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電視有什麼壞處?

豆媽在英國

早期科學家通過腦成像技術對常看電視、視頻的孩子做的研究發現:長時間的觀看視頻看電視不僅會降低孩子的語言能力,而且還會改變他們大腦的生理結構——下丘體、視覺皮層以及感覺運動皮層的體積會變大,額極皮層也會變得更厚。而這些變化在生活中的實際行為指的則是:看視頻與反社會行為、肥胖以及心理問題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關聯,但是這些實驗還不足以得出確定兩者間的誰因誰果的關係。


但隨後在更新的研究中,Joseph Schwartz ,一位來自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大學的犯罪學家在他的新研究中將遺傳因素也加入到了研究的模型中後有了新發現——看電視或視頻和兒童出現精神問題或暴力行為的原因更可能是:更容易出現抑鬱情緒和肥胖問題的兒童,更加喜歡把他們的時間花費在看電視或看視頻上;傾向出現暴力行為的兒童,也更加熱衷於看電視。這個研究具體是這樣的,研究對象為包括 3000 對兄弟姐妹和雙胞胎在內的 15,000 名兒童。Joseph Schwartz 在把遺傳的相關性考慮在研究範圍內後,看視頻和暴力之間的關聯性就不存在了。


看電視或看視頻和心理上出現負面特徵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還需要更多的科學研究證據來提供支持。這可能就是一個類似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但毋庸置疑的是凡事適度很重要。孩子在看電視或看視頻上花的時間越多,那他們可用來進行課外閱讀、體育運動或者積極參與其他有益課外活動的時間就相應的減少了,這就非常不利於孩子們的學習和健康發展了。


酷炫腦科學

I.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受限。看電視不同於看書,後者可以促進發育,提高兒童的分析思考能力。而看電視是一種被動接受的行為,會阻礙孩子體會真實的世界,限制其想象力。3歲前,大腦發育應完成約80%。經常看電視會延緩大腦發育,且這一影響是不可逆的。


II. 睡不好、不長個。褪黑素和睡眠質量緊密相關,對青春期發育調節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眾所周知,嬰幼兒是在睡眠中長個。研究發現,長時間看電視,會抑制褪黑素分泌。如果連續1周不看,孩子體內的褪黑素水平能上升30%。

III).更易患心血管病。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今夏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在受訪的290名15歲男孩中,每天看電視或玩電腦超過兩小時的孩子,其血液中反映罹患冠心病危險程度的標誌物水平,會大大升高。

IV.性格急躁、難交友。研究人員長期觀察發現,經常看電視的孩子,性格更急躁,容易神經質。看電視對其社會交往、為人處世都非常不利。


fF青cc

一、視力下降

看電視是屬於畫面整體認知,電視畫面往往將人的視線相對集中在一個方向,看電視時人的眼球一般處於靜止狀態,這對兒童的視力發展是相當不利的。學齡前的兒童,正是眼睛形成固定折射的時期,眼球的前後徑短,晶狀體尚未發育成熟,睫狀肌很嬌嫩,長時間看電視,減少了練習眼球運動的機會,導致視力下降。中小學生近視和假性近視的逐漸增多與看電視過多存在著很大關聯。


二、肥胖

看電視是一種消極休息的亞狀態,它遠比參加戶外活動所消耗的能量少。兒童長時間坐在電視機前,缺少戶外活動,能量消耗減少,再加上電視廣告常常能夠促進食慾,兒童在看電視時常常吃很多零食,造成熱量過剩,導致肥胖。

三、思考能力受到限制

閱讀文字的過程,需要我們充分的思考,發揮我們的想象力。然而,與文字不同的是,電視以清晰、直觀、生動、形象的聲音和圖像呈現信息,這種特點容易使兒童只看到結果,忽略問題的產生,放棄思考和追問事物的本質,使得他們習慣於“看”而不願也無需、無暇去“想”,感性取代了理性,造成他們思考能力的下降。同時,生動形象的畫面不如文字可以為兒童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間,導致他們思考能力受到限制。

