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博物館丨4000多年前,才是榆林最“土豪”的時候

逛博物館丨4000多年前,才是榆林最“土豪”的時候

石峁遺址的核心皇城臺

因為盛產煤與油,榆林在外界看來,是可以和“土豪”這個詞劃等號的。但最新的考古成果卻顯示,和4000多年前相比,現在榆林所謂的“土豪”完全是小巫見大巫。因為在當時,位於今天榆林境內的石峁城,已經孕育了高度發達的文明——面積巨大的城市、堅固的城防體系,做工精緻的玉器……比同一時期的中原地區,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了。

要論及過去十年陝西最重大的考古新發現,我覺得這處位於榆林境內的石峁遺址,應該位居首位。畢竟入選一次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兩次社科院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和一次世界重大考古發現,就足以證明它的的價值。

所以在全新的陝西曆史博物館基本陳列——陝西古代文明大展上,石峁是策展人必須增加並濃墨重彩進行展示的內容。於是公眾看到了出自這裡的陶鷹、玉器和壁畫,並通過模型,來感受這座“史前第一城”的雄偉。

雖然石峁遺址很早就被學界所知曉,但它首次進入公眾視野,應該是2012年底的事情了。陸續有媒體報道,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陝西神木發現了一座距今4000多年,面積約425萬平方米的史前中國面積最大的城市。記得當時採訪項目負責人孫周勇,他談及石峁的價值時,很意味深長的說:“好戲才剛剛開始” 。

接下來,好戲真的就接踵而來了。

2013年,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遺址外城東門附近發現了城牆馬面和角樓,這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此類城防設施實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而這些也與東城門的甕城一道,構築起了石峁堅固的城防體系。但當時整個河套地區,似乎還不存在能威脅石峁“霸權”地位的城邦,那麼這套防禦設施是用來防誰的?目前看還是個謎。

逛博物館丨4000多年前,才是榆林最“土豪”的時候

石峁外城東門遺址

2013年,“石峁遺址出土了一件長達56釐米、重約3公斤的玉牙璋”的新聞被媒體廣泛報道。其實早在石峁遺址進行正式考古發掘之前,大量的石峁玉器便已經流出,被包括陝西曆史博物館在內的海內外多家博物館收藏。

在科學的考古發掘開始之前,在當地曾一直流傳著“玉器從石頭裡蹦出來”的說法,直到考古工作者從石牆的縫隙中發現了玉器,才證實了傳說非虛。

逛博物館丨4000多年前,才是榆林最“土豪”的時候

石頭縫裡“蹦出”的玉器

2014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佈了石峁遺址居民住址和墓葬的考古成果,為明晰石峁遺址的功能區劃提供了可靠的考古學材料。

逛博物館丨4000多年前,才是榆林最“土豪”的時候

石峁遺址內的墓葬

2015年,經過這些年的實驗室實驗、分析,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佈了石峁壁畫的研究結果——這批壁畫無論在製作工藝還是繪製技法上均與漢代及其以後的壁畫較為相似,可能暗示著中國早期壁畫的基本製作工藝及繪製技法早在4000多年前或者更早的時期便已經基本確立。

逛博物館丨4000多年前,才是榆林最“土豪”的時候

正在陝歷博展出的石峁壁畫

2015年,石峁遺址發現鱷魚骨板的消息被披露,孫周勇說這塊骨板是包括陝晉中北部、內蒙古中南部在內的河套地區的首次發現,所以他推斷這條鱷魚未必生長於此,極有可能來自遙遠的南方。這也說明史前各部族的上層之間,很可能進行著距離遠超出今人想象的‘奢侈品’交易。

逛博物館丨4000多年前,才是榆林最“土豪”的時候

鱷魚骨板

2016年,陝西的考古工作者對石峁遺址核心區——皇城臺進行發掘,一座依託山勢修建,由廣場、甕城、墩臺和多段石牆構成的,外形類似於秘魯馬丘比丘遺址的複雜建築群逐漸浮出水面。同時,《營造法式》記載的築城所需的“紝木”,也在皇城臺遺址“破土而出”。

逛博物館丨4000多年前,才是榆林最“土豪”的時候

構造複雜的石峁“皇城臺”

逛博物館丨4000多年前,才是榆林最“土豪”的時候

《營造法式》裡提到的“紝木”

201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佈了石峁出土石範和銅刀的研究成果,不僅為中國早期鑄造技術的研究提供了實物證據,也為鑄銅等早期冶金術是由北方的歐亞大草原經河套地區傳入中原地區的觀點提供了佐證。

逛博物館丨4000多年前,才是榆林最“土豪”的時候

鑄造青銅刀的石範

2017年,考古工作者在皇城臺東護牆北段的“棄置堆積”中,清理出了百餘片卜骨,超過萬枚的骨針,以及多件體態碩大的鷹形陶器。大量骨針現身皇城臺,可能意味著這裡曾經存在著規模不小的制骨作坊。鷹形陶器可能與王權或曾在皇城臺進行的宗教祭祀公共活動有關。至於卜骨,十有八九和占卜有關,但具體情況目前專家還無可奉告。

逛博物館丨4000多年前,才是榆林最“土豪”的時候

正在陝歷博展出的陶鷹

逛博物館丨4000多年前,才是榆林最“土豪”的時候

皇城臺出土的骨針

2018年,石峁遺址內出土的一件類似於今天髮卡樣式的骨器,被正式確認為口絃琴,堪稱中國音樂史上的重要發現。在古代,它被稱為簧,“巧舌如簧”的簧就是這個樣子。在現代,它流行於我國多個少數民資,承擔著與神靈天地溝通的角色。

逛博物館丨4000多年前,才是榆林最“土豪”的時候

像髮卡一樣的口絃琴

逛博物館丨4000多年前,才是榆林最“土豪”的時候

石峁遺址共出土了不少於20件這樣的口絃琴

……

或許下次陝西曆史博物館對基本陳列進行改造升級時,石峁遺址又會貢獻一批珍貴的發現。

顛覆固有觀念,還原真實的歷史,這或許就是考古最大的魅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