、“百川通”票號。徐珂《清稗類鈔》中估計渠家共有資產三四百萬兩,事實上遠遠不止此數,傳說,僅“旺財主”渠源湞的一個銀窯內就藏有白銀三百萬兩。

渠家大院為全國罕見的五進式穿堂院,內分8個大院、19個小院、240間房屋,大院內建有山西民宅中最大的戲臺與戲園。渠家大院目前被開闢為晉商文化博物館,以七大系列28個展室向遊客系統全面的介紹了晉商的發展與衰落歷史。

五座宅院,百年興衰!值得一看!

曹家三多堂

曹家三多堂——長治顯赫家族

“平遙早、祁縣好、三多堂裡全是寶。稀世國寶在故宮,民間珍品三多堂。不到太谷三多堂,枉來山西看晉商”。

三多堂為曹家大院眾多堂之一,位於山西省太谷縣北洸村,為太谷曹家創始人曹三喜開創曹家輝煌基業,成為晉商一支勁旅時所建。按照中國古訓,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壽。它是明清晉商鉅富曹氏家族的一幢宅院,佔地10638平方米,有房屋277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院落呈“壽”字形,整個院落院中有院,錯落有致,具有高聳、厚重、古樸的特色。這個佈局完整的建築體系,不僅融合了南北方建築的特點,而且還吸收了歐洲建築文化的理念。院內,磚、木、石“三雕”技藝高超,繪畫藝術精美。

五座宅院,百年興衰!值得一看!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三晉第一宅

聞名於世的紫禁城,佔地面積19萬平方米,但山西有座大院,面積25萬平方米,比紫禁城還大,它叫王家大院。清華大學教授王魯湘先生曾讚歎“王是一個姓,姓是半個國;家是一個院,院是半座城”,可見王氏家族之鼎盛。如果有人提到民間的故宮,或山西的紫禁城,其實指的就是王家大院。靈石靜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慶年間(1312年—1313年),先祖王實遷至靜升村後,靜升王氏從耕作與兼營豆腐業開始,由農及商,由商到官,家業漸大,家資漸厚,聲名漸高,在此前提下,其後大興土木,營造宅第,自是常事。王家最早築屋舍於村西張家槐樹附近,之後,由西向東,從低到高,逐漸擴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龐大的建築群,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以上。”成為當地一大望族。

五座宅院,百年興衰!值得一看!

常家莊園

常家莊園——中國第一儒商舊居

常家莊園位於晉中市榆次區東陽鎮車輞村,車輞由四個小自然村組成,其佈局呈車輻狀,故名。常氏祖先在明代由太谷遷居車輞,以牧羊為生,八世祖常威身背褡褳遠赴張家口走上了經商的道路。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有條由福建至歐洲腹地的萬里茶路。它的開拓者就是堪稱晉商中流砥柱的名門望族——榆次常氏。在商儒互長,商業活動日益興起的明末清初,注重“學而優則賈”的常家發揮優勢,大展拳腳。經過九世的努力,常家在常萬圮、常萬達兄弟當家時,事業如日中天,其位於車輞村的宅第建築也隨之進入了鼎盛時期。

也傳遞著主人“可燕居、可耕讀、可修身、可遐想、可觀賞、可悅心、可詠歎”的精神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