四、想象力缺乏

看電視佔去了兒童大部分的活動時間,同時也減少了他們看圖片、看畫冊、讀書、遊戲的時間。然而,這些活動對兒童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及其重要。兒童在閱讀時,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設想文字描寫的情景,在這一過程中,其創造力、想象力在無形中得到了培養;在遊戲時,兒童通過不斷實踐,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其創造力也在其中得到發展。然而,電視把現成的情景擺在兒童面前,他們既不用費心去想象,也不用費心去創造,而是直接接受,其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自然而然受到影響,久而久之導致想象力的缺乏。


五、影響親子關係

兒童看電視過多,與父母交流溝通的時間必然減少,而且許多家庭都擁有一臺以上的電視機,父母和孩子各自看不同的電視節目,造成了一種新的隔離,導致父母與子女之間感情的淡化,削弱了親子關係。同時,電視給兒童提供各種知識,使他們從中獲得了許多暫時不該獲得的知識,孩子過分“早熟”,使父母的權威形象受到極大的衝擊,削弱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使得家庭觀念淡漠。從現代社會已經出現一些“單身貴族”以及“丁克家庭”現象,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一點。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看電視過多不僅會對兒童的生理、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對於他們的學習和社會化過程也十分不利,因此應該嚴格控制兒童看電視的時間,正確引導,防止電視帶來的不良後果,因此兒童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宜超過45分鐘即一節課的時間。


向日葵之語

淨空法師: 母親責任非常大


中國古人教學是從胎教開始,母親懷孕的時候,這個母親對自己還沒有出生的兒女,她就關心、她就愛護了。怎樣對他?這十個月當中,不能有不善的念頭,因為你有不善的念頭,影響胎兒;不能有不好的言語,說話粗魯都會影響他,說話要柔和,動作要遲緩。所以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起心動念,都是正面的、善面的,沒有負面的、沒有惡面的。母親這樣才是真正影響胎兒,這個胎兒出生下來是非常健康的,完全稟受母親的正氣,完全秉持母親的淨念。他是受這個薰陶的,所以他非常好教。


  從出生之後,他眼睛睜開會看,他就會聽,他已經在模仿。所以母親責任非常大。在小孩的面前,樣樣都要讓他接觸到,他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都是善良的;負面的、不好的,不能讓他看見,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這個小孩受多少天?一千天,就是從出生到三歲。古人有句話說「三歲看八十」,三歲這樣教出來的,八十歲不會變。為什麼?他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不好的,不要教他,他自己不聽,他自己不會願意接觸。所以叫三歲看八十,到八十歲都不會改變。這是中國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法,這基礎,叫做紮根教育,完全靠母親。母親用聖賢的標準來教他,她的兒女將來都是成聖成賢,那個一點都不錯的。


中國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從懷孕的時候開始,胎教,這沒人想到過的。母親懷孕這十個月當中,母親的情緒要好,不能生煩惱,生煩惱影響胎兒;不好看的東西,醜惡的東西,不能看;不能聽的東西不要聽;說話語氣要柔和,不能說粗野的話。為什麼?統統會影響胎兒。所以這十個月,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非常謹慎,為什麼?保護小孩。這個小孩出生下來之後就好教,在胎裡面稟受正氣,讓他所接觸的都是美好的、都是善的。


  生出來之後,到三歲,這一千天紮根教育,誰教他?母親,所以母親偉大。母親教他什麼?教孝悌忠信。所以,這些年來我們提倡《弟子規》,《弟子規》不是教小孩唸的,不是教小孩背的,《弟子規》是教小孩什麼?是父母在家裡做到,做出來給小孩看的。小孩一出生,眼睛睜開來了,耳朵豎起來了,他就會看、就會聽,他已經在模仿。所以,父母在小孩面前決定要守禮,讓他看,孝順父母、尊敬長輩你都做給他看。你不要以為他沒有知識,錯了,他靈得不得了。一千天全學會了。所以中國古諺語有句話說「三歲看八十」,三歲扎的根,八十歲不會變。


生苦,出生的苦我們每個人都忘掉了,人很健忘,出生那個苦忘掉了。坐胎那個苦忘掉了,十個月住在母親胎胞裡面,那個胎胞美其名叫子宮,子住的宮殿。其實佛說那是地獄,叫什麼?叫胎獄,不是宮殿,住在那裡不好受。母親喝一杯涼水,他就像在寒冰地獄,母親喝杯熱茶,他就像在八熱地獄,母親如果不高興發一頓脾氣,他就驚慌失措,他就嚇死了。所以母親的情緒對胎兒影響很大。懂得這些道理,懷孕期間一定要遵守古德所講的懷孕之禮,十個月要心平氣和,言語、意念都要端莊。


