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我不想學車了,教我罵人吧

教練,我不想學車了,教我罵人吧

出品 | 網易浪潮工作室

歡迎下載網易新聞客戶端訂閱查看

“向右打方向盤,向右!哎我說的是向右,你咋還往左呢!?”坐在副駕駛上的教練猛一踩剎車,你心底裡一哆嗦,預料到了接下來將要迎接一頓暴風驟雨式的怒罵,從問候你的祖宗,到質疑你的智商,讓你恨不得一頭撞死在車窗玻璃上。

在駕校學車會被教練罵,似乎已是司空見慣的事兒了,如果遇上一個溫柔和藹的教練,反而會讓很多人不適應。

駕校教練愛罵人,很多人把這歸結為他們脾氣壞、“素質低下”,但這背後的原因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教練,我不想學車了,教我罵人吧

如果能遇上像田壯壯這麼耐心的駕校教練,那你真是撞大運了 / 電影《相愛相親》劇照

教練不是天生愛罵人

都說教師春風化雨,教練卻是狂風暴雨,一不留神就把你罵得分不清左右了。罵著罵著,你會產生這樣一種錯覺:駕校教練的首要職責是通過罵人來鍛鍊你的心理素質,其次才是教你學會開車。

教練,我不想學車了,教我罵人吧

2016年7月10日,海南三亞,一位駕校教練正在指導學員練車 / 視覺中國

很多教練為了讓學員儘快通過考試,都是找準了參考點,讓學員直接複製他的經驗,“看到左後視鏡的下沿跟白線的上沿在一條線上的時候,你就往左打死方向盤”。在這樣艱苦的重複訓練下,雖然每一個考完駕照的人都不會開車,但確實把教練折磨得夠嗆。

所以,真的是笨學員讓教練累到罵人,產生了職業倦怠嗎?

職業倦怠其實是心理學家在1974年提出的一個概念。如果簡單重複的機械訓練,就能讓教練愛上罵人,同樣從事類似工作的小學教師、兒科醫生應該更愛罵人,他們不僅需要連續、緊張地與人互動,而且是跟未成年的熊孩子鬥智鬥勇。相反,小學教師、醫生至少表面上遠遠沒有駕校教練暴躁易怒、情緒不穩定,愛用針扎人的部分幼師除外。

當你稍稍犯錯,教練怒踩剎車、劈頭蓋臉罵你“笨”、“蠢”、“沒腦子”時,你看不出來他對自己的職業產生了深深的倦怠,越罵越起勁的狀況可能更多。

教練,我不想學車了,教我罵人吧

2013年1月11日,長春,一位教練帶領學員在大雪中練習倒車入庫 / 視覺中國

但相比接受過系統培訓的教師和醫生,有一點是肯定的:駕校教練雖然會教開車,可能不太懂教育心理學。

教練這個職業的准入門檻低,只要有教練證就有從業資格。拿最常見的C1來說,只要你上完了高中並且開車超過五年,就有資格參加實操教練的考試,考試內容都是關於駕駛的理論和操作本領。

這便出現了一個問題:駕校教練明明是教育類工作,卻未受過教育學與心理學的培訓。捱得罵越多,學員就會因為覺得丟人而學得更認真——這個歪理,被不少教練們篤信不疑。

作為無辜的學員,我們也很好奇:難道教練就不明白,辱罵式的教學會挫傷學員的自信心嗎?在熱衷打擊式教育的中國,恐怕真的很少有人細究過。

教練,我不想學車了,教我罵人吧

2013年11月5日,深圳,一位駕校教練坐在副駕駛上指導學員開車 / 視覺中國

除了上述這些常見的解釋外,很多人認為教練工資低、生活壓力大也是原因之一。如果學員的通過率達不到50%,教練一個月的工資可能就打了水漂,練車途中學員如果出事,教練還得背鍋,罵幾句也是應該的。

教練背鍋的案件確實發生過。例如2013年,江蘇泗陽一家駕校有個學員在練習倒車入庫時,誤踩油門,將在車旁教學的一位教練撞傷致死,最後法院卻判定教練負主要責任。因為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明確規定了:“學員在學習駕駛中有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或者造成交通事故的,由教練員承擔責任。”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覺得教練好冤。但學過車的人都體驗過教練腳下的“秒剎”,教練看似在拿命教你開車,但整體來說,安全係數要比你自己上路安全得多。

教練,我不想學車了,教我罵人吧

2006年11月22日,蘭州市某駕校一女學員在沒有教練陪練的情況下,衝破隔離欄衝入黃河。這一事故的發生,缺席的教練不能不背鍋 / 視覺中國

而你更熟悉的場景,或許是這樣的:開著開著,教練突然一腳猛剎:“再往前開你就撞死了!”你的大腦也像橫在路中央的這輛桑塔納2000一樣,停止了運轉:我到底哪裡又做錯了?

沒錯,教練往往會比學員更早意識到危險,及時制止。但你早已被教練罵暈:一定是教練生活壓力太大,讓他們實在溫柔不起來。

生存環境惡劣,生活壓力大,並不是教練愛罵人的根本原因,那麼到底他們為什麼變成了今天這樣愛罵人呢?

