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該如何判斷主力是在吸籌還是出貨?

姚振博

吸籌與出貨,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對於主力資金來說,不是隻有吸籌和出貨兩種狀態,在市場足夠大的情況下,你在吸籌,而我在出貨,誰對誰錯?只有市場才知道。

雖然吸籌的過程中,我們一直說需要有一些成交量的配合,比如說脈衝式放量,但是即便有了這些量能的配合,也還是需要一個最終的確認過程。畢竟即便是機構,也不是每次吸籌都會成功!舉兩個例子看看。


最近次新股滿天飛,很多人都知道次新是遊資接力的遊戲。就像上面這個,你查查龍虎榜就會發現,今天你買了明天就賣了,結果第二天又來一個新遊資封漲停板。吸籌還是出貨?而這隻個股現在的狀態,大多數人都覺得它是出貨了,位置這麼高。可是假設(只是純粹的假設,這個概率基本為0),假設它又有了極好的某個概念,比如騰訊要買它,又有資金在這個橫向的過程中開始逐漸接收籌碼,出貨還是吸籌?

事實上,很多大資金會在很多人認為是出貨的位置吸籌,並且籌碼拿的還不少。只是吸籌之後就一定會漲嗎?

都還記得這個嗎?某基金在左邊橫盤的地方買了十幾個億,還做了突破,結果就一個失敗的消息就來了十來個跌停板,開板的時候拼命逃跑。主力資金吸籌了就一定要盈利?它們也會割肉!

至於一月二月的閃崩就不用多說了吧,好些都是大資金吸籌後沒賺錢就不得不出局造成的。誰說資金吸籌就一定會漲呢?

所以說,雖然從成交量,價格變動上確實可以看到一些吸籌的動作,但並不是個股有人吸籌了就值得你去買。同樣的道理,有人出貨了,個股就一定不會漲嗎?

股災茅臺跌下來,某人拼命喊著買茅臺,說能到700。可是仔細查一查持倉,股災結束回到300的時候,他名下的基金就出貨了。且不說是不是言行一致,只說這麼大的資金出貨,茅臺還是到了700,難道出貨了就不會漲嗎?

因此判斷吸籌還是出貨,其實沒什麼意義,群體的一致行為才更重要。


瞌睡蟲的窩

其實在我看來這個“吸籌還是出貨”的問題挺沒有意義的。

因為在實際的投資中根本就沒有必要去做“判斷主力是吸籌還是出貨”這種無意義的傻事。

知道了吸籌也不等於散戶就能夠獲利

我有個同事,他從朋友處得知確切消息某某股主力正在吸貨。就悄消集了點資金買入這隻股票,但是三個月了也沒有上漲,反倒下跌了。。。於是他就打電話問他這位朋友到底怎麼回事。朋友的回答是也不知道具體怎麼回事。一個月後繼續下跌。。。然後反彈。我這個同事藉著反彈馬上清倉了,雖然虧了點小錢。又過了三個月這隻股開始返身暴漲,一直上漲了2倍多!

對於打探消息的人的忠告是——沒有人會把準確的拉昇時機告訴你,因為這相當於給你送錢。為什麼人家要把錢白白送給你呢?

其實,不但是散戶,就是主力自己在吸籌後也不能保證一定獲利。

有的主力在吸籌後,突然遭遇市場上的重大利空。這時只能選擇儘快逃跑,還哪敢想什麼再賺多少錢呢?

還有的主力的籌碼已達到了全控盤的地步,但是資金鍊斷裂。面臨崩盤地步。內心的焦慮比散戶還要大。你散戶看出他吸了籌後,跟進去,是想為他解套嗎?

況且,主力吸籌很難辨別。

一個股票暴漲60%!你說它是吸籌還是出貨?如果散戶們大多認定它是吸籌,那麼主力就可以藉機反手把籌碼都賣給散戶,就變成了出貨。如果散戶們大多認定它是出貨,主力就可以繼續自拉自唱,直到有大量散戶接盤為止才開始出貨。

在實際的行情中經常會出現一隻股票中有多個大資金,有的在吸籌,有的在出貨。有的做長線,有的做短線。。。盤面上就是一群亂象,經常會出現這個主力出貨後,那個大資金進來了,最終股價又漲了。。。或這個基金進來後被其它基金拋售後套牢了。。。。怎麼判斷?

炒股票的人如果終日糾結於主力是否吸貨出貨那就是走上了交易的歧途。

所以離開這些無意義的分析。把精力放在研究市場基本面上,放在研究公司業績及前景上,放在研究市場合力上。。。這些才是正道。


孟可的思想空間

首先要判斷正確這個莊是什麼莊,遊資和短線莊手法不一樣.如果遊資你想判斷正確確實很難。短線的就比較容易點

首先說遊資吧


這是典型遊資炒作的股票量和換手連續放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判斷是吸籌還是出貨關鍵就看量,如果出現天量但是股票是衝高回落至少可以說明有遊資已經完成了出貨。在這樣情況下繼續拿著風險特別大,但是遊資的股票往往是幾個遊資炒作不排除還有資金在裡面沒有出來。那麼散戶洗出去後沒有出貨的遊資會繼續底吸後面會找機會拉高出貨。

再說說短線莊的操作手法,

如果我沒有判斷錯誤這個短線莊已經出的差不多了,星期一大概率會衝高回落。短線莊判斷簡單完成吸籌以後突然用資金強拉,在幾天時間內會反覆出現拉高然後微調。這說明莊在分批出貨.如果判斷是吸籌還是出貨,還是看量和換手,換手沒有出現突然放大那麼基本可以說明莊還在裡面。如果量和換手同時突然放大且股價沒有出現明顯的上漲動力可以判斷是出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