  歷史上記載,周文王的母親,那是個很好的例子。她懷孕懷文王的時候,「眼不看惡色」,就是不好看的東西不看,不受它影響;「耳不聽淫聲」,不正當的話不聽;「口不出傲言」,不要說發脾氣,帶一點傲慢的口吻都不會說的。你看,她就能夠攝身口意。所以生下來小孩她會教,把他教成聖人,聖賢是母親教出來的。人要有個好母親的話,就是聖賢人,所以母親對子女不能不負責任。母親偉大之處在此地,替人類製造聖賢,這還得了!這個功德沒人能比。


常生歡喜心n

3歲以內是孩子發展精細動作,大腦發育的重要階段,大腦的發展要通過各種有益的活動來促進和培養,如果常看電視將有以下危害:

1.傷害視力:長時間盯著熒屏,會使眼球充血,更會使眼球視網膜的感光功能失調,同時還會出現眼球乾燥,還會引起視覺障礙,造成植物神經紊亂等等狀況。

2.影響語言溝通:看電視是單向傳播,而語言學習需要通過交流來實現。長期看電視,就會因為缺少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體驗,妨礙孩子的社交能力,影響語言溝通能力。

3.影響思考能力:電視豐富的聲音和圖像,會吸引孩子的全部注意力,而沒有時間來消化一天發生的事情。長期看電視就是往孩子腦袋裡扔垃圾,會使孩子失去對周圍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嚴重影響認知,思考和創造能力。

家長應該怎麼做?

家長們在忙碌之餘,要多陪伴孩子,對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和內容要有科學合理的規劃。同時要多陪孩子做遊戲,閱讀等替代看電視,多鼓勵孩子參加戶外活動。事關孩子無小事,家長也要從自己做起,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團媽育兒

家長您好,首先,我們不完全否認電視的作用,畢竟我們身處在一個信息化時代,而且看電視對孩子感知能力的發展,語言的發育都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3歲的孩子可以看電視,但建議每次不超過20分鐘,每天不超過1小時,因為經常看電視確實會對孩子身心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除了影響視力以外,還會影響注意、思維和想象力等。

破壞注意力

美國心理學家Christakis研究結果顯示,在1歲時平均每天看2.2h電視和在3歲時看3.6 h電視的兒童在7歲時有10%出現注意力問題。長期看動畫片會使孩子的注意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不堪重負而受損,從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動畫片是以快速運動的影像和鮮豔的顏色引起孩子的無意注意。無意注意是一種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產生的注意,比如孩子在玩玩具時,家裡的電話響了,孩子會把小腦袋轉向電話,這就是無意注意,在一些新異的刺激產生時,人們就會不自覺地加以注意,這是包括動物都有的一種注意。而我們想要培養的是孩子的有意注意,讓孩子能主動地,有目的地集中注意於當前的事情。

影響思維力

同其他的一些電子產品一樣,動畫片中的圖片變化快速,聲音喧鬧,畫面絢爛,對孩子的感官刺激過多。但這些豐富的刺激,卻只能刺激腦部較原始的部分,不能幫助幼兒發展思考能力。思考區域至少需要5到10秒來處理刺激,但是大部分的動畫片以每秒24張圖片切換,像連發炮一樣,讓思考區域毫無參與機會,所以當你觀察正在看動畫片的孩子,你會發現他們目光呆滯,大腦像放空了一樣。

偷走創造力

此外,電視對兒童的創造力也有明顯的影響,德國的兩位兒童心理學家進行了一項“畫小人”測驗,5歲兒童分為兩組,第一組幾乎不看電視,第二組每天平均看3小時電視,兩組孩子創造的圖畫形成鮮明對比。第一組孩子畫的圖畫線條流暢,突出細節,人物形態各異;第二組孩子畫的小人幾乎是一模一樣的,線條單調,圖形以簡單的直線和圓形為主。孩子在3歲以前正處於感知運動發展階段,需要各感官的相互配合,孩子在探索和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需要通過聽覺、視覺、動覺等的統合來完成。孩子繪畫是一種創造力活動,離不開視覺與動覺的統合,然而電視提供的是有限的視覺、聽覺輸入,長期觀看電視造成了各種感覺通道之間的阻塞,所以在細節處理和線條流暢度方面出現明顯缺陷。