老司機很稀缺

回溯中國人考駕照的歷史我們會發現,排隊學車的人始終高於駕培市場的供給,教練與學員一直處在不對等的市場關係中。教練愛罵人,也算是有源可溯的“傳統”。

早在民國時期,開車上路就已需要駕照。當時會開車的人很少,駕校還不多見,大多數人學開車得先跟著師傅當學徒打下手,在北京,這被稱作“跟車的”。他們要給師傅擦車、搖車、燒炭火、開關車門、迎送客人,有空了才能摸上兩把方向盤。師傅覺得行了,學徒才能去考試。在這種師徒關係中,師傅的地位很高。

到建國初期,普通人連購買私家車的資格都沒有。民間曾有段子調侃道:“大隊書記蹬、蹬、蹬(指拖拉機),公社書記130(卡車),縣委書記帆布篷(吉普車),地委書記兩頭平(上海牌轎車)。”像國產的上海牌轎車,只有縣團級以上的機構才有購買資格。

當時學開車的人,只能在單位體制下謀個差,再跟著領導的司機學,名額也是嚴格分配的,從開始學習到拿到駕照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教練,我不想學車了,教我罵人吧

上世紀80年代,學員在駕校考駕照 /《北京日報》

普通老百姓有資格開上車,是80年代國家逐漸放開私家車限購之後的事情了,私人開辦的汽車駕校也是上世紀90年代陸續出現了。最早的一批教練,其實就是改革開放前中國最早的一批會開車的老司機,他們或是從軍隊轉業,或是曾在單位開公車,社會地位不比一般的電大老師低。

90年代的北京城,人們學車的熱情不亞於現在考託福GRE。但學員多,教練少,光報名就要等上幾個月。那時候,往往是一個教練帶七八個學員,甚至創造了一輛教練車帶了24名學員的紀錄,普通人不知要排多久的隊才能摸上一把方向盤。

教練手上攥著決定你能否拿到駕照的關鍵鑰匙,學員也只好低聲下氣地忍耐教練的辱罵。

教練,我不想學車了,教我罵人吧

上世紀90年代,駕校內,警察在對考駕照的學員進行考前宣傳 / 《北京日報》

1994年,曾有讀者給北京日報寫信吐槽:“學員們挨個到師傅家去送禮,一次少則二三百元,多則五六百元。凡上了貢的,師傅都重點培養,教得多,給他們的開車時間長。不送禮的,師傅就另眼看待,有錯不糾正,張嘴就罵,舉手就打。”看起來,二十多年前的駕校,“吃拿卡要”一樣不比今天少。

到了21世紀,中國人的荷包逐漸鼓了起來,私家車數量增長迅猛,2009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2007-2011這五年,平均每年機動車的增長量就高達1591萬輛。

車多了,學車的人自然更多。尤其在2011年左右,一度出現井噴局面,全國增加的駕駛人數高達2269萬人,但僧多粥少,比如深圳市在2012年共有駕校41家、教練車4135輛,但2011年年底積壓的考生就高達40多萬,報完名後要等大半年才能學車的狀況十分常見,甚至需要託關係送禮才能儘早進駕校。

教練,我不想學車了,教我罵人吧

2012年1月31日,在合肥新亞駕校報名處內,上百名報名學駕駛的市民圍滿了報名點,當天約有1200多人在此處繳費報名學習駕駛 / 視覺中國

如此供需不平衡的市場中,駕校與教練佔據著優勢地位,而想學車的人削尖了腦袋在排隊。

儘管教練已經不再是幾十年前受人尊敬的老師傅,而是普通的工薪階層,但他的學員從大學生到CEO形形色色,在教練車上,只要腳下有剎車,他就是你命運的主宰,教練車是他最後的領地,罵人是他最後的倔強。

為什麼一定要上駕校

教練罵人看似情有可原,但作為正常的成年人,內心總有無法承受辱罵之痛的時候。既然駕校教練惹不起,那麼躲得起嗎?在成為“老司機”的路上,必須伴隨著駕校教練的責罵嗎?

答案是:不需要。翻遍交通法律法規,迄今沒有一條規定要求公民考駕照必須通過駕校,只對申請者的身體和年齡作了規定。

如果你所在地區的公安部門、交通廳的文件裡要求你必須提交《駕校培訓紀錄》才能有資格參加考試的話,那肯定是地方對於上級規章制度的自行延伸。

教練,我不想學車了,教我罵人吧

2015年2月16日,江蘇鎮江,學駕駛的市民正準備上車參加場地科目考試 / 視覺中國

早在2007年,就有人對這種不成文的規則提出了異議。當時深圳市民樵凌在部隊服役時已經學會開車了,但不上駕校就無法參加駕照考試,為此他把深圳市車管所告上了法庭,最終他打贏了官司也拿到了駕照,成為了中國以散學名義申請駕照考試的“第一人”。

可惜的是,“第一人”幾乎後繼無人。時至今日,各地普遍實行的仍是“駕考合一”制度,要求公民具備《駕校培訓記錄》後才能到車管所申請駕駛證。這使得駕校成了拿證的必經之路。

