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經營愛情,我們都應該學會的三條規則》

心理學《經營愛情,我們都應該學會的三條規則》

1971年,一個小夥子給自己的新娘寫了一首情詩,然後把它塞進瓶子並扔到了西雅圖和夏威夷之間的太平洋海域。10年後,有人在關島附近海岸慢跑時發現了這首裝在瓶子裡的情詩:

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可能已經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了,但我相信我們的愛情仍然會像現在一樣鮮活。

這封信可能要花上一週甚至若干年的時間才能“找到你”……即使它永遠都不能到你手中,我仍然銘記於心的就是,我會不顧一切地去證明我對你的愛。你的丈夫,鮑伯

發現情書的人通過電話找到了那位十年前的新娘。當把情書的內容讀給她聽時,她竟然大笑起來,而且越聽笑得越厲害。最後,她只說了一句“我們已經離婚了”就掛了電話。

事實通常如此。聰明的頭腦也會做出愚蠢的決定。人們將自己不滿意的婚姻關係與想象中可從別處獲得的支持和情感相比較,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離婚,今天的離婚率已經是1960年的兩倍。每年,加拿大和美國每兩次結婚中就有一次離婚。20世紀60和70年代,部分是由於進入職場的女性越來越多,經濟和社會因素對離婚的阻礙作用被削弱了,離婚率不斷上升。美國福音派學者葛尼斯( Guiness,1993,p309)的話很有諷刺意味:“我們活得更長了,但愛得更短了。

心理學《經營愛情,我們都應該學會的三條規則》

“永遠幸福生活在一起”並非只能出現在童話故事中。若要將其變為現實那麼幸福一定是基於愛情關係在不同發展階段所產生的相互情感的不同構造。渴望激情永存或親密關係不受挑戰的伴侶一定會感到失望…我們必須致力於不斷地理解、創建和重建我們的愛情關係。關係是一種建構,如果沒有得到維持和改善,就會隨著時間而衰退。我們不能簡單地期望愛情關係會像建築物那樣保持自身的穩定,我們有責任創造我們愛情關係的最佳狀態。

心理學《經營愛情,我們都應該學會的三條規則》

現代生活的兩個事實似乎無可辯駁:其一,親密而持久的婚姻關係是幸福生活的標誌。美國國家民意調查中心自1972年起對40605個美國人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有40%的已婚者、22%的未婚者、19%的離婚者和16%的分居者認為他們的生活“非常幸福”。加拿大和歐洲各國的全國性調查中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

其二,親密而持久的婚姻關係正在減少。與幾十年前相比,人們現在更經常搬家、獨自生活、離婚以及擁有接連數段婚姻關係。假如婚姻幸福的心理要素是心意相通、交往和性的親密、平等地給予和獲取情感和物質資源,那麼法國的這句諺語“愛情消磨了時間,時間也消磨了愛情”就可能站不住腳。但人們必須付出努力才能防止愛情的衰退。例如,每天擠出時間來聊聊當天發生的事情;剋制自己的嘮叨,不爭吵,袒露自己並傾聽對方的感傷、關注和夢想;努力使婚姻關係達到理想的完美境界,成為“社會平等的、無階級的烏托邦”,伴侶雙方都能自由地給予和獲取,能夠共同做出決策並一起享受生活。

哈維等人指出,“用心照顧”我們的親密關係能夠使我們]獲得更長久的滿足。澳大利亞婚姻關係研究者諾勒也認為:“成熟的愛情能夠維繫婚姻和家庭,因為它為每個家庭成員都創造了成長的環境……·成熟的愛情是被一種信念所支撐的:愛情本身就包括對差異和缺點的承認和接納;愛情是在內心決定去愛一個人並對其做出長相廝守的承諾;愛情是可以經營的,它需要相愛的人共同去培育。

那些承諾要創造一段平等、親密、相互支持的婚姻關係的人可能會從持久的相伴之愛中獲得安全和快樂。在美國家喻戶曉的童書《毛絨兔》裡,老皮馬對毛絨兔解釋說,當一個小朋友“愛你,愛你很久很久”:“他不只是想跟你一起玩,而是真正地愛你,你就變成真的了。“

那是一下子發生的,就像上了發條一樣?”毛絨兔問,“還是一點一點慢慢發生的?”“不是一下子發生的,”

老皮馬說,“需要很長的時間。這就是為什麼長久的愛通常不會發生在那些輕易分手、稜角分明或需要小心呵護的人身上。一般來說,當你變得‘真實’的時候,你大部分的毛髮已經脫落,眼睛甚至都不在了,關節也鬆散了,衣衫襤褸。但是這都不重要,因為一旦你變得‘真實’了,你就不會是醜陋的,除非那個人不懂你的愛。”

心理學《經營愛情,我們都應該學會的三條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