積木育兒

寶寶看電視的害處

(1)對孩子視力有害,造成斜視。

(2)產生近視,散光等其他眼睛損傷。

(3)長期看電視會出現"電視自閉症"。

(4)電視可能會造成兒童肥胖。

(5)電視可能會使兒童心律失常症。

寶寶看電視禁忌

(1)一忌時間過長

學齡前兒童每天看電視時間最好控制在40分鐘之內為好。

(2)二忌距離過近

一般來說,看電視時,把孩子的座位安放在距離電視機2.5~4米處為宜。

(3)三忌音量過高

長時間在較高音量的刺激下,不僅容易使聽覺的感受性降低,而且容易導致視覺等感受性的下降。

(4)四忌光線過暗

晚上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時,不要把照明燈都關閉,在電視機後方安上一盞小紅燈,可起到保護視力的作用。

(5)五忌坐姿不正

看電視時坐姿不正容易使孩子未定型的脊柱發生變形與彎曲等,養成不良的坐姿習慣。

(6)六忌飯後即看

飯後,讓孩子輕微活動一會兒後,再看電視為宜。

(7)七忌邊吃邊看

邊看電視邊吃東西,容易加重孩子的消化負擔,影響消化功能。長期如此,還易養成吃零食的不良習慣。

(8)八忌看武打兇殺內容的電視

常常看武打兇殺片,不僅容易使孩子長時間處於緊張、恐懼狀態,影響身心健康發育,而且容易使孩子產生好奇心,進行模仿。

(9)九忌患電視孤獨症

兒童如果迷戀上看電視,只對電視節目感興趣,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性格變得孤獨,嚴重的可出現反常的心理狀態。

(10)十忌讓孩子躺著看電視

躺著看電視易引起視覺模糊和視力下降,造成眼睛散光等疾病,還會引起失眠、神經衰弱和腰背痠痛等不良後果。


趙鑫47

當然不好了,電視的光線比較明亮對於孩子的眼睛有非常嚴重的影響,孩子的眼睛在屏幕發出的強光的長時間刺激下,不僅容易使孩子視覺的敏銳度與適應性降低,而且容易造成眼睫狀肌調節功能的降低,晶狀體逐漸變凸,導致近視出現。一般來說,看電視時,把孩子的座位安放在距離電視機2.5~4米處為宜。每天長時間地看電視,容易使孩子神經系統與機體產生疲勞,影響身心健康發展,影響學習等其它活動的正常進行。學齡前兒童看電視時,長時間在較高音量的刺激下,不僅容易使聽覺的感受性降低,形成不良的聽覺習慣,而且容易導致視覺等感受性的下降。


茗惜521

電視可以看,但是儘量少看!

1.儘量不要讓孩子看太長時間的電視,一般情況下控制在40分鐘左右最好,要不然容易造成孩子用眼過度。

2.距離不要靠得太近了,一般距離在2.5m-4m之間,要不然容易引起孩子眼睛近視。

3.音量不能太大了,否則會讓小孩的聽覺能力受損,感受性下降。



4.看電視的時候要讓小孩子端正做好,不能躺著或半靠著,要不然未定型的脊柱會發生變形彎曲,影響孩子的體型及發育。


糯米麻麻Coco

電視動畫片把故事中的角色模式化了,這束縛了孩子的思維。孩子看動畫片,其實也是聽故事的一種形式,如果我們想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就講故事給他們聽,而不是讓動畫片來給孩子講故事。

  電視全方位地提供了信息,包括環境、造型、色彩、表情,給人想象的空間就很少,所以孩子看電視時是一種被動式的灌輸,缺乏自己的思考和想象。

  對孩子而言,相比看電視看書無疑是枯燥的。有機會看動畫片的孩子會優先選擇這種不費力氣的形式,長此以往,閱讀的分量在他們的心中會越來越少,將難以養成喜愛閱讀的習慣,而這對今後的學習和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