駕校壟斷了培訓的資源,學員找不到更好的替代途徑,不得不去駕校,也不得不忍受駕校教練的責罵。駕校教練有恃無恐地羞辱你,就是瞅準了你要想拿證就不得不來駕校。

究其深層原因就會發現,駕校、車管所之間已經形成了隱秘的利益鏈條,難以根除。地方交管部門存在設租現象,考生為了讓自己順利通過考試,會對車管所考務人員行賄,而這一過程往往是藉由駕校進行的,在學車時,有教練就會暗示學員“給錢包過”之類的“潛規則”。2015年4月,廣東湛江車管所考官被曝光收紅包高達2100萬。

如此看來,駕照考試必須經由駕校培訓的規定,其實是交管部門與駕校互惠互利的“共謀”。交管部門得到了賄賂,駕校也提高了自己的考試合格率。可憐的學員們遭到雙重“剝削”,在考駕照過程中哪有討價還價的權利。

教練,我不想學車了,教我罵人吧

2011年5月4日,貴陽一家駕校掛出醒目的標語。但選擇一所“好駕校”,也難逃捱罵的命運 / 視覺中國

不僅如此,從實際操作上看,你也很難靠自己拿到駕照。雖然從2015年起中國就已經開始試點考生自己報名駕考了,但仔細翻閱考試規則,你就會發現自學直考只是“看起來很美”。

首先,考科目二和科目三需要用考試指定的車,而且如果你的練習用車與考試的車型不同的話,幾乎練不出什麼效果,那怎麼辦呢?只有兩個解決辦法,一是改造自家的車,二就只能去駕校租車。有車了以後呢?你還需要場地,尤其是科目二考試中的倒樁、爬坡等等項目,沒有場地是沒辦法練的,於是你又得去駕校租場地。

幾萬塊砸進去了,最後你還需要找一個不會罵你的老師。要麼你有一個會開車又有耐心教你的好爸爸,要麼你還是要花錢去請私教。如此折騰一番,還不如直接去駕校學車划算。

教練,我不想學車了,教我罵人吧

2015年3月23日,深圳,南山區車管所,一位考生抱著枕頭從考生通道進入考試現場,準備參加科目二的考試 / 視覺中國

讓我們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考駕照必須要去駕校嗎?目前來說,必須要。自學直考根本撼不動駕校的地位,大多數人還是不得不去駕校接受教練唾沫星子的洗禮,並沒有多少選擇的空間。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很絕望?想要遇到一個不罵人的教練,難道只能靠運氣?

在市場化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可以預見,愛罵人的教練,遲早會被淘汰的。不過,比這來得更早的可能是,在令人崩潰的堵車中,越來越多的人放棄學車了。

參考文獻

[1] Farber, B. A. (1991). Crisis in education: Stress and burnout in the American teacher. Jossey-Bass.

[2] Jerry Useem. (2017). power causes brain damage. The Atlantic.

[3] Schwab, R. L. (1996). 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54.

[4] 紀彭. (2011). 計劃經濟下的供給物 領導幹部公務車的來歷. 國家人文歷史, (7), 43-45.

[5] 賈曉燕. (2018). 那些年京城的“學車熱”. 北京日報.

[6] 李開周. (2017-11-11). 民國的廣州怎樣考駕照. 羊城晚報.

[7] 曾玲娟, & 伍新春. (2003). 國外職業倦怠研究概說. 瀋陽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7(1), 81-84.

[8] 楊秀玉, & 楊秀梅. (2002). 教師職業倦怠解析. 外國教育研究, 29(2), 56-60.

[9] 張瑋, & 謝朝群. (2016). 駕校衝突話語中的規約化不禮貌程式與身份建構. 中國外語, (6), 45-52.

[10]張少琦. (2011). 駕校教練綜合素質存在的問題及完善的對策. 知識經濟, (20), 47-47.

[11]於力, & 孫書潔. (2015). “駕考合一” 制度理性分析及改革構想. 新疆大學學報: 哲學. 人文社會科學版, (2), 34-37.

[12]徐文星. (2007). 超越部門利益才談得上依法行政——從考駕照必須上 “駕校” 培訓的規定說起. 法學, (12), 3-7.

[13]杜廣亮. (2015). 我國駕照考試製度的問題與對策. 人才資源開發, (8), 244-245.

[14]楊眉, 蘇陽, & 海丹丹. (2009). 駕校現狀調查:“馬路殺手” 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中國經濟週刊, (35), 46-49.

[15]李敏. (2008). 駕照直考動了誰的奶酪?. 政府法制, (1), 52-53.

[16]中國公安部:截至2017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10億輛. (2018-1-15). 中國新聞網.

[17]特寫:中國駕校人滿為患 授課內容離譜. (2018). Reuters.

[18]公安部:我國機動車達2.25億輛 駕駛人達2.36億人.(2012). 新華社.

[19]張西陸. (2012). 考場不足 深圳40多萬駕校學員“待考”. 南方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