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1歲寶寶而言,嚴父慈母的教養方式適合嗎?更好的教養建議是什麼?

Joanna3182234416

不知道媽媽是怎麼跟孩子說理的呢?剛1歲的孩子,其實媽媽只要多陪伴,多支持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孩子多半會認同媽媽的,很乖很聽話。

而要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媽媽平時還要注意,對孩子的情緒要敏感。比如孩子哭了,不要說不許哭,或者半天才回應。要第一時間給孩子共情,抱抱、拍拍孩子的背等。比如孩子想吃糖,媽媽不許,孩子哭鬧的時候,媽媽就可以抱住孩子,告訴他,我知道你因為不能吃糖,很難過,可是吃糖嘴巴里長出小蟲子,會咬人的,諸如此類。所以,要注意下說理的方式。

而爸爸的方式顯然不好,尤其孩子現在正是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此時期的孩子,主要就是餓了不舒服了哭了,想探索沒被滿足鬧了。他們沒任何錯,特別單純。所以,沒必要對孩子太嚴厲。

而且,1歲前孩子主要怕自然現象;1歲後的孩子,對事物性的東西,會開始想象、相互關聯了,一個猙獰的表情,都會讓孩子害怕。爸爸嚴厲的表情,肯定會讓孩子產生懼怕的情緒。那樣只能破壞親子關係,讓孩子離爸爸很遠,這反倒不利於以後的親子關係和合理引導。

爸爸應該對孩子起到保護的功能,而不是讓孩子害怕。一個簡單的做爸爸的技巧,就是努力去像孩子一樣跟自己孩子說話,玩兒,做孩子的小夥伴。甚至可以在孩子面前示弱。在這種和諧的親子游戲中,孩子會吸收到快樂、自信、規則意識等許多好的心理品質。

所以媽媽還需要靜下心來,和爸爸好好聊一聊。


積木育兒

我家的寶寶現在2週歲。平日裡陪伴寶寶的就是我和寶寶的外公外婆。之前,我也嘗試對寶寶按照說理的方式來教育,然後家裡的外公外婆對於寶寶的好動則是批評呵斥,有時候會拿雞毛撣子嚇唬寶寶。

後來,我發現這些方式都不管用。

隨後,我去讀了孩子心理學、正面管教和鼓勵諮詢方面的書籍,才發現自己在育兒方面之前就是一片盲區。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關注的是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同時,也要努力讓孩子自由地成長,可以嘗試這幾點:

1 不溺愛,但絕對要避免粗暴管教。

現在,我也和寶寶的外公和外婆分享這些理念了。

2 設定界限,溫柔而堅定地執行。

和寶寶商量約定好21:00睡覺,19:00看半小時海綿寶寶,隨後可以玩積木,睡前讀半小時繪本。如果她拒絕入睡,那就直接關燈。按照商定的儀式舉行。

3.對於很多事情,只要這件事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孩子可以嘗試。

對於家裡玩具撒了一地,可以和寶寶一起想辦法,不用要求過細就好。

4. 尊重孩子,把孩子當自己的朋友,不能居高臨下,不用命令口吻。

只有從小讓孩子意識到他是平等的個體,孩子在未來才會更加自信。

5. 當孩子產生生氣或妒忌等負面情緒的時候,要及時疏導,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共情。

比如說,爸爸媽媽理解你現在的心情,如果是我,我也會很難過。但寶寶長大了,我們想想看,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將重心轉移到解決問題上。

歡迎留言說說你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