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正念改變之道-人類痛苦的困境》

心理學《正念改變之道-人類痛苦的困境》

任何心外之物都無法確保我們免遭痛苦折磨,即使我們人類擁有所有典型的、常常用來評價外部成就的東西:出眾的相貌、鍾愛的父母、出色的子女、富裕的保障、體貼的愛人……也是不夠的。人類能夠不受寒冷的威脅,飲食無憂,居所幹燥舒適,身體健康——但仍然感到痛苦。人類能夠享受到非人類世界所沒有的、並且只有極少數人才有機會享受的種種令人興奮的事物和娛樂活動:高清電視節目、千奇百怪的車、加勒比海異國之旅…但依然會深陷於令人難以忍受的痛苦之中。擁有著可以想象到的各種優勢的人仍會拿起槍,裝上子彈,扣動扳機,飲彈自殺。每天早上,都會有成功的商人在到達辦公室後,關上門,悄悄找到藏在底層抽屜裡的一瓶杜松子酒。

心理學《正念改變之道-人類痛苦的困境》

人類自己也不斷地彼此之間製造傷害,想想吧,將人類物化和非人化本特徵。是如此輕易。揹負著人力和經濟成本,整個國際社會都在物化的重負下蹣跚前行。我們會時刻記著這樣一個令人悲傷的事實,每次我們登機時必須脫掉部分衣物,我們在進入政府大樓時必須把所有物品都放到傳送帶上接受檢查。在做同一份工作時,女性掙到手的錢只有男性的1/4。在大城市,少數族裔會發現很難打到出租車。摩天大樓遭受恐怖分子劫持的飛機襲擊,這是仇恨的信號。作為報復,美軍的炸彈從高處拋下,因為他們認為罪惡的人生活在下面。人們不僅在遭受著這些痛苦,還會司空見慣地以偏見、歧視、汙名等方式給他人造成痛苦。

心理學《正念改變之道-人類痛苦的困境》

最流行的心理健康和病理學的基本模型很少觸及一點,即人類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人們的痛苦和人們相互間的傷害。由於事實不完全符合他們已經接受的範式,西方的行為科學和醫學科學家們顯得目光短淺。儘管存在大量相反的證據,我們仍然太容易通過診斷標籤把人們的痛苦概念化,好像人類的痛苦不過是生物醫學常模偏差的產物。我們傾向於僅僅用倫理學和政治學的術語來看待物化和非人化—好像歧視和汙名完全是無知和不道德造成的,好像它和本書的作者和讀者諸君完全無關。不容忽視的一個事實是:同情我們自己和他人很難,作為人